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技术。由于心电图具有精确、可接受程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临床上常用于进行心脏疾病的监测与预测[1]。QT间期代表心电图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过程,即心室收缩期活动时间;QTc间期即按Bazett公式计算得到的间期,并根据心率进行矫正的QT间期,同时QTc间期是心脏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否的主要因素[2-4]。心房颤动作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5-6];导管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医疗手段,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术后常出现一些复发情况及并发症[7];糖尿病作为三大高发病之一,是心脏发生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长期糖尿病又引起生化及血液指标变化[8-10]。本研究旨在探讨QTc间期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的临床指标。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次进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39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指征:心房颤动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导管消融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左心房血栓。2型糖尿病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年龄≥60岁;2型糖尿病诊断日期和各种慢性并发症诊断日期资料完整。
1.2 方法
1.2.1 QT测量和校正 应用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记录病人手术前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设定纸速为25 mm/s。由两名心血管内科医师在未知情况下选取T波最清晰的V2或V3导联进行QT测量。若为心房颤动心律,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QT,取其平均值。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ms)/√RR。
1.2.2 心房颤动电生理检查和消融过程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仅行双侧肺静脉前庭隔离。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主要包括:双侧肺静脉前庭隔离;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三尖瓣峡部消融。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术后临床资料 监测病人有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即为心律失常发作。
1.3.2 心电图检查 于出院前、术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性快速心律失常,6个月后每个月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1.3.3 生化指标检测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参考范围 3.6~6.1 mmol/L)、三酰甘油(TG,参考范围<1.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参考范围4.0%~6.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范围>0.91 mmol/L)、总胆固醇(TC,参考范围<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范围<3.61 mmol/L)、尿酸(UA,参考范围140~36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范围<40 U/L)、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范围<40U/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参考范围<5 mg/L)。
1.3.4 血液学指标检测 主要包括血小板[PLT,参考范围 (100~300)×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参考范围9.4~12.5 f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8.8~13.6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范围26~40s)及纤维蛋白原(FIB,参考范围2~4 g/L)。
1.3.5 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单次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QTc分布 统计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单次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
1.3.6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1.3.7 Cox多元回归分析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Cox多元回归分析,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性因素。
2.1 两组术后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2.2 术后心电图检查(见图1~图3)
图1 术后2个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
图2 术后4个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
图3 术后6个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
2.3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
项目复发组(n=25)未复发组(n=14)PFBG(mmol/L)4.51±1.125.85±1.320.011HbA1c(%)4.43±1.174.61±0.950.228TC(mmol/L)5.05±1.304.53±0.870.135TG(mmol/L)1.32±0.250.98±0.130.012HDL-C(mmol/L)0.98±0.110.92±0.260.165LDL-C(mmol/L)3.19±0.873.08±0.730.039UA(μmol/L)258.19±19.75231.13±16.460.187ALT(U/L)36.23±3.4928.17±3.550.044AST(U/L)34.17±4.5022.26±3.160.125hs-CRP(mg/L)3.62±2.764.21±1.110.385
2.4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见表3)
项目复发组(n=25)未复发组(n=14)PPLT(×109)100.01±11.15248.30±2.17 0.015MPV(fL)10.18±1.5712.46±1.250.147PT(s)9.16±1.9812.82±2.220.258APTT(s)29.32±1.29 36.19±3.620.024FIB(g/L)2.51±0.563.93±0.760.198
2.5 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单次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QTc分布 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单次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QTc范围主要分为12个阶段。两组390~400 ms、400~410 ms、410~420 ms、440~450 ms、470~480 ms、480~490 ms、490~500 ms和500~510 ms QTc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单次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QTc分布单位:例
QTc(ms)复发组(n=25)未复发组(n=14)P390~400014<0.001400~410014<0.001410~420250<0.001420~43020120.136430~4402420.225440~450014<0.001450~46010120.254460~4706100.356470~480250<0.001480~490250<0.001490~500250<0.001500~510250<0.001
2.6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可见,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临床复发存在相关性。详见表5。
表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7 Cox多元回归分析 综合两组生化指标和血液学指标,变量分别命名并将正常设为1,异常设为2,以生存结局为应变量,进行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临床复发存在相关性。详见表6。
表6 Cox多元回归分析
近年来,心电图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病人受伤害小及应用范围广的检查方式,在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11]。分析心电图时,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活动时间,是心电图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过程;QTc间期是按Bazett公式计算并根据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间期长短及变化规律是心脏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病预测的依据之一[12-14];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可能影响心脏各方面功能,主要影响心脏传导信息,该功能丧失可能造成病人的生命危险[15]。心房颤动是心律不齐的主要表现之一,而阵发性心房颤动引起身体其他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导管消融手术作为心房颤动主要的治疗手段被医学领域广泛研究并应用[16-18]。因此,通过研究QTc间期,从而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
本研究结果可见,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术后复发25例,未复发14例,且复发组年龄较未复发组偏大,阵发性心房颤动次数较未复发组多。复发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最厚室壁厚度均大于未复发组,两组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小于未复发组。两组FBG、TG、LDL-C和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PLT和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导管消融术后,两组390~400 ms、400~410 ms、410~420 ms、440~450 ms、470~480 ms、480~490 ms、490~500 ms和500~510 ms QTc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可知,血液学指标对病人影响程度大于生化指标,且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临床复发存在相关性。
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下激发体内生化因子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从而影响病人疾病恢复及术后生活[19]。因此,通过心电图QTc间期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年龄、不良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等是导致QTc间期无法准确预测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因[20],身体免疫力差、炎症溃疡、营养不良等是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发病原因。
综上所述,QTc间期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存在相关性,QTc间期可能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可能是今后临床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