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发展语文素养,而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聚焦语用,构建小学“语用”课堂,需要关注文本的描写点,把握语言的结合点,捕捉思维的触发点,寻找情感的共鸣点,让随文练笔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用;随文练笔;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49-02
【本文著录格式】钱晔.聚焦语用,随文练笔——以《盘古开天地》一文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07):49-50.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单篇文本中,怎样立足“语用”,关注每一篇文本,发掘不同的随文练笔的角度,不断提高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根据文本特征,选择相应的策略。
一、补白文本的描写点
在书画艺术当中,许多精美的作品,都会为了使整个作品章法更加协调一致,而留下许多空白的地方,这叫“留白”。在单篇文本当中,会有许多省略的内容,补充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者引导学生去“补白”。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在语文要素当中,写作要素的指向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中,讲述了巨人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化生万物的故事。
盘古作为开天辟地的大神,孩子们对盘古的形象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课文中,也缺少必要的交代。教者在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必要的练笔环节,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为后文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盘古是一位远古的大神,在传说当中,他开辟天地,化生万物,被传说为人类的始祖,那你们了解盘古的形象吗?
生:不了解。
师:其实,课文当中,对盘古的形象有一个暗示,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盘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盘古图)
师:同学们,四幅图,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盘古沉睡、开辟、分举、倒下的四个具有意义的画面,让我们分别选取其中的一幅图,来写一写盘古不同的样子吧。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学生首先是感受到了盘古的形象,了解了盘古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他可能是“沉睡其中”,可能是“头顶天,脚踏地”,也可能是“倒下去了”。在不同的文本当中,都需要我们找到文章的描写点,帮助我们丰富对人物的认识。
二、把握语言的结合点
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是其灵魂。无论是盘古的“一日九变”,还是哪吒的“三头六臂”,都是远古人类认识自然现象时一种最神奇的想象。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有很多神奇的地方,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显然,文中的“一万八千年”是一个概数,是指时间很长的意思。我们在教学本单元《普罗米修斯》的时候,在故事开头,这样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类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我们可以让学生转化叙说方式,看一看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遇到这种“很久很久”应该如何写。引导学生,这两句话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可以把“一万八千年”说成“很久很久以前”,这样通过联系前后文本,学生对神话故事敘说中的“时间”就有了新的了解。
再如,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字数相等的句子,读起来特别的朗朗上口。
句1: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句2: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
句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面对这些句子,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规律,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在初步了解这种句子写作方式之后,我们可以围绕文本,出示文中的句子:“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了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让学生学着改写,进行练笔。通过改写,学生了解了通过这样有节奏、有画面感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有的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的用了白描、烘托的写作手法,有的运用了四字词语等形式,都是我们从中学习语言、把握语言的结合点。当我们找准其中的语言框架,发现其中的语言规律,就能更好地进行随文练笔了。
三、捕捉思维的触发点
叶圣陶说过,学的过程就是将来做的过程,也是产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进行随堂练笔的时候,要注重捕捉思维的触发点,通过向文本深处出发,进行思维引发,把学生引进对文本认识的最本质处。
《盘古开天地》中用了很大的一段话描绘了盘古倒下去后的变化,赞颂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可以顺势引导,围绕盘古身体的变化,写一写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师:同学们,巨人盘古顶天立地,坚持不懈,坚持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师:说一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师:是的,作者围绕第一句话,写了盘古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看一看,作者为了写好这些变化,采取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写法呢?这样写,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生1:这段话采用了排比的方法,把盘古的身体变化写得很具体。
生2: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方法,把盘古身体的变化写得形象生动。
生3:反映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赞美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孩子们,作者在写盘古身体的变化的时候,其实还隐藏着一个秘密,我们来看:“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的风和流动的云”,“声音”变作“雷霆”,“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四极”……作者在描写盘古变化的时候,关照到了身体部位和万物之间的联系。如果盘古的牙齿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是变成“金属”和“尖尖的山丘”,哪一个更合适?
由于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文本当中教学资源的秘密,需要教者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发现其中的思维点,通过捕捉这一段中思维的火花,学生发现了作者的写作秘奥所在,思维得到了发展,人物得到了认识,对英雄的奉献精神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人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光是言语能力的发展,也包含思维力的发展,是人文与理性的相统一,是思维与语用的相统一。
四、寻找情感的共鸣点
得言仿言,得情移情。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文质兼美。我们需要在走进人物的基础上,发现人物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让学生的情感在对人物的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盘古开天地》学习完成后,我们知道了盘古为了人类,为了世间万物,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创造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化生万物。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要对盘古说,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隨文练笔——“盘古,我想对你说”。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阅读,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与文本的互补中,品味语言。
总而言之,在聚焦语用的视角下,进行随文练笔,教师需要关注到不同文本体裁,找准相关的练笔点,进行有效的练笔,就一定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随文练笔不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这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语文课堂终究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
参考文献
[1]徐丽霞.语用视角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
[2]傅登顺.随文练笔的认知破局与转型升级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