蒲以胜
摘要: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需要经历漫长的引导和训练,属于一项长时间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提升作文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达到实现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能力;提升途径
初中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过渡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积累基础语言的条件上形成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为助力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打好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坚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提出科学的教学途径,从而提升初中生的作文能力。
激发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为了能够激起学生作文兴趣,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作文训练方法,让学生更愿意动笔,更愿意写作文。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中,好的课堂氛围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另外,教师需要重视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与真实的体验增添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将所见、所听、所想的内容作为作文材料,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比如,七年级写作“抓住细节”这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考虑到学生对动物的细节了解较少,写出来的内容难免会比较单调,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为他们播放了有关《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学生被吸引到课堂中来,写作保持高涨的热情,之后他們能够写出《蝴蝶的翅膀》《熊猫的眼睛》等多种精彩的动物细节的作文。利用这样的方法,更好的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结合生活,开拓作文思路
作文并不是简单的辞藻的堆砌,而是从内心真情实感而发。在开拓初中生作文思路方面,教师能够从平时生活当中选择材料,还能够从社会实践当中选择材料,另外还能从文史资料阅读当中选择材料。生活是学生灵感的来源。平常生活中的些许小事,都能变成学生作文的素材,从细小的事情当中感悟生活,表达感受。由于初中生缺乏生活体验,不具备生活感受。这时需要教师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从实际生活中充分挖掘出写作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例如,学生之间的友情,为陌生人提供的帮助,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角。社会生活实际中,身边发生的事情,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具体案例都是鲜活的素材。并且,从文史阅读来进行作文方向的确定,如写人物有骨气,能够写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写人物爱国,可以写岳飞的精忠报国的故事;写不怕艰难险阻,可以写红军长征的故事。
组织结构,科学构建文章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要列好提纲,然后再按照提纲来写作文。开头结尾要短小精悍,结尾要呼应开头,点题。不论过程如何,最终都要讲一遍主旨,升华主题,告知读者上述内容讲述的是什么,避免有读者不能读懂,结尾要简单的进行总结,告知读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文章的中部占据全篇作文的最大部分,正文结构经常由以下几种:第一,三段式,即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全文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当中提出是什么,就是文章要写的内容;第二段提出为什么,即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优势;第三段提出如何做,即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二,理由并列式。这种方法常运用到议论文中,在开头将中心论点提出来之后,采用类似的各种事例或者是道理来对论点进行证明,最佳的方式是运用正反两种事例来进行论证,本身具较鲜明的对比,让理由变得更具说服力。第三,递进式。在证明自己论点时,文章不同部分从表及里、段落间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文章的结论,从开头一点一点,经过不断的论证,逐层深入,每一个分结论都建立在前面的论证上。这样的方法能够让读者更细致理解文章。
素材应用,充实作文内容
学生在作文时要结合作文类型与主题的不同,及时更新素材切入点,从而实现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作文的目的。经过训练帮助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因为作文体裁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需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应用作文素材。例如,在关于“怎样选材”的写作课中,能够让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素材,灵活运用。围绕中心思想选材,需要选择最能够凸显出中心思想的典型素材,舍弃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例如,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这篇文章的选材非常好的将中心突出。文章的中心直接对素材的取舍和对详略的安排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最能够表现出中心思想的材料一定要详细进行写作,对表现中心思想发挥出辅助作用的材料要简略写作。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素材,一定要重视使用素材的切入角度,更好的帮助学生充实作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文章、指导素材应用,实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林.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语文,2019(24).
[2]杨丽华.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45).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