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探析

2020-03-30 03:17白彦伟
艺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知识

摘 要:舞蹈艺术能够展现情感,是表现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使人们的内心情感有了宣泄的出口。本文分析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讨论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并进一步思考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舞台表现力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舞台表现力;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0 引言

舞台表现力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优美的舞姿和表演者对舞台的适应程度。舞蹈作品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高校舞蹈教学可发挥这种内涵的优势,与情感相互结合,提升舞蹈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此时不仅教学效果会得到优化,学生也能展现出一定水平的表情艺术。情感表现力的教学是舞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优化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使其深刻领悟舞蹈作品的内涵。

1 舞台表现力重要性分析

舞蹈被认为是一种合作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意愿,而舞蹈表演者则应该尊重创作者的意愿,同时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舞蹈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也就有了灵魂。这样才能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作品。舞蹈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对舞蹈作品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一部舞蹈作品由不同的表演者表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和能力都会对舞台效果产生影响。[1]即使是同样的表演者,在不同的时间对舞蹈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由此可见培养舞蹈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非常关键,会对舞蹈表演的质量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就高校的舞蹈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要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如果是出生于舞蹈表演世家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一般会有相对比较好的舞台表现力。也有一些性格偏外向的孩子,在表演舞蹈时有比较到位的情感表达。因此先天因素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有一定的影响。

2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强调对学生肢体协调性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动作要领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有很多学生的舞蹈动作还比较僵硬,情感传递不到位。比如学生在表演民族舞蹈动作时,即使能良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对舞蹈内涵的领悟也不够深刻,因此,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舞蹈教学注重形式,而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分析还不够充分。因此,很多学生不能深刻地了解舞蹈动作的深层含义。在舞台上,学生仅仅只是按照指定舞蹈动作来完成表演,而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

3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舞台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舞蹈学者扎实的基本功

中国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也是如此。要想实现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有效培养,应先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满足此项前提条件,再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才是有意义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过舞蹈基础课程,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比较精细的。舞蹈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理论知识、舞蹈动作、舞蹈作品鉴赏。在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之前,需要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学生在打好基础之后才能对舞台表演和舞台表现力有更为准确的理解,才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会对舞蹈表演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舞蹈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有了坚实的舞蹈基本动作基础,学生才会有比较快的舞台临场反应速度、准确的舞蹈情感展示。舞蹈者想要顺利完成舞蹈动作,还需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以及比较好的肢体协调性。如果舞蹈表演者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舞台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比如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不到位,想要展现的情感也有欠缺,难免贻笑大方。

3.2 强调生活体验,丰富内心情感

舞蹈表演者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其舞台表现能力会自然而然有所提升。舞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形成其独有的知识结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強化,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高校经常会举办一些舞蹈表演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学生要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还需要有更多的经历。有些情感只有经历过才会形成,舞蹈表演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模拟的过程,模拟的可能是一个人物,也可能是一种场景。[2]表演者运用多元的舞蹈动作来表演心境,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验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进而对舞台表现力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舞蹈教师应该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较为真实的感受。在此条件下,学生就能更好地表达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感情和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老师可带领学生真实体验类似的场景,促使学生形成类似情境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3.3 加强舞蹈理论知识教学

舞蹈这门课程的技术性较强,而教学目标则比较片面。学生在掌握了演绎技能之后,再来展示舞蹈作品,表现力会更好。把这一教学目的作为基本依据,舞蹈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而在理论教学方面则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对舞蹈节目内容的理解不够准确,有必要对动作训练引起重视。假如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演绎就很有可能是冰冷而生硬的,在传达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时会有所欠缺。更好地演绎舞蹈作品需要有较好的舞台感染力,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独具内涵特色的艺术作品。不难发现,国内外一些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除了动作优美以外,还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神韵。舞蹈表演者要想展现出较为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就需要对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了解,有对作品的独特感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强化理论教学,向学生传输的舞蹈理论知识应该是准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舞蹈作品、感悟舞蹈作品的真实内涵,从而形成比较有价值的舞蹈表现技巧。感悟舞蹈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形成一定的创新和自行创作的能力。舞台上所表现的情感大多来源于学生本身,这与其审美能力有比较强的关联性。表演者只有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蕴含的美感,进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3.4 树立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表演也是学生释放天性的过程,如果学生本身非常自信,释放天性时也会更加自然。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舞蹈教学环境较为封闭,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表演时,学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戒备心理。之所以会表现出这种戒备心理,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潜意识里存在不自信。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试着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充分展示自我。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比如某位舞蹈教师会选择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3]舞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内心,并能够将自己的爱心融入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循循善诱。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认可之后,自信心会逐渐增强,舞台表现力也自然而然有所提高。[4]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能够准确察觉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此条件下,教师引导学生会更容易。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兴趣,以优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鉴赏舞蹈,感悟舞蹈的魅力,也使学习者产生身心愉悦的感受。仪态美是舞蹈的一大特征,学生拥有仪态美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在舞蹈表演时善于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4 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应培养舞蹈学者的基本功,强调其生活体验,丰富其内心情感,加强舞蹈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情感表现力,更好地演绎舞蹈。

参考文献:

[1] 黄亚.简析高校舞蹈教学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19):43.

[2] 周倩.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芭蕾舞的表现力培养[J].学周刊,2019(22):21.

[3] 丁元元.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艺术科技,2018,31(04):184.

[4] 薛实夫.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245-246.

作者简介:白彦伟(1984—),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理论知识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总结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浅析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均衡培养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