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浅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0-03-31 02:1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导针刺神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以远端型原发性感觉神经病最常见,由糖代谢紊乱导致微血管病变和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病变,主要以远端肢体对称感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刺痛、钝痛、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夜间尤甚等特点[1]。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以上2型糖尿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异常,其中40%~50%出现神经损害症状[2]。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改变,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浅刺法治疗DPN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DP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2型糖尿病及DPN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关内容进行拟定[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DPN诊断标准;年龄50~75岁;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病变或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伴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近1个月接受过相关治疗,影响实验指标观察。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宣教、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应用口服降血糖药及胰岛素、调节血脂及血压。两组血糖控制稳定后(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 h血糖 7~10 mmol/L),进入治疗阶段。

1.4.2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支18 μg,国药准字:S20060052)18 μg,以2 mL注射用水溶解,每日1次肌肉注射,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毫火针浅刺法治疗。穴位选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选穴标准[4],选穴:肝俞、脾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阳陵泉、血海、丰隆、三阴交、阿是穴。具体操作:常规消毒穴位后,选用环球牌0.30 mm×40 mm针灸针,左手持止血钳夹持点燃95%酒精棉球,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握持针柄,将针尖置于火焰外焰,燃烧至针尖发白,利用腕力快、准、稳刺入穴位,刺入0.1~0.2寸,迅速出针,不留针,每穴每次刺5遍。每日1次,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 评价指标

1.5.1 DPN积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DPN积分,对病人振动觉、针刺觉、伸肌肌力、屈肌肌力、踝反射等8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总分0~24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1.5.2 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NDI-092型肌电图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1.6 疗效评价 显效: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四肢感觉异常、肌无力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神经传导速度尚未恢复正常,四肢感觉异常、肌无力等症状与体征部分改善;无效: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或体征无缓解或加重[6]。

2 结 果

2.1 两组DPN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DPN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PN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321.12±2.868.25±1.62①②对照组4320.89±2.9412.78±3.58①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单位:m/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 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并发DPN的概率逐渐升高。该病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发凉、蚁行、虫爬、烧灼、触电样、套袜样等),下肢相较于上肢常见,后期多累及运动神经,引起肌张力减弱,甚至导致肌肉萎缩或瘫痪[7-8]。目前对疾病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多认为与高血糖途径、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血管损害及生长因子缺乏等有关[9]。病人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引起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血流灌注不足,周围神经缺血缺氧,甚至变性坏死[10]。早期控制血糖,对预防DP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治疗DPN主要包括糖尿病健康宣教,合理应用口服降血糖药及胰岛素,通过控制血糖水平,预防DPN的发生与病程进展。在控制血糖前提下,配合修复神经、改善循环、纠正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等治疗,延缓病情。而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机体功能恢复[11],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

DPN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学属于“血痹”“麻木不仁”“痿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失布而痰湿阻滞,气失顺畅而瘀血阻滞,痰瘀交阻,络脉不通,引起肢体疼痛、麻木等不适。以气阴亏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属本虚标实证。本研究采用毫火针浅刺法治疗DPN,毫火针包含针刺、火针,两者双重刺激作用。针刺通过相应穴位,发挥疏通经络、协调阴阳的治疗作用。朱水平等[12]在口服甲钴胺片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DPN,可明显提高病人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赵俊龙等[13]通过针刺八脉交会穴,能有效防止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同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火针通过加热针刺入皮肤,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化痰散结等功效[14]。潘秋等[15]利用毫火针治疗DPN,能明显降低病人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本研究采用浅刺法治疗,主要刺激皮部,《素问·皮部论》记载:“皮者,脉之部也”“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16]。浅刺取穴,刺激皮部,具有疏通表里经络、畅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本研究针刺治疗背部取肝俞、脾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阳陵泉、血海、丰隆、三阴交、阿是穴。肝俞,为肝之背俞穴,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脾俞健脾利湿;肾俞具有滋补肾阴,益水壮火,促气化,强腰脊之功;胃脘下俞,为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刺激该穴,可增强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17]。既往动物实验表明,刺激胃脘下俞,能提高胰腺功能,促进胰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表达,改善胰岛形态和面积,发挥降糖作用[18]。以上诸穴,共奏补益肝肾、调养脾胃之功,培补后天之本,精气充盛,阴平阳秘。足三里为胃经合穴,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三阴交,脾经腧穴,有助脾运化、疏利下焦之功,该穴通肝肾二经,兼理肝肾之能;太溪,肾经俞穴,有滋肾阴、壮元阳、利三焦之力;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为上肢穴位,阳陵泉、血海、丰隆、三阴交为下肢穴位,取局部阿是穴,以达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调和气血、濡养筋脉、疏通经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毫火针浅刺法治疗DPN,不仅可明显提高病人临床疗效和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周围神经症状积分。

猜你喜欢
传导针刺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