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3-24 17:15马翠芳方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效能心肌梗死康复

马翠芳,方征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山东乐陵 2536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步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疾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组织坏死。临床上,多数患者会表现出持久及剧烈的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还会产生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可能导致休克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患者会直接死亡,因此应重点关注[1]。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25例男,18例女,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22±1.28)岁;观察组26例男,17例女,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0.19±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心电图检测结果确诊;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心功能分级不超过II级;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出标准:精神异常者;心律失常或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患者;意识不清、脑出血者;心脏、肾脏及肝脏功能障碍严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及疾病知识宣教等。患者在患病后的7 d内需保持卧床休息,在此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为患者翻身和活动四肢;7 d后,督促和指导患者主动起床,半卧体位进行肢体活动,在床上进食;10 d后,引导患者下床活动,依据身体状况适当行走,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3]:(1)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关系后,稳定好患者的情绪,再为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常见症状、危害性及治疗措施等知识,以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2)早期心理康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应及时找出情绪形成原因,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能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3)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上半身抬高,角度控制在15°,该姿态持续2 min,再将角度变为30°,该姿态持续4 min,再将角度变为45°,该姿态持续30 min。完成上述操作后,让患者平卧休息,每天依据该方法操作3~4次。(4)保持患者四肢皮肤清洁,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四肢活动。患病24 h后,督促并引导患者主动起床,半卧位,在床上进食;48 h后,引导患者床上进行坐位康复训练,每天进行3次,每次30 min;72 h后引导患者下床活动,每天3次,每次5 min;96 h后引导患者主动行走。上述操作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强度过大形成损伤。(5)早期疼痛护理:根据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情况,适当应用镇痛药物帮助镇痛,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和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情况。(1)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护理后,患者胸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超90%,为显效;护理后,患者胸骨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在50%~90%,为有效;护理后,患者胸骨疼痛等症状未见减轻,甚至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低于50%,为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选用Barthel评分系统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数在0~100分,当分数不低于60分时,表示患者存在轻微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能单独生活;当分数在40~59分时,表示患者为中度功能障碍,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日常活动需护理人员或家人帮助才能完成;当分数低于40分时,表示患者为重度功能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大部分日常活动需护理人员或家人帮助才能完成。(3)选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系统判定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共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个等级,1分表示不正确,2分表示小部分正确,3分表示大部分正确,4分表示完全正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弱。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 (93.35%) 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导致该病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多与情绪过激、疲劳过度及寒冷刺激等有关,该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形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确诊后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现象,越早缓解,患者心肌细胞坏死数量越少,病情越轻,治疗难度也越低,一旦患者心肌细胞坏死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患者死亡,须加以重视[4]。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案虽有一定效果,但常规护理属被动护理模式,主要依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护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常规护理多进行生理方面的护理,缺乏心理方面护理,不能满足现代护理需求。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科学化、人性化的主动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生理方面的优质护理,还依据患者实际状况,提供心理方面护理。依据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征,应尽早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在该次研究中,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早期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几个部分。通过健康宣教,能让患者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知晓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在实行各项措施时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通过半卧法能有效减少卧床需求,疲劳及腰背疼痛有所减轻,还能预防静脉血栓,避免患者丧失运动能力;在早期引导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训练,能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加快身体各项数据恢复,早日出院。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5%)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9.07%),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比护理前更高,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比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两种护理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运用价值更高,在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护理效果也更佳。因此,在这两种方案均能运用时,应优先为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与常规护理比较,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更强,护理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效能心肌梗死康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