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教育浅析

2020-03-30 03:17陈建州汪思怡
艺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文科

陈建州 汪思怡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对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艺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立足“新文科”内涵,结合笔者多年表演教学实践,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性角度阐述艺德教育的心理过程。本研究以跨学科的视角,从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的视域来分析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艺德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艺德教育;戏剧与影视表演

“新文科”是在传统学科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基础学科与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此概念是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基础上逐渐火热发展起来的。[1]戏剧与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在“新文科”背景下多了新时期的历史意义。在新时期,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艺术工作者要推动文藝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2]尔后,习近平在高校思政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3]从这两个层面回到艺术教育上就是要全面育人,把专业教育和道德培养相融合,培养人格完善、能够全面引领新时代文艺风貌的人才。因此,除了对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教育以外,还要对专业人才开展人格和道德教育,全面培养创新型、综合型、拔尖类的艺术人才。

1 艺德教育的时代诉求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道德经》一书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4]笔者认为,道德是统治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戏剧与影视学的教育规律中,通常是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艺术道德和准则。这导致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拜金主义、唯市场观众论、作品低俗等现实情况。笔者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艺术道德准则的培养,反映到艺术创作和生活准则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过短,学生还未进入产业,现在讨论“新文科”背景下的综合性人才时机还不够成熟,只能作为一种教学创新与探讨。

2 艺德教育的过程

“新文科”背景下,各个学科和专业都在夯实学科基础,创造交叉的可能性,进一步促进学科升级。戏剧与影视学科下的表演专业属于实践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此专业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总结和突破艺术创作的规律,一般只有艺术大师级才能突破这层障碍。那怎么才能突破局限,创造新时期的“新文科”呢?笔者在学生大一刚入学时为学生编写了20页的艺德手册,从艺德这一维度入手,探索“新文科”人才的培养方式。其中,艺德手册中的艺德都是笔者从其他学者专业研究中摘录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笔者根据戏剧与表演专业的职业规律,从其他实践者中摘录出来丰富而成的,具有典范的作用。

例如欲做戏,先做人。做戏,当为翘楚;做人,当为楷模。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戏剧道德观。早在清代,各大梨园团体里面就有一句老话叫作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北京人艺将先贤的戏德观发扬光大。当代戏剧人应该沿着前人的足迹,探寻戏剧的意义,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戏剧人。

欲做戏,先做人,是行业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学习这个专业的第一天就知道这句话,但是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及行业意义。笔者通过自身专业的实践和研究,丰富了这6个字的内涵意义,让学生从思想和意识上对专业的行业准则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在认知思维上,从知识的传授变为道德的戏剧情境教学,就有道德与情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羞耻感,增强学生的理智感,渗透学生艺德培养心理认知过程。从艺术心理学的维度,在学生学习艺术学科的同时,也深入学生的艺术心理学领域,对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移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学生在毕业进入产业界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产业升级。从艺术教育边界维度来分析,艺术教育除了美育上和职业上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思政和社会公共道德的教化。笔者认为,创作者通过职业道德和艺德修养的提高促进社会公众审美水平提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注重学生性格的养成,将外在的知识转变为人的性情,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艺德教育主要由道德认知、情感体验、道德理性三部分组成。

2.1 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又称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知,是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道德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在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中,道德认知即戏德、艺德。艺德认知表现在道德的认知、判断、评价上。[5]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认知大多是从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中获取的,其信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导致学生对艺德的认知具有模糊性。笔者认为需要从认知的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笔者收集了20余条关于艺德的准则:

(1)艺高不如德高。(2)欲做戏,先做人。(3)台上观人艺,台下知人德。(4)人靠帮,戏靠带。(5)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全是小角色,应当大戏演。(6)台上一出戏,台下立规矩。(7)黄铜充不了真金,孬人演不了好戏。(8)有花无叶,干而无味,有叶无花,一盘散沙。(9)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10)艺术无底,天外有天;三人同行,必有我师。(11)要强是不要强,不要强是要强。(12)配角要“托戏”。(13)功保戏,德保人。(14)演戏三忌:一忌乱中“飞洋”,二忌形象不美,三忌乱用道具。(15)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16)未演戏,先识戏。(17)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功到自然成)。(18)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1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2)跨界,才是真的英雄。(23)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2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25)生命不息,演戏不止。

