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蒌真武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0-04-01 02:3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武汤气短附子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心力衰竭,以顽固性水钠潴留、利尿剂抵抗、肾功能不全等为主要表现,属于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临床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为治疗目标[1-3]。中医药能够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延缓或防止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4]。为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丹蒌真武汤进行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3~78(70.58±7.36)岁;病程1~8(5.05±2.14)年;心功能Ⅲ级27例,Ⅳ级16例。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7~80(71.24±7.75)岁;病程1~10(5.13±2.20)年;心功能Ⅲ级25例,Ⅳ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制定:病人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6];阳虚水泛、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依据《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7]制定。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疾病与证候诊断标准,且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者;年龄18~80岁;预期病人生存期>14 d;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者;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感染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试验药物过敏者;预期病人对试验方案依从性较差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采用西医标准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真武汤,组方:制附子15 g,炙黄芪30 g,桂枝10 g,茯苓30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泽泻15 g,生姜10 g,丹参30 g,川芎15 g,赤芍12 g,郁金15 g,瓜蒌15 g,薤白15 g,芍药15 g,陈皮12 g治疗。每日1剂,浓煎至2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1.4.1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将心悸、气短、喘息症状进行分级量化评分,①心悸:0分为无心悸;2分为正常活动时稍感心悸,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4分为正常活动时明显心悸,休息后可缓解,可勉强坚持日常活动;6分为休息时无症状,稍轻微活动即心悸,不能进行日常活动。②气短:0分为无气短;2分为一般活动后气短;4分为稍活动后气短;6分平素不活动亦感气短。③喘息:0分为喘息;2分为喘息偶发,程度轻,不影响休息或活动;4分为喘息较频繁,但不影响睡眠;6分为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或活动。

1.4.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

1.4.3 生物学标志物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

1.4.4 6 min步行距离 6 min步行距离用于评定病人的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450 m为轻度心力衰竭,150~450 m为中度心力衰竭,<150 m为重度心力衰竭。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以NYHA心功能分级为主要评价指标。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或恶化。

2 结 果

2.1 两组心悸、气短、喘息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悸、气短、喘息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悸、气短、喘息评分比较(±s) 单位: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LVEF、CO、SV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CO、SV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时间LVEF(%)CO(L/min)SV(mL)治疗组43治疗前36.92±5.643.25±0.8940.94±7.76治疗后54.37±6.27①②4.73±0.55①②57.75±8.52①②对照组43治疗前37.11±5.583.28±0.8540.83±7.90治疗后45.09±6.75①3.97±0.62①49.24±8.36①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6 min步行距离(m)NT-proBNP(pg/mL)治疗组43治疗前135.27±22.504 879.70±644.13治疗后267.41±36.32①②773.64±216.92①②对照组43治疗前137.04±23.854 901.36±682.25治疗后192.31±42.47①1 638.51±254.47①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单位: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 论

依据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其属于“心衰”“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可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太过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基本病机阳气虚衰,气化不利,痰饮内生,瘀血内停,为本虚标实证[9]。阳气虚衰为病之本,痰饮、瘀血为病之标,治宜标本兼治,温阳利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丹蒌真武汤紧扣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标本兼治。方中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辅以黄芪补气以治其本,增强气化之力,化痰祛饮,行血化瘀。茯苓、猪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泽泻清热利湿,配以桂枝温阳化气,显著增强祛湿化饮、利小便之功,兼能发汗解表,使饮邪从汗而解。生姜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丹参、川芎、赤芍、郁金相合,入心通络,功专活血化瘀。瓜蒌、薤白相伍,宽胸通阳、化痰散结。白芍味酸收敛,既能柔肝缓急止痛,又能利小便以行水气,兼能防止附子燥热伤阴。陈皮理气健脾,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水溶性生物碱能够提高心力衰竭细胞的细胞活性,促使细胞内离子浓度趋于正常,同时去甲乌药碱能够发挥强心及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10-11]。黄芪甲苷可升高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水平,降低6-磷酸果糖激酶1水平,纠正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发挥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12]。桂枝能够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发挥扩血管作用,同时能够延长出血、凝血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发挥抗凝血作用[13]。茯苓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内渗透压而发挥作用[14]。丹参能够延缓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配伍川芎能够显著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同时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15-16]。赤芍总苷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心肌细胞膜,抑制心肌细胞凋亡[17]。薤白具有扩血管、抗凝及抗血栓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8]。丹蒌真武汤能够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增强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真武汤气短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真武汤为主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