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设计技巧探讨

2020-03-23 16:10赵小彬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启迪课文

赵小彬

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要展开探索,以提升问题契合度,形成课堂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要追求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启迪性、迁移性,对问题难度、广度、趣味性等进行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够形成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趣味性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思考问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重要的教学动力。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妨对问题语言进行巧妙设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以提升问题的直观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追求灵动、幽默、形象,学生反应会更为及时而强烈,课堂能顺利开展。

如《童年的水墨画》(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一文,作者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童年的情怀。教师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然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思考问题:这篇课文由三首小诗组成,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你能够为我们展示这些生动的画面吗?如何才能诵读好这篇课文呢?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说说喜欢的理由。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思考回答问题。课堂互动讨论正式开始,学生能够自觉展开学习思考,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来回答,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要求发言。有学生找出喜欢的诗句进行个性解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句话太生动了,给人的感觉很精美。”教师对学生的创意性回答给出专业点评,给学生带来更多激励。也有学生将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以诵读形式展示出来,课堂内书声琅琅,互动气氛渐欲浓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问题解读,给学生带来丰富阅读启示,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对诗歌这种题材不是很熟悉,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进行情绪调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其激发效果显著。学生对童年生活无比向往,自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二、层次性设计,观照学生学习差异

学生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要有理性认识,要为学生提供层次性更强的语文问题,能够让不同群体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体现层次性,教师在课堂操作时需要有分层投放的意识,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度问题。分层教学不是分开教学,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不同问题。

在教学《剃头大师》一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文本进行梳理阅读,让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形成一定认知,然后给学生布置了深度阅读思考问题:如何理解“剃头大师”这个题目?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对人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方法?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学生针对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对应思考,自发展开课堂互动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个性问题给出具体指导。在课堂检查时,教师利用不同问题提问不同学生,他们的回答呈现个性特征。如学优生对题目的解读:“剃头大师这个称号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很显然,这是作者自嘲的说法。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其美好感觉是深刻的。”如学困生对课文主要人物进行解读:“题目是剃头大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当然是作者自己。一个剃头学徒工,经历了失败的实践操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学生前期的讨论比较充分,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给出正确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答案进行互评,课堂进入崭新阶段。

教师为学生布置一组问题,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对这些问题进行个性思考和研究。为体现个体差异,教师在问题检查时,让不同群体学生回答不同问题,收到不错的效果。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教师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的思考问题,其观照意识更为强烈。学生主动参与问题互动讨论,对问题的理解呈现个性化。

三、启迪性设计,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多重筛选和分析,提升问题的启迪性是重要的构建目标手段。思考的问题是否具有启迪性,主要看课堂学生回馈的热情程度,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给出个性解读,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成功的,反之,问题设计便是不适当的。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让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经过师生筛选,确定问题设计方案,其问题针对性会更强。

教师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带给不同群体学生以不同感悟。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海底世界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观察体会,并给学生布置了思考问题:海底世界有动物,也有植物,你能够具体讲讲有哪些动物、植物吗?海底动物和植物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甚至是奇异的功能,你能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吗?你参观过海洋馆吗?有哪些新发现?不妨给我们展示展示。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感觉,自然有话要说。在问题检查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展示,然后让小组推荐代表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阐述。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展开相关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特别是小组代表展示时,因为准备更为充分,展示出来的观点也更为独特。

教师利用问题进行课堂调度,能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由于问题设计带有鲜明的启发性,学生接受更为顺畅,从课堂学习气氛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思维已经被成功激活,对问题展开多重发掘,课堂成效显著。教师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

四、迁移性设计,促进学生理解深刻

迁移性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基础有更深入的了解,找到文本与生本思维的对接点,以便使课堂问题更为贴切。学生理解文本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利用问题让学生展开关联性思考,对文本阅读认知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对课外延伸性训练展开具体体验,自然形成语文学习认知的内化。

迁移性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训练环节,实现思维多角度的转变,对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有重要帮助。《漏》(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品文,非常适合课堂讲述。教师从故事内容梳理角度展开问题设计,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对应感知: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主要讲述什么事情?如果让你来讲述这个故事,你打算如何展开呢?阅读结束后,你想对老爷爷、老婆婆、老虎、小偷、小胖驢说些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立刻引发学生热议,课堂讨论气氛浓烈起来。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由组长记录下每一个组员的个性发言内容。课堂展示阶段,小组进行集体汇报,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解读进行重点分析,对学生的创意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有学生对老虎说:“老虎啊,平时你胆量过人,为什么今天怂了呢?如果你能够有正常的思想,就不会这样狼狈。”有学生对小偷说:“你真是有本事,居然能够真实体验一下什么叫‘骑虎难下,有这么大的本事为何要去偷人呢?”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迁移性问题,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课堂教学进入新阶段。让学生与故事中的几个角色对话,这个问题设计本身就是精巧的,从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迪,自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认知。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设计,教师利用思考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是教学常态要求。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从问题趣味性、层次性、启迪性、迁移性等角度展开考量,对问题进行多重优化处理,以提升问题的适切性。只有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灵璧县朝阳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启迪课文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按图索骥
端午节的来历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背课文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