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俗“蒸枣花”为题的文创设计探索

2020-03-30 03:17麻晋宇
艺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文化传承设计

摘 要:传统民俗“蒸枣花”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素有“二十八,蒸枣花”之说,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在快餐式的城市生活中,“蒸枣花”的习俗逐渐消逝。在国家对非遗民俗艺术文化的传承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提取“蒸枣花”的元素设计文创产品,旨在继承其文化核心的同时使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能在当今发展趋势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助力中国特色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创产品;设计;蒸枣花;文化传承

0 引言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的灵魂,是中国踏进世界舞台中心的璀璨名片。因此,推动民俗艺术文化的特色元素与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是创新现代文化传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1 传统民俗“蒸枣花”的起源与现状

一曲《过年歌》,声声唱喜庆,“二十八,蒸枣花”铭记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其余民谣中亦有“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蒸枣花”“蒸馒头”“蒸馍”,既指中国北方的传统民俗面点“枣花馒头”,也叫“枣花馍”“枣花饽饽”,是用和好的发面,辅助以剪刀、擀面杖等工具,揉制成花朵、吉祥物等造型,再以红枣装饰点缀的花形馒头。

传统民俗文化通常是历史中人们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产物,所以它和产品同样具有功能的外延属性和内涵价值。相传“蒸枣花”的风俗源于山西洪洞县枣林人移居他乡后的故土之思。明朝初年,黄淮平原水患频发,故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人文难续。统治者为国家发展,令当时丰裕的山西人民迁居河南,耕居繁衍。富有创造力的枣林后代渐以面做山形馍,再插上用家乡的种子种植的红枣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与祝福,既美观又实用,就此形成了年前蒸枣馍的习俗。往后,通常用三角形的“枣山”祝福男孩子,用层叠的“枣园”祝福女孩子。同时,“蒸枣花”也成为旧时回娘家必不可少的首选礼品,象征“孝心”。

时代发展,社会变迁,虽然“蒸枣花”的风俗在一些地方被幸运地保存下来,但作为“礼馍”的枣花已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生产的枣糕,其制作方法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亦慢慢被人们淡忘。旧时红枣的“甜蜜”也被后来出现的各式糖果的甜美淡化。当今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蒸枣花”这一传统习俗。蕴藏于“蒸枣花”中的纯挚情感,需要当代的青春力量来继承、传播、创新。近年来,社会愈加关注特色民俗文化,找到契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传承民俗文化之道,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引领文化传承的新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2 设计思路的分析与探索

现代消费理念更加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内心的满足感。人们开始关注地方的传统特色,思考自己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关系。在此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开发文化元素与高新技术、市场营销结合的新模式,成为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创产品的设计热潮是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相碰撞而产生的新时代价值理念的火花,如今仍在探索中进步。

首先,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选择“美好的”“正能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向文创产品开发的功能转化。此过程是于设计先行的重中之重。正负性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不断地扬弃与革新中融入新理念、新力量。选择民俗“蒸枣花”来提取设计元素,不仅源于怀念,更是由于其中蕴藏着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漂亮的枣花馍香甜可口,寓意美好,象征一年的幸福与团圆。“蒸”中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美满的期许,他们认为,朴素的生活哲学是把简单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枣花馍分为敬神和走亲两类,前者庄重,表达对神灵、天道的敬畏,这实则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后者花哨,满含纯朴的亲情乡情,“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更是女性勤劳灵巧手艺的体现。这些都是现代社會缺失的。我们应该学会敬畏自然,尊重生活,摒弃浮躁,求真务实。“蒸枣花”是人文情感的媒介,长辈教导小辈制作花馍,邻里间互送枣花,人情通达礼尚往来,有助于家族良好精神的承接,有利于现代社会情谊淡薄的改变。“枣花”元素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宋代文人王安石曾作诗《赋枣》盛赞:“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枣花孕育了营养果实,它的美在于为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奉献。饰己外表不如修己内心,哗众取宠不如默默充实。唯有内心的丰满才能焕发迷人的魅力。“蒸枣花”是灵巧质朴的手工艺术与修身养性的美德教化的良好结合。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使人的生理、心理受到更多的关怀。文创产品的意义在于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于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应更多关注民众如何通过产品的创新设计交互式领会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个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传统手工艺多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怎样开创设计思路,都不应丢弃其为生活服务的本质属性。在展开设计时要做好市场调研,力争将民众的生活习惯、情感诉求与提取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在水到渠成的文化自然中升华趣味性设计。在关于提取传统民俗“蒸枣花”的特色元素进行设计探索的方向上,结合传统中式面点柔软蓬松的特点,将其主要放在生活类用品的设计上,如抱枕、挂件、手工包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最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需要多元化的跨界融合。设计创新策略需要由“地方信仰”向“开放多元”转变。[2]第一,关注各类时尚美学与传统元素的融合。例如,运用波普风格设计传统民俗文化衫,增强视觉感染力,使其更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第二,关注科技结合的多元化趋势。随着“互联网+”概念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深入,从移动互联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会有新的创新发现,且更具时代意义。“5G时代”“新媒体”等将为各类文化传统注入新鲜活力,开创高端视野。开发文化类APP,创建微信公众号,设计专题官网……多元化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从而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全国的传统文化交流,进而助推文创市场的开创与合作。

