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同课异构”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浅析

2020-04-05 18:51郑新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音乐教学培养

郑新萍

[摘要]“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同课异构”进行音乐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完善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同课异构;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44-02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核心素养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指出:“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与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重组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的内涵,明晰学生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掌握音乐素养培养的手段。

“同课异构”,指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是对“同课异构”最好的诠释。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不同的班级时,教师可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教案。由于重新设计一堂完整的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教师可基于某个环节设计两三个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把教案充分地运用到不同的班级中。

一、比较不同的导学设计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制约着教学行为。在“同课异构”教研中,教育理念的比较可以彰显教学行为的抉择。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吉祥三宝》时,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第一种设计是让学生先观看蒙古族图片,对蒙古族的文化有初步感知,再听歌曲,辨别男声、女声、童声,然后总结音色特点,最后模仿演唱;第二种设计是让学生先根据三段不同的音频听辨相应的人声,总结音色特点,再在歌曲中寻找、体会、模仿角色演唱,最后介绍歌曲的背景。教师根据不同的设计进行授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歌曲《吉祥三宝》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和父母的关怀,健全了学生的人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感恩和希望的种子。

二、比较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比较是“同课异构”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也最能检验“同课异构”教研的成败与得失。从教学效果的研究来看,一般有“一课一得”和“一课多得”两种教学效果,教师细致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教学效果,可以深刻领悟“同课异构”的精神实质,从而明晰有效教学的本质。

1.“一课一得”教学

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是“一课一得”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了舍弃的智慧,能帮助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摆脱以往传统教学的束缚。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转圆圈》时,教师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夜晚美好的意境,再引导学生学唱歌词、歌谱,体会歌曲简单的作曲手法,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作曲手法,用“1、3、5”三个音创编歌曲的旋律。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创编歌曲旋律的技能。

2.“一课多得”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例如,在设计六年级下册《转圆圈》的教学中,除了设计本歌曲的教唱环节外,教师还设计了拓展环节,如让学生了解小学阶段的彝族歌曲、彝族风俗、彝族建筑、彝族服装等,最后拓展到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倾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可见,“一课多得”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一课多得”教学涉及的面比较广,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比较不同的学情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这样的教育叫因材施教。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班级擅长演唱,有的班级擅长表演等。教师可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學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我是中国人》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歌曲的京腔京韵,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欣赏与热爱,在学唱与表演中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设计A:

(1)了解京剧行当——生、旦、净、丑,聆听两段音乐并判断角色;了解表演形式——唱、念、做、打;了解脸谱,明白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

(2)学唱歌曲《我是中国人》;字正腔圆地歌唱,摇头晃脑地学做小戏迷。

(3)重、难点乐句的学习。

设计B:

提问(1):《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依据是什么?(讲解歌曲的强弱规律,即先强后弱)

板书:在京剧中●强称为板,○弱称为眼。

● ○ ○ ○ 称为一板三眼

● ○ 称为一板一眼

提问(2):“● ● ● ●”是什么?(师范唱)

提问(3):这首歌属于哪种类型?情绪如何?

生(答):这首歌曲有板无眼,情绪激动。

师:这是因为京剧的唱腔由两部分组成,即西皮——激昂热烈、二黄——抒情平稳。(在本课中以西皮唱腔为主)

设计A中,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京剧的氛围中,对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等有所了解,并通过听辨两组音色,对生和旦的角色慢慢熟悉起来。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念白与唱歌要字正腔圆,并做出摇头晃脑的动作,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京剧的韵味。对于难点乐句的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换气口、数拍子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装饰音的加入使歌曲增添了戏曲韵味。

设计B中,教师以戏曲中特有的板和眼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从歌曲的情绪着手讲解京剧的唱腔,并用熟悉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进行律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接下来京剧的亮相动作和演唱做好了准备。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同课异构”让音乐教学更有效。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音乐教学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