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
摘 要:本文旨在思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如何应对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潮流,将社会前沿热点动态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培养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以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课程建设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絲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自颁布以来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教育部于2017年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导思想明确包含“立足国情、国际视野”,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了解国家现状,熟知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同时要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1]
本文旨在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如何应对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潮流,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2]
二、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一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3]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社会时政热点意识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时政热点不关注、对于国家政治事件了解很浅显等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境内涵盖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境外涵盖31个国家。沿线各地区各国均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本专业课程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感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会欣赏、尊重与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从中吸取养料,获取精华,还将有利于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对专业学风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两大类,基础理论课程里面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论》《幼儿语言文学》《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技能课程主要有《儿歌弹唱》《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美术》《手工》《舞蹈》等课程。其中技能类课程主要通过艺术的形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以教育部提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做为根本导向,以“一点带面,多点渗透”为基本路径,以“全程浸泡,全色浸染”为教育模式,借助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为平台,把“一带一路”倡议政策相关内容巧妙融合到专业、课程、教材、课堂,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将“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渗透到专业文化,传递到学生心灵深处,以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理论课方面
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学前儿童游戏论》《幼儿语言文学》《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中可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与之相融合。[4]
(1)《学前儿童游戏论》
《学前儿童游戏论》是一门讲述儿童游戏理论的课程,“一带一路”沿线涉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境外各国家的传统民族游戏都为此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将各民族传统游戏融入本门课程中,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在了解游戏的多样性的同时对游戏理论有更深层的理解,其次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增强创造性为游戏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5]
(2)《幼儿语言文学》
《幼儿语言文学》是一门让学生们学习幼儿相关语言故事的课程。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等历史事件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们的英勇事迹亦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文学》课堂上的取材,在这门课程中让学生以此历史事件创编小故事,同时绘声绘色的进行表演。
(3)《幼儿教育政策法规》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是一门直接教授学前教育事业相关政策及法规的课程,在课程中讲述政策的内涵时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倡议作为典型案例为学生讲解,从而直接使学生对该政策有直观全面的了解。将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毛入园率、公立机构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数量、待遇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一个更全面且直观的了解。
2.技能课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技能课程包含了音乐、舞蹈、美术。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各地区各国家都有着丰富的文艺资源,其中近年在我国举办的“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中国海洋文化节”等等为技能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各国家的文艺资源与技能课程相融合,为学生介绍不同风格的文化,使学生的文艺视角得以开阔,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
(1)音乐课程
音乐又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能够跨越民族与地区的藩篱,真正实现民心相同,“一带一路”沿线的我国少数民族和境外各国的儿歌和民谣为音乐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儿歌弹唱》《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课程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童谣、歌谣及沿线各国各民族音乐专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感悟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学会欣赏、尊重与借鉴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并从中吸取养料,获取精华。在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加深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民俗风情的认知。
(2)美术课程
在《美术》课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中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历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和思考,对我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我国民族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民族的智慧。
在手工课程中,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船只模型制作、丝绸印染工艺的简单制作都可以融入课堂科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交流的深刻理解。
(3)舞蹈课程
舞蹈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育,不断陶冶情操,吸收美的真谛,提高民族精神文明水平。其次舞蹈作为一项艺术肢体表达的活动可充分唤醒人体内正能量,唤起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限追求。在《舞蹈》课程中通过增加编排“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少数民族主题的舞蹈,例如新疆舞、蒙古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印度等国家的传统舞蹈,同时指导学生将我国舞蹈文化与国外舞蹈文化进行结合,在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使学生在整体精神面貌与活力上有一个综合性的改观,在学习上激发学习的动力,在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时事热点,自觉将自身与社会相融合,毕业后成为对工作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琦.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2.
[2]高丽燕.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新疆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及建议.[J]幼教园地.2017-12.
[3]霍力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6-4.
[4]孟梦.“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开展思路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7.
[5]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一带一路”视域下传统文化因素在新疆民族美术课程中的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