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蓓
(1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450016;2 河南省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450016)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为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术式之一,不仅能够促进灌注区域心肌供血的恢复,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科手术对身体的过度创伤。在手术过程中,即使是具有微创性的先进术式,诊疗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的效果,加之多数患者对心脏介入治疗的认识较少,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与躯体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相互影响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预后[1]。因此,有效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心脏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意义重大。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与相关症状为依据,给予程序化、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以提高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要的信心或信念,有助于促进病情尽早恢复[2]。但是目前关于该护理方法在已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者术后应激反应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为选择更好的心脏介入治疗护理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 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58.20±8.76)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90±1.52)年;急诊手术16 例,择期手术26 例。研究组男28 例,女14 例;年龄44~80 岁,平均年龄(58.87±8.71)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5.87±1.65)年;急诊手术20 例,择期手术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术前均行胸部X 线片透视检查,确定不存在心脏介入手术禁忌证[3];(2)无脑出血史及合并主动脉夹层;(3)完成复查及随访,且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近3 个月内接受大手术或发生心血管意外者;(3)合并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发放《心脏介入术后院外宣传教育手册》,病人以自学为主,可向医护人员咨询,出院后给予用药指导、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并提供24 h 电话咨询等。研究组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模式。(1)术前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睡眠指数、疼痛评分进行有效评估,其中疼痛评分选择五指疼痛评价量表,睡眠指数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测定结果为依据进行等级划分,在术前实施干预。一级护理:睡眠指数<10 分,疼痛评分<2 分。护理方式主要为共同心理护理,建立整洁、无菌、舒适及良好的治疗环境,为患者能正常接受床旁治疗提供保障,并将打鼾与失眠者分离,详细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状况。此外,让患者能够了解到手术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自身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充分鼓励病人,坚定其积极治疗的决心。二级护理:睡眠指数10~15 分、疼痛评分2~4分。纠正患者过往对疾病及治疗的错误认知,并与患者家属共同探讨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打消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治疗信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运用精神松弛法,包括深度冥想、腹式呼吸等方式,并嘱咐患者想象美好事物,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三级护理:睡眠指数>15 分,疼痛评分>4 分。临床医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和预期治疗效果,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与疗效,以引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在医护工作中,尽可能调动一切社会力量,让患者家属、朋友等给予患者充分关心,减少患者独处时间,并使其获得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2)术后心理分级护理。一级护理:通过护患关系维护,让病人及时获取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让病房中保持温和而充足的光线,减少噪声以及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刺激。二级护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信息,保持对提问的信息及时反馈,以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状况。疼痛强剧时可通过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与他人交谈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降低疼痛感知,并针对患者疼痛部位,遵照医嘱定时定量予止痛药。三级护理: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优先解决,强化对其术后并发症状况的观察,疼痛难以耐受时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感。此外,术后1 d 内每2 h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稳定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且告知家属患者的状况,鼓励家人给予病人更多的支持与关爱。
1.3 观察指标 (1)应激反应。术前及术后1 d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等含量,测定试剂盒均为美国BD 公司产品。(2)不良心理状态。术前及术后7 d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3)睡眠质量。术前及术后7 d 采用PSQI 量表评价,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7 d 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评价,0~5 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 术前两组Cs、ACTH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 两组Cs、ACTH 均明显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
?
2.2 两组HAMA、HAMD、PSQI、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HAMA、HAMD、PSQI、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 两组HAMA、HAMD、PSQI、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HAMD、PSQI、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HAMA、HAMD、PSQI、疼痛评分比较
?
心脏介入治疗能及时将阻塞血管疏通,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病人存在认知偏差,同时手术结果对于生命保证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病人出现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对其情绪和行为有一定不利影响[4]。因此,加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术后痊愈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在改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为该干预模式通过不同等级病人心理状况实施相应干预,并确保所实施护理执行力度,帮助病人转移对疼痛注意力,让病人在最佳的生理状态下接受医疗诊治,同时亦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住院环境,尽可能避免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产生,切实做到通过护理实现改善疼痛、提高睡眠质量的目标。
临床实践证实[5~6],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情绪应激和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加之手术创伤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损伤机体功能,造成微循环受损,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的患者面对此重大生活事件难以调整适应,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不愿与人交往,产生隔阂,导致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如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心理分级护理以临床分级护理为基础,在对实际概念与模式进行分析后,再实施程序化心理护理,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进而显著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从而保证治疗周期的完整性和治疗有效性,降低各种不良情绪因素对机体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后期恢复。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往往造成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并引起内分泌的改变,促使腺垂体合成分泌ACTH,同时伴Cs 升高,诱发诸多不良心理及生理反应。本研究发现,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更加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及术后的康复。综上所述,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加速术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