当前对于传统文创产品的各种设计开发、思路分析、创意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时代价值。事实上,市场的需求对于传统文创产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消费和市场的生产是徒劳的,民众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传统文创的生产性保护,因而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设计和策略。传统技艺文化的发展也是顺应人民的生活历史阶段并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调整、完善、创新的。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相协调是传承传统文化不竭之动力。[3]

3 关于传统民俗“蒸枣花”的设计实践

对于传统民俗“蒸枣花”,这里提取了部分元素,进行初步的设计实践探索。图1中的3个抱枕设计,最前面的是祝福女孩子的“枣园”小样设计,右后方是祝福男孩子的“枣山”小样设计,此外还有其他的初步小样,如图1左后方的“年年有余(鱼)”造型。基于面点颜色纯白、触感柔软等特点,选用了与馒头固有色、质感相近,令人觉得温暖可爱的米白色摇粒绒面料,加上仿真红枣,造型有趣,神似“蒸枣花”面点。软弹的绒布结合坚实的仿真枣,在人倚靠时可以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舒适贴切,兼具趣味性、实用性,且有一定的传统美感。这里还有以镂空立体插画为基础进行的手工书试验:提取“旋转木马书”的三角式场景结构,设置于书页间的夹角,通过翻动使其能够自动形成一个具有层景叠加效果的立体画面。这种探索意在弱化立体书的整体装饰性,丰富书籍的重点内容并将其小场景化,仿若文字所言的时空画面在眼前演绎,增加趣意的同时提升民俗文化类书籍的空间语言层次。

“蒸枣花”的吉祥物元素多采用动物、鱼虫的造型,一般由长条的发面经过曲盘绕制而成,据此设计了十二生肖造型挂件,如图2、图3。挂件材料选用羊毛毡,包装在竹木制小蒸笼内,具有“蒸”的趣意内涵。这不仅是传统民俗文化“蒸枣花”与现代挂件的文化功能性转换,也是“蒸枣花”文化与“十二生肖”文化的创意结合,体现了多文化元素的互通交融,更具现代民俗文化创新传承特色。图3中的“蒸枣花”系列手帕印有常见的枣花馍制作方法與步骤。以手帕、方巾作另类的“说明书设计”,以“说明步骤”作图案花纹进行生活用品装饰,是新型文创产品设计的一种巧妙探索,不仅使“说明书”增添了趣味,也使生活用品有了更具实用性的装饰,有助于文化传承。

图4是根据吉祥物面点造型设计的口金包,这里展示了3种口金包造型,从左往右依次是“刺猬”造型、“小猪”造型、“兔子”造型。口金包利用羊毛毡的质感打造了面点萌物的生动可爱。其中,刺猬在民俗中是“五仙”之一“白仙”的原型,大部分人将“白仙”当作进财、防病的吉祥物。“刺猬刺猬拱拱门,往家驼那金和银”,是人民希冀丰衣足食、财富滚滚的象征。

这些设计探索与实践使“蒸枣花”的民俗概念更加形象而深刻。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需要设计师与手工艺人与时俱进,积极合作与探究,勇于尝试才能有所创新,进而引领潮流。

4 结语

民俗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是当今社会坚定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产物,也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新概念文化产品多元需求的发展必然。我们应尊重传统民俗文化的正确理念导向,同时认清和明确文化因素在消费市场的价值体系,力求实现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高科技产业、当代时尚美学的互通共荣,助力中国梦的文创发展战略,传承传统文化民俗,创新人文交流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媒,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熙元.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习近平讲故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07(05).

[2] 陆泉.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10):104.

[3] 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1):83-84.

作者简介:麻晋宇(1996—),女,江苏南京人,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文化传承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