通过20余条道德认知,强化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内容,让学生慢慢消化、判断,进一步思考艺德的深层意义。学生在进行理性判断时,会和以往扭曲的价值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口传心授,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模糊的概念认知逐渐清晰。评价道德认知成效的首要标准是能及时、恰当、有效地将社会道德的应然性内化为认真——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6]在让学生简单背诵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事实新闻向同学提问,也可以通过心得论文的方式检查艺德教育成果。

2.2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在道德领域的情感体验,可表现为荣誉感、羞耻感、价值感等。人在不同的情境和社会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道德情感。学者刘丽营指出,在道德情感培养方面缺乏个体性和情感教育。[7]笔者总结经验,从“0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将艺德情感加入个体差异教学。例如,对于性格比较拖沓的同学,建议选择“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这类针对性的格言背诵,让学生内化。同时,在专业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自由地在教室行走,当情感到达一定高度时激发学生自主性诵出这句话,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一定的生理满足感,增强艺德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犯错误时,用艺德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产生羞耻感;在学生专业迷茫时,用艺德背后的故事内涵激发学生的价值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验证了教育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笔者简短地让学生体验到道德情感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其他生活中的原因排斥艺德教育。笔者通过座谈了解到,有小部分学生更愿意相信网络传播中的道德情感观念,因为网络中的道德情感让他们更有快感和认同感,而他们认为简单朴素的道德观不够时尚,不符合00后的价值情感。这是网络亚文化留下的后遗症。笔者认为,如果再把艺德教育的时间拉长,可以慢慢改变小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

2.3 道德理性

人类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调节、制约人的本能欲求、冲动,使之得到合理满足,产生超越本能需要的更高追求而不断努力及其结果,便是我们所说的价值理性,特别是道德理性。[8]笔者认为,艺德的准则就是调节和制约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从业者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增强学生的延迟性满足,形成一种道德理性,对学生的人格、社交、专业都有辅助作用。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和表演专业相悖,因为演员在舞台上是需要当下的及时性满足,而非延迟性满足。而笔者认为,专业演员应该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应该具有抽离角色的能力,明确生活与专业的界限。

3 教学案例

经过实践证明,在“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建设具有可行性。以一位学生选择“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为例:

“于我自身而言,我也常常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渴望被表扬,一听见批评便会垂头丧气。在为艺考而奋斗的过程中,反反复复练着那同一首歌同一个段子,时间久了便被自满蒙蔽双眼,以为不需要再改进了,听到别人的指点甚至想去反驳‘我没有这个问题。是啊,我也曾违背了‘知羞的真理,出现问题却不愿意承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什么就不能谦虚学习,直视不足呢?”

这位同学是专业能力比较突出的一位同学,在一个学期的艺德背诵、情境体验中,学生逐渐理解了“知羞”的内涵,从而完善了人格,在学习专业之余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4 结语

在“新文科”背景的大环境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一方面是行业内部技术变革,如绿幕表演、数字媒体及动画技术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受到网络亚文化中传统艺德文化丧失的影响,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戏德、艺德的柔性教育具有可操作性。艺德的回归可以促进当代艺术教育升级,也能间接提高国民的审美认知水平。笔者的教育实践只是一家之言,具有局限性,艺德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通才素养与专业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新人才。艺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交叉之处,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应该区分和思政教师的教学功能,从学生职业化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参考文献:

[1] 陈鹏.“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DB/OL].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5/20/nw.D110000gmrb_20190520_2-08.htm,2019-05-20(8).

[2] 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全文)[DB/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2014-10-15.

[3] 靳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DB/OL].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12/24/nw.D110000gmrb_20191224_1-15.htm,2019-12-24(15).

[4] 文达三.释“势”——《老子》读研札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04):81.

[5] 易法建.论道德认知[J].求索,1998(3):71-74.

[6] 窦炎国.论道德认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6):19.

[7] 刘丽莹.孟子人性论对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培育的现代启示[J].山西青年,2017(03):122.

[8] 徐貴权.道德理性的反思与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3):58-6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影视艺术与技术:新美学、新形态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2070052020008

猜你喜欢
新文科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新文科建设之路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
公共关系学课程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