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的疗效评价

2020-04-05 11:30蔡杰彭小忠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蔡杰 彭小忠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骨折患者中抽选66例。实验组35例,骨水泥弥散情况良好,对照组31例,骨水泥弥散情况不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且两组骨水泥渗漏概率相差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若骨水泥弥散效果良好,减缓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椎体骨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04-02

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形式,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在椎体骨折当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属于主要治疗方式,骨水泥的运用能够帮助更好的稳定椎体,保证治疗效果[1]。而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所以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骨折患者中抽选6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59岁,平均年龄(68.53±3.72)岁,患者病程在1天到17天之间,平均病程为(5.5±0.7)天。对照组3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63岁,平均年龄(67.53±3.96)歲,患者病程在1天到14天之间,平均病程为(4.3±0.6)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高。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做好相关检查,包括CT检查、X线检查等,充分明确患者骨折线的位置。完成手术后,再次通过CT多平面重建和X线扫描来对患者椎体内的骨水泥弥散情况进行具体的观察,其中骨水泥弥散良好体现为骨折线区域与骨水泥位置相对较为接近,且骨水泥的弥漫范围超过了1/2。骨水泥弥散不良体现为骨折线区域与骨水泥的位置比较接近,同时骨水泥的弥散范围在1/2以内;或者骨折线区域与骨水泥位置比较远,同时骨水泥的弥散范围在1/2以内。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2]。其中,疼痛评分以VAS评分量表测定,分数越高疼痛月剧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水泥渗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最后收集的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7.0进行处理,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体骨折主要指椎体部位的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骨折,通常由于胸腰椎骨质疏松导致,当出现椎体骨折后,患者将承受比较大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由于骨水泥凝固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还会受到骨水泥的凝固和弥散情况影响,如果骨水泥没有能够在椎体骨折线内良好的弥散,则会导致患者椎体功能恢复不良,甚至影响椎体终板的正常活动,导致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医护人员还需要加强对骨水泥弥散情况的观察和研究,尽量保证其能够良好弥散,促进患者椎体功能康复。

本次研究选择66例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骨水泥弥散效果良好的患者疼痛评分、伤椎后凸角大小、ODI评分均明显更小,且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概率低。表示骨水泥弥散效果良好患者能够更好的治愈,且安全性更高[3]。

综上所述,在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若骨水泥弥散效果良好,则能够更好的保证椎体稳定性,减缓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业成, 张巍, 张成亮,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类型不同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关系[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17(8):591-594.

[2] 马建华, 王庆雷. 高粘度骨水泥对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影响及其弥散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21):2721-2725.

[3] 沈阳, 徐宏光, 赵泉来,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31(1):27-29.

猜你喜欢
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与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40例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初步分析
过仰复位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不同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体位护理
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