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云云
摘 要:幼小衔接是为了使幼儿升入小学后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所进行的工作,其可以让幼儿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好的展开小学学习和生活。但是近年来幼小衔接不断“小学化”,导致幼儿的学业压力不断加强,部分幼儿甚至会产生厌学态度。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化;深层原因;解决思路
现如今存在各种幼小衔接班,会针对幼儿的情况展开拼音、汉字以及数学等内容的教授。虽然名义上是幼小衔接,但是实质却是提前进行小学一年级科目的学习。而家长由于理念的落后,十分支持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园生源不断流失,这也就导致部分幼儿园也开展类似的活动。家长一方面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另一方面也想让幼儿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但是这却是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行为,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因此有必要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象,让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一、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原因
由于优秀的教学资源有限,多数家长想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享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家长认为尽早学习可以赢得一定的优势,这就导致原本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幼小衔接逐渐小学化。但是,家长的这种认知是片面的。真正的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经验上的衔接,还应当包括生理、心理等方面。但是幼小衔接班往往会忽略幼儿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只是片面的进行知识的讲授,这样的方式很难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并且过早的让幼儿感受到压力,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感。幼小衔接班真正应当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小学生活。而不是为了功利心急于求成,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育部门管理缺失
由于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所以相关教育部分出台了很多制度和文件遏制这种现象,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小学化”现象管理不是一刀切,幼小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反对的只是在这一阶段强行进行教学。一些可以对孩子产生启发,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相关部分凡是看到教学的幼小衔接班就会处罚,甚至封停。虽然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学前班的开办,但是却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虽然没有学前班的名称,但是却能逃过审查,进行各种教学行为,而这也助长了“小学化”的发展。
(三)教师素质欠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急速增长,但是优秀教师的数量远少于需求。一些幼儿园虽然早已建成,但是由于缺乏教师,不能开班。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明显。而幼师的薪资待遇长期偏低,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长期留在幼儿园。由于教师数量的缺乏,一些非专业人士加入到幼儿教育行业中,这就影响了整体教师质量。这些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小衔接“小学化”应对策略
(一)幼小衔接贯穿幼儿园时期
如果幼小衔接能贯穿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则可以有效能避免“小学化”状况。在幼儿园课程规划时,将复杂的教学目标分解到三年时间里,让幼儿充分的消化吸收,丰富幼小衔接活动内容,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此外,還应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小学化”可能会破坏幼儿的身心健康。让家长支持幼小衔接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降低“小学化”市场需求,尽可能减少这种现象发生。
(二)教育部门加强管理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的监管,既不能过于敏感,抹杀一些有益的活动,也要防治各部分相互推诿,出现监管盲区。因此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职责,严格落实各种政策,禁止小学举行入学考试或者进行变向的测试。只有从源头治理教育乱象,才能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小学化”的幼小衔接班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因此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市场监管,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彻底消除这种现象。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想要避免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另一种方式是提高幼师的专业素养,只有老师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水平,才能为幼儿实施更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获得家长的认可,从而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接受更好的教育。首先应当提高幼师的薪资待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人才留在幼教队伍中。而专业教师人数增多,则能有效防止非专业人员混入其中,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应当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样可以树立可续衔接的观念,避免急于求成,让幼儿更好的过渡到小学阶段。
三、结语
幼小衔接通过让幼儿进行小学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幼小衔接逐渐“小学化”,提前开展小学教育会给幼儿造成压力,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家长一定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观念。相关教育部门应当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幼儿园需要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留住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幼儿开展良好的教育,从而避免幼小衔接“小学化”,为幼儿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桦.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基于厦门市湖里区幼小衔接现状开展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2):39-41+44.
[2]罗向东,李佩洁.“幼小衔接”中家长“负能量”转化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54-58.
[3]李敏谊,崔淑婧,刘颖.近十年国外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幼小衔接问题看法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