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模式。这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态课堂;数学案例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对数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模式。这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案例,实施生态课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一、自我梳理——心跳“五分钟”
在以往的复习课中,不是老师自己快速讲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整理。这样做根本收不到很好的复习效果,优秀生不想听,中下层生听不懂。为收到课前复习的良好效果,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组建本班的数学“答辩团”。“答辩团”分“答辩方”与“被答辩方”,双方角色根据课堂内容隨机互换。组建好这两支队伍后,在上课的前五分钟,教师随机抽选出答辩方,而剩下的就是被答辩方。答辩方可以向任意组提问涉及这一节课的数学内容。答辩方提出一定的数学问题后,其余的被答辩方必须在五分钟的时间里,根据答辩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顾、思考、讨论,并自我梳理陈述问题的思路。“一石激起千重浪”,这样的复习方式,无论是上层生还是“学困生”,都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枯燥乏味的复习变为学生渴望展示的舞台。学生曾评价说:“这是最让人害怕的五分钟,也是最让人兴奋的五分钟”。
在这复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认真观察他们的互动情况,适时来些鼓励与点拨,及时发现并清除他们的知识误区。若有一些必须掌握的拓展内容没有被提问到,教师还要进行引导。例如,在复习计算教学内容时,除对一些易混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或进行对比练习外,笔者还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提供给答辩方进行提问。如计算5.68-2.37+0.63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5.68-3=2.68”,这是由于“2.37+0.63=3”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忽略了运算顺序,在解题的时候造成错误。其次是统筹时间,调控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因过度“兴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可以在提问前对问题详略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必要的时候笔者还扮演“始作佣者”,在两方之间从中作梗,煽风点火,激发矛盾,让双方之间的争论更精彩,让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态课堂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自我探究——互助“二十分钟”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我探究,实践操作,从中习得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生日》这一节时,笔者借助游戏“春雨变奏曲”引入新课,然后再让学生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适时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整个模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观看微课(生成问题)
数学问题是根据某一具体目标提出的,且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能够领悟数学的本质,难度设计上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所以,笔者通过观看微视频,提出问题:这个统计图叫什么?统计人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设计的案例由浅到深,问题的提出,具有层次性、开放性,让学生入手容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提高解题能力。
(二)合作交流(暴露问题)
在问题生成后,笔者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活动:我们可以怎么进行调查呢? (1)1个格子代表1个人,引导学生算一算,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2)统计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同学们拿出带有表格的练习纸,把统计的结果用上面约定的颜色在格子里涂色。再看一看,说说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遗漏)的?在讨论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深究问题本质。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收集自己组员的生日信息、了解生日数据,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处理生日信息。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时间,把自己的生日卡片分别粘贴在四季统计图内。操作完毕,笔者让学生根据收集来的统计数据再次进行讨论与交流。笔者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涂色格子,不难发现,所对应的涂色格子都连成了直条的形状,每小格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但数量不同,直条的长度也不一样,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并对错误展开讨论,寻找纠错对策。通过交流,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题对策,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讨论完毕,态度积极,热情高涨。在这关键的时候,笔者设计深层次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比如在完成“生日”统计图后,教师在让学生交流获得信息后(哪个季节的人生日多,哪个季节的生日少,多多少,少多少,等等)。笔者再追加问题让学生对统计图进行统计:今天,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的生日在春季。请同学们在原来的生日统计图片上添加上去。这样,不仅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直观的信息,也学会了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
三、自我检测——找茬“八分钟”
自我检测,就是要学生在学习新课后,学会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作出正确评价。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完善认知,优化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在这里,笔者把它视为“找茬”。比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教学中,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头脑中想象一个最简分数,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这时候,教师在恰到好处的时间问:“现在你们知道老师教给你们的‘小窍门了吗?如果是3、7、11、13等其它数字当作分母的时候就无法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在自我检测中聊着聊着就懂了,错着错着就对了,做着做着就会了,纠错追因认识到“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无限小数除了循环小数以外,还有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找茬环节中老师既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答题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漏洞,确保学生在找茬的环节中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是“以生为本”,而这生态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实施教学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3]刘金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