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700)
盆底功能障碍在女性群体中非常常见,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其发生原因和患者孕次产次、分娩方式、便秘、肥胖等多均有关系[1]。另外,有研究显示[2],顺产产妇产后早期可能会伴有盆底肌力异常现象,从而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数据显示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为15.4%~48.3%,尿失禁的发生率为8.7%~39.3%[3],对患者健康与安全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盆底肌力锻炼是临床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常用方式,但在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临床上逐渐开始尝试联合治疗。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探究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锻炼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女性,且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符合美国妇产科学院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实践指南的相关标准[4];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有正常沟通能力,能够配合研究;该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盆腔器官严重脱垂者。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49岁,平均(30.7±2.0)岁;病程1~7年,平均(5.6±0.4)年;观察组44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48岁,平均(30.9±2.2)岁;病程1~9年,平均(5.8±0.6)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患者自主紧缩肛门,然后行提肛锻炼,提肛3 s,放松,再提肛,持续进行30 min,每天锻炼2次,连续治疗5周。治疗期间需结合患者情况适当调整盆底肌肉训练动作的力度、次数等,以防因患者过度劳累而增加其身心负担。
观察组患者在盆底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康复治疗仪: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腹部、髌骨部位放置极片,然后将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 USB 4型,国械注进20172211964)的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连接电源,根据患者可耐受程度开展治疗,每次30 min,其中10 min电刺激,达到促使患者深层、浅层肌肉本体感觉被唤醒的效果,另20 min为生物反馈训练,达到训练患者Ⅰ类肌以及Ⅱ类肌收缩的效果。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5周。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阴道口完全封闭,且肌力>Ⅳ级为治愈;以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阴道口显著好转,且盆底肌力增强有有效;以治疗后患者症状、阴道口及盆底肌力均无明显好转为无效[5]。
(2)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其中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肌力分级则以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Oxford)进行评估:0级:阴道肌肉无收缩力;Ⅰ级:有轻微收缩力;Ⅱ级:收缩力有所增加,可持续2 s左右;Ⅲ级:收缩力显著增加,可持续约为3 s;Ⅳ级:阴道肌肉收缩力明显增加,且持续时间可达到4 s左右;Ⅴ级:阴道肌肉收缩力持续增加,持续时间可达到5 s甚至更长时间。以Ⅲ级及以上为正常[6]。
(3)治疗前后分别以PHENIX康复训练系统对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肌肉神经生物电活动。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指标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盆底纤维肌电压情况比较[(),mmH2O]
表4 两组患者盆底纤维肌电压情况比较[(),mmH2O]
阴道分娩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该分娩方式对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婴儿健康。但阴道分娩自身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可能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等[7-8]。有研究指出[9],自然分娩女性产后发生性功能障碍、子宫脱垂等不良现象的风险更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极大,确诊后需及时开展有效治疗,以降低盆底功能损伤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为临床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常用方式,通过盆底肌群收缩训练能够使患者盆底肌群收缩力提升、收缩时间延长,还可降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异常风险。但单纯盆底康复锻炼尚难以明确区分盆底肌肉,训练多缺乏针对性,这也必然会对训练效果造成影响[10]。
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电刺激治疗仪,通过电刺激能够很好地提升神经肌肉感知能力,改善盆底肌肉收缩力。该治疗仪器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电极参数,提高电刺激的针对性,使患者盆底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与收缩,充分唤醒盆底肌肉本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细胞,提升患者神经肌肉兴奋性,并可刺激泌尿道外括约肌,从而达到增强控尿能力的效果[11]。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更为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单纯康复锻炼,联合治疗中康复治疗仪的应用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可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直接刺激肌肉组织,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及放松训练,能够进一步恢复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锻炼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状况,减少尿失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