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婷
【摘要】习近平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其在多种场合的谈话,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仔细梳理了近年来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谈话,从中概括出了习近平丰富的德育思想,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衔接性和层次性特征。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德育教育;阶段衔接性;层次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逐渐提炼出来的德育思想的结晶。其主要观点和思想散见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多种讲话及谈话中。如果仔细梳理习近平关于德育的各种论述,就不难发现其关于德育教育的思想呈现出鲜明的“二性”特征,即德育教育的阶段衔接性和层次性特征。
一、习近平关于德育教育的阶段衔接性特征的论述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大致来说有四个阶段。
1.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孕育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2月)。他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其在北京参观伟大复兴展时首次提出来的。尔后这一思想日渐成熟,成为鼓励国人的远大理想。
2.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升华阶段(2014年2月—2016年12月)。他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首次指出,后来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党的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宝典。
3.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完善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谈到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德育思想。
4.习近平德育思想的最终形成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3月)。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习近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基本方略,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其中,标志着习近平德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在习近平丰富的德育思想中,關于学校的德育教育的论述占据较大的比重。
习近平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阶段衔接性特征,主张德育教育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德育教育的方向。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召开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收帮助。”[1]他认为,要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2015年6月1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地育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儿童阶段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家庭、爱科学、爱和平的价值观,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勤奋坚毅的人格特质。”
而对中学生有何要求?习近平认为,中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和小学大学做一体化设计,做到承上启下。
习近平对大学生更是给予了满腔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人生扣子论”,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培养很有启迪意义。他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他勉励大学生:“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习近平关于德育教育的层次性特征的论述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另一个特征是德育教育的层次性,表现在德育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对不同职业人员的层次性要求两个方面。
弘扬和遵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3]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当然,当我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仅靠传统美德规范人们的行动还不够,还要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全体公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稳定器。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4]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字”方针,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习近平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5]
在核心價值观里,爱国主义处于最高地位,不可动摇。习近平一再强调:“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6]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7]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习近平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和廉洁操守[8]。
此外,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层次性表现为对青年学生、教师、共产党人及党的干部在德育标准的尺度上也存在差异性。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他看来,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殷切希望。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提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中,“有道德情操”居于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习近平对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主要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谈道:“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三、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关于德育教育“二性”化特征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关于德育教育的阶段衔接性特征的论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使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德育教育不能笼统开展,要充分考虑对象的差异性。对处于人生和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有差异。根据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它明确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应使用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德育教育的内容或侧重点也有明显的不同。这种阶段衔接性的思想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习近平关于德育教育的层次性特征的论述,改变了以往德育教育的盲目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克服了长期以来德育教育的内容超越现实和脱离现实的症结,真正做到了靶向给药,循序渐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等三个方面是习近平德育思想的三个层次,三者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是根基,是德育思想的源泉,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刻也不能放弃;中间层次是当代我国公民必须坚守和践行的价值观,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而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追求,这是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激励党员及干部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三个层次相互递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果将这种德育层次思想落到实处,就需要对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教育。千万不能把原本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套在普通群众头上,而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避免假大空,才能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大地上,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直接服务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人民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支撑。习近平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源泉,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如果理想信念丧失,人们就会感到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一再告诫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建设,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习近平史无前例的反腐总是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展开的,因为只有思想纯洁了,道德高尚了,才能从内心构筑起反腐的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64-18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8-41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14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19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2月30日)[N].人民日报,2015-12-31.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29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