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2020-03-31 02:1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搭桥术体外循环造影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脏疾病,引起各种并发症,若冠心病病人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各种器官、脏器损伤或衰竭,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对冠心病的治疗提出较高要求。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技术的重要进展,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治疗的有效率。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且常用方法,是可靠、安全、有创的诊断技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能显著缓解冠心病病人症状,明显改善病人的冠心病状况和疾病预后,对延长生命有明显意义[2]。本研究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外科检查并接受治疗的88例冠心病病人,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47~70(52.9±7.8)岁;研究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8~72(53.1±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冠心病;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原发性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病人;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及拒绝参加本研究病人[3]。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包括左、右心功能及肺、脑、肝、肾功能等;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师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之后由心外科医生截取搭桥所用的血管。

1.2.2 研究组 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之后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病人进行镇痛[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应用东芝SSA-270A型彩超观察病人心腔大小、血液反流量及室壁运动度等指标,测量病人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SV=舒张末期容量-收缩末期容量;CI=CO/体表面积;CO=SV/心率;EF=SV/舒张末期容量[5]。

1.4 冠心病改善的疗效标准 显效:冠心病改善程度至少为2级,胸痛、心悸、出汗、呕吐、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不再发作;有效:冠心病改善程度为1级,胸痛、心悸、出汗、呕吐、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冠心病无改善,胸痛、心悸、出汗、呕吐、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仍存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判断

标准,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病人情况,并随时进行记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单位: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45(11.36)23(52.27)16(36.36)28(63.64)研究组4413(29.55)30(68.18)1(2.27)43(97.73)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V、CO、CI及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V、CO、CI及EF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时间SV(mL)CO(L/min)CI[L/(min·m2)]EF对照组44治疗前40.5±3.53.4±0.11.26±0.200.52±0.10治疗后56.4±4.2①4.6±0.4①1.94±0.60①0.66±0.12①研究组44治疗前41.6±3.13.5±0.21.43±0.200.51±0.20治疗后71.2±6.4①②5.1±0.5①②3.85±0.30①②0.78±0.10①②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 发作次数(次/周) 治疗前治疗后 持续时间(min/次)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45.2±0.34.7±0.2①7.2±0.35.6±0.2①研究组445.1±0.2 3.6±0.3①②7.1±0.34.5±0.4①②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冠心病是心外科的一种急症,若得不到及时、科学治疗,病人死亡率较高,因此急救时强调及时建立绿色通道。对于无法开展介入或溶栓治疗,或错过溶栓窗口期情况,必须尽快抢救濒临缺血坏死的心肌。冠状动脉搭桥术已得到较快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法使得冠心病的治疗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这种手术方法能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对预后有重大意义[6]。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国际上认可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一项用于替换梗阻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手术[7]。这种手术方法可在心脏停止搏动情况下进行,需使用体外循环,即传统意义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也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是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传统手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搭桥手术不但避免对病人实施体外循环,而且降低手术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液丢失,同时减少输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8]。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冠状动脉血管数量、畸形和走形;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疗效。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需询问病人是否有以下症状:对造影剂或碘过敏;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肝、肾功能不全等。了解病人情况,再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三大常规、凝血指标、X线片等相关检查,且病人及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通知导管室准备相关设备及药品[9]。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V、CO、CI及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相关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与体外循环心搏骤停下手术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损伤[10]。由于心脏手术操作时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刺激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心肌酶及血浆内皮素升高。由于病人术中需要摄入大量的高浓度氧,提高氧气摄取率,进而维持病人体内氧气的供需平衡。围术期病人心肌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失败甚至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对病人进行镇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提高病人的恢复情况及预后[11]。

冠心病对病人及家庭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合理膳食,选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同时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大喜大悲,每天坚持运动(不宜过量)[12]。嘱病人坚持服药,并控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到医院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劳累过度,尤其避免搬运一些过重的物品[13];放松精神,保持心情愉悦,愉快生活,理性面对任何事情;注意气候变化,冠状动脉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可能发生痉挛引发急性冠心病,因而遇到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需注意保暖;特别注意不要在饥饿或饱餐情况下洗澡,保证水温和体温相差不多,并控制洗澡时间;平时多了解一些冠心病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冠心病的危害[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由于营养过剩导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进行手术治疗病人随之增多,对手术的技术及医生的水平要求较高。与传统手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多优点,如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等。熟练掌握手术方法及技巧、手术适应证、对围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适当处理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15]。

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室舒张功能,并显著提高心脏舒张状态,对伴有明显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心功能和预后均得到较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搭桥术体外循环造影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