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2020-03-30 03:21周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文要素创设情境

周燕

[摘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统编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融入教材编排体系中。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指引,通过创设情境、对比建构、创新实践等途径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用能力;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47-02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从中年级开始,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指向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要素,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结合语文要素,创设情境

(一)创设文本语境,丰富积累,促进运用

文本语境即文本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大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文本语境为依托,引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本来枯燥呆板的语言训练变得灵动起来,从而突出文本语言的价值。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朱德的扁担》有这样一句话:“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二年级的学生,对“同志”一词的理解有点困难。怎样帮助学生活化地理解这个词语呢?教师结合这一课的语文要素“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扩展积累”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结合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像朱德和毛泽东这样为了共同的志向而奋斗的人,我们称之为‘同志。那在一起学习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同学);在一起共事的人,称之为——(同事);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可以称之为——(同伴);在同一个家乡的人,可以叫——(同乡)。”这样,结合文本语境,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教学,借助文本语境,引领学生拓展学习词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巩固了语文知识,而且形成了语用能力。

(二)创设课程语境,丰富視野,拓展巩固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是“教语文”。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创设课程语境,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把语文课堂带到生活中、大自然中,从而真正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分奶酪》一课,其语文要素为“创设阅读情境,感知故事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的内涵,并认识“奶、始、吵、咬”等几个生字,教师先出示这样一段话:“一天,小熊哥俩捡到了一块奶酪。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开始吵起来了。这时,狐狸来帮助它们分奶酪。它这边咬一口,那边咬一口,最后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没有剩下。”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从中找出文本中的生字,并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这样的阅读情境,不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复现了文中的生字。这样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弄懂了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融合,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语文要素。比较阅读

(一)品悟标点,比较句子,习得语言

对比阅读是指把内容、形式相近或者相对的句子放在一起,展开比较阅读。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更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其语文要素为“对比阅读,感受句号、问号及叹号的丰富内涵和作用,并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这一课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自由读这两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具体感受不同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气是否一样。经过比较阅读,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这有助于学生今后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多文互照,对比联读,厚积薄发

联读,就是把社会生活中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展开阅读,以开拓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的语文要素为“理清文本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精神”。低年级的学生,仅凭课文内容是很难感受到大禹治水的精神的。因此,教学时,教师把绘本《大禹治水》引入课堂,让学生仔细阅读。尤其是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借助绘本里的三幅图(三幅图反映大禹三次路过家门时的情景,内容分别是妻子怀孕、儿子出生、儿子玩耍),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十三年里的辛苦。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大禹的儿子几年不见自己的父亲,会怎样?大禹想不想自己的儿子?既然想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不回家陪陪儿子?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这样,使学生对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更加深刻。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联读的形式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积淀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合语文要素。迁移运用

(一)句式仿说,学习运用

对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读读记记,那学生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语用能力。只有把静态的语文知识转换为动态的言语活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的语文要素为“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词语意思,开展句式仿说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荷叶的好朋友圈出来,然后再找出作者所写的这几个好朋友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一过程其实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找出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除了文中的几个朋友以外,还有其他的朋友——小蝴蝶、小雨点等。想象一下,它们在看到荷叶以后会说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仿写,真正完成了从语言吸纳到倾吐的转换,使消极语言升华为积极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创新仿写,提升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入,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过程,除了积累必需的语言材料之外,还要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加工重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以提升。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课的语文要素为“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模仿句式说话,学习写作小诗”。为了达成这个阅读目标,教师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思考:“风娃娃来到田野、河边和广场都做了哪些事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讲给大家听。”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风娃娃还会来到哪些地方?会做些什么事情?”最后,让学生用“风娃娃来到__,它把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创新写话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仿到创,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语文要素,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引领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语文,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语文要素创设情境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