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3-28 10:50邓丹张东江渊
辽宁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辽宁创新发展

邓丹 张东 江渊

〔内容提要〕 近年来,辽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辽宁高技术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等方向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辽宁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产值和产品增加值实现连续增长,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产值1097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3%(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00多家,形成了新材料领域和现代交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沈阳、大连的国家级高新区为两核,多点辐射的整体架构和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从产业规模来看,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2016年,高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9.2亿元,比2014年减少了38%,仅为广东地区的3.9%,全国平均水平的29.4%;在全国的排名也由2014年的第16位下降到第20位,被吉林、陕西、河北、广西等省份赶超。

2.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逐年减少,2016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为361212.5万元,较2014年下降了32.3%,排在全国第17位;2016年创新人员投入为7653人,较2014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5%,排在全国第18位;拥有研发机构100家,仅排在全国第18位。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很多产业都没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3.高新区数量多,但发展缓慢。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有8个,数量与浙江、四川相同,均排在全国第5位。但是,国家级高新区高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却远远不及浙江和四川。2017年,全省國家级高新区内共有高技术企业924家,排在全国第15位,数量仅为浙江的55.8%、四川的61.2%。有些高新区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压力下,急于把高新区填满,企业多是单兵作战,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主导特色难以形成。

4.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近年来,虽然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水平较低,高技术产品少,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专有技术。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618.8亿元,排在全国第18位。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少,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整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高端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缺乏技术专家和优秀技术人才。许多制造企业难以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只能借助外脑或引进技术来推动企业发展,同时还存在高精尖人才引进不足、部分用人主体在引进人才方面的理念和模式较为陈旧等问题。

三、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科技领域创新型企业集群。加速培育民营科技型企业群,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科技服务等创新相对活跃的产业和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大型国有创新领军企业,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加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使其成为“混合经济体”和“创新经济体”。继续深入推进高企培育工程和“三年倍增计划”,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并从优中选优,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途径组建区域性的龙头企业(集团、联盟等),实现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链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更多企业成为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平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

2.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技术预测等手段,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等优势科技资源为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发展影响力较大的创新链。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列出目录,聚焦制约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技术关键问题,整合社会力量,集成优势资源进行技术攻关。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3.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面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在高新区内建设若干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或分园)和新型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育成平台,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对创新链的现实需求,组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创新平台,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金融等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支撑服务。针对高端创新创业者对前沿创新链的现实需求,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落户辽宁。

4.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创新高地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不断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高新区实施“大部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立高新区效能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和便于测度的考评指标体系,实行退出机制,增强高新区发展紧迫感。加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指导,支持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推进全省高新区接续发展,提升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承载区、以省级高新区为承接区,建设梯次转移和分工的各产业区域创新协同网络,实现区域间分工、协同、错位、异构和个性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将海内外创新资源导入到高新区内,形成以股权为纽带,以产业链为依托,以创新链为对象,以骨干企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5.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的激励政策。建立一整套保姆式贴心服务政策,形成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在高新区内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制定“以人才为本”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原则,形成创新人才聚集的聚宝盆。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懂科技、能创新、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展海外人才智力引进渠道,推进科研任务向外国的人才开放,支持引进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团队,完善收入分配和产权激励制度,形成吸引、集聚、使用和保护高层次外国专家成套工作机制,为辽宁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辽宁创新发展
读辽宁 爱辽宁
人生哲理等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