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指导策略

2020-04-05 18:48祝思
考试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教学对策核心素养

摘 要: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在核心素养的组成体系中,包括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也都是当今社会人才应必备的几个技能,换句话说,核心素养的存在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更好地更加长远地发展。基于此,本文教以初中科学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对策

一、 前言

在科学核心素养的组成体系中,主要包含四点内容:第一,科学观念;第二,科学思维;第三,科学探究意识;第四,科学态度。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很多教师都没有对科学教育形成应有的关注,甚至会认为该门学科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该门学科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且开始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形成了稳定影响。

二、 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能够有效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加强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很多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到科学教学的价值以及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记录背诵。但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其整体的学习难度自然也就会随之降低;其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所提出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严格。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基础以及实践技能,同时也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思维。当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核心素养之后,其便能够以科学的角度去处理职业上的问题,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 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基于科学探索,创建教学情境

总体来说,知识与实践之间具备较为紧密的联系。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学生才能够找到知识的本质,才能够抓住知识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建一些情境,将知识与情境进行有效整合,然后利用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正确看待科学学科存在的意义,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加强个人的探索意识。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倘若按照常规的教学手法,教师们通常会借助教材中的信息,为学生介绍电磁感应的实验流程,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现象条件以及规律。在这样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提升,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展示以及自主分析,自身的学习欲望自然也会出现较大程度的降低。为了有效杜绝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需要对教学逻辑以及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将学生放入到实际的实验情境中,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科学基础对其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型手摇发电机进行拆卸操作。当学生完成操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比如“电流的产生条件有哪些?磁铁是否会影响到电流的流通情况?”等等。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和自己的小组同学进行相互探讨,相互分析,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自主地推导出电磁感应的相关原理,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总体来说,虽然电磁感应属于一种理论性的知识因素,而发电机属于一种实质性的知识产物,但是在教学中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诱导,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景中给抽象的知识进行验证,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质疑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奠定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科学本质,引导学生反思

科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以及历史的不断更替,科学的理論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丰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科学的本质为基础,合理地对其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知识时,通过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师会发现,在教材内主要展示了斜面实验的相关原理以及相关过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将这些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者只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实践操作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也仅仅只是隔靴搔痒。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实验的现象以及相关的原理,但却并没有真正的抓住科学的本质,也不了解这一实验原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定律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伽利略以及笛卡尔的物体运动实验,让学生进行相互对比,站在科学信息本质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以正式引入牛顿的第一定律相关观点。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有效明确科学的本质,也能够正确看待科学存在的重要性。

再比如,当教师在讲解“水的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开展水的电解实验,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其中所涉及的方程式现象以及实验原理等,那么只能够帮助学生短暂的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针对其中一些核心性的知识,比如“为什么只有氧气能够作为阳极气体?氯气、氟气也同样具有助燃性,能为什么它们就不能作为阳极气体?”学生仍旧无法形成深刻的理解,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会形成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科学史,以历史的推进历程为素材,为学生讲述这一部分知识的背景,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结论推导。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解深度,同时也能够对科学的学科形成更深层次的关注意识,在后续学习活动中,能够自主地对科学进行探索,强化个人的核心素养。

(三)基于生活经验,创建认知冲突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同时也会应用于生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科学与生活之间具备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针对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大多已经十四五岁,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即便是某些学校在初中才会开始科学这一门学科,但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的零基础。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生活中所总结出的科学经验都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也就是所谓的“伪科学”。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时,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对学生所知晓的科学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合理的结合科学观念,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应用,借此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例如,在讲解“压强”这一部分的知识时,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其所认定的观点是:流速越大,压强就会越小。但是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们通常会认为流速越小,压强越小。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询问学生自己的想法,而是直接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很多学生可能就会由于教材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认知存在冲突而逐渐困惑,甚至会因此而对教师产生怀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展示一些实验。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种不同的实验器材,A4纸、漏斗、乒乓球、纸带。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小组,要求第1组的学生拿着A4纸,向纸中间吹气;要求第2组的学生将乒乓球放到漏斗中,然后对着乒乓球吹气;要求第3组的学生将纸袋拿在手中或者放在桌面上,然后对其表面进行吹气。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三个小组哪一组的同学所形成的气体压强最大。当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正式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会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的差距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一来,其就会具备较高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可以正式引入相关的科学原理,借此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质疑精神,有效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基于智慧课堂,完善核心素养

科学是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在科学领域,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的原理以及知识。即便是在初中阶段教材中所展现出的一些知识,也是会超过初中生的认知标准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对此形成关注,而是硬性的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解吸收,那么必定会导致学生产生较強的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对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借助网络,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以另外的角度对科学原理进行了解吸收,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针对《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在教材内所涉及的知识重点是花卉的结构。而针对于花卉的成长过程以及开花过程,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整体学习重点就会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网络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设备为学生下载一些与植物开花相关的视频。在完成教材内容讲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这些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拓展以及学习延续,让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比如,当教师在讲解电荷与电流这一部分的知识时,针对摩擦起电这一实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原子”这一部分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探索。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对原子进行理解以及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建立虚拟的教学模型,以此达到教学补充以及教学拓展的效果,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以科学探索、科学本质、生活经验以及智慧课堂为基础,为学生创建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忠.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4.

[2]胡莹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重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2):87-88.

[3]陈伶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徐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案例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祝思,浙江省江山市,浙江省江山市坛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教学教学对策核心素养
例谈“小组合作,差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