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钟,陈艺华,孙 洁
(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成就动机是Murray提出的成就需要概念的延伸.首先提出成就需要概念的是美国学者McClelland,他认为成就需要是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力或需要,是在“以取得胜利或优秀”的标准下追求成功的欲望.Atkinson认为,追求成功的需要有两种动机构成,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使个体在行动上努力趋近目标,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却使个体回避目标和挑战以避免失败[1].
什么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国内外学者更多的是从人口学变量、个性因素及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人口学变量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环境因素上许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温情的养育方式、学校环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合作性的学习等因素都能积极预测个体的成就动机[2].在个性因素上,Clayton等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强调个性因素等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3],Fletcher等认为,完美主义倾向也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4].我国学者谢晓非的研究发现,内控可以预测追求成功的动机,而外控则能预测回避失败的动机[5].毕重增等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自信心与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显著相关[6].本文探讨的是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前瞻性人格对成就动机的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Lerner提出的.他认为,人们普遍具有“相信他们所处的世界公正的”这样一个基本需求,即公正世界信念[7].但是从Rubin和Peplau 1973年编制了第一个公正世界量表开始,学术界才真正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对公正世界信念展开研究,并极大扩展了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领域.国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公正世界信念会使个体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感知,增加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且缓冲不良情绪,还能提升个体的助人意愿和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公正世界信念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可控感,使人们相信自己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并且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人们更愿意追求长远目标,因为“他们相信世界是公正,投入将会得到他们所期望且应得的回报”[8].从这个角度看,公正世界信念激发个体的长远目标,势必也会影响着个体的成就动机.
另外,成就动机是一种与特定情境有关的期望,涉及到个体与情境的关系.对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互动论(interactionism)认为,个体并不是总是受环境制约的,人们可以有意识和主动地改变外部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1993年,Bateman等人根据互动论把个体不受环境阻力的约束,具有主动改变外部环境并且相对稳定的倾向性或个人特质称作前瞻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9].目前,对前瞻性人格后果变量的研究发现其对个体学习动机、职业成就、创新创业、领导效能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预测结果[10].并且对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如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工作满意度等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具有缓解作用.那么前瞻性人格对成就动机有何作用?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发放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向福建在校大学生.在福建高校共发放540份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516份,其中男生197人,女生319人,年龄均在18至22岁之间.
2.2.1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是由周春燕博士编的《公正世界信念问卷》.该问卷共有17个项目,含2道测谎题,由自我现在、自我未来、他人现在和他人未来四个因子构成,共能解释量表总变异量的67.344%.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83和0.756,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37到0.773之间,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2.2.2 成就动机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和Nygard于1970年编制,叶仁敏和Hegtvet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该量表总共30题,5点记分,由趋近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就动机构成,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和0.84.
2.2.3 前瞻人格量表
研究中使用的是Parker在Bateman编制的17个项目《前瞻性人格量表(PPS)》基础上修订的简化版.该简化版《前瞻性人格量表(PPS)》有6个项目,只有一个因子,与原版的相关系数为0.9.Claes等人用芬兰和比利时的样本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到0.86,且其一个因子的因素结构得到验证.
该量表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6,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42.24%,在另一半的样本中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构模型能得到良好的拟合,卡方自由度比2.032,SRMR=0.027 7,AGFI、NFI、CFI和GFI这些指标都大于0.9.
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除了“自我现在公正”平均数因子在3分以下,其它三个因子的平均分都在3.5分以上,说明当代大学生都持有较高的公正信念.成就动机和前瞻人格的得分也都处在中间值位置.
为了解公正世界信念、成就动机和前瞻人格之间的关系,对三个变量的各个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成就动机的趋近成功因子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四个因子及前瞻人格存在及其显著的正相关(p<0.001),而回避失败因子除了与公正世界信念的“自我现在”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外(p<0.05),与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另外,前瞻人格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四个因子都具有及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
为进一步了解公正世界信念与成就动机的因果关系,分别以成就动机的两个因子作为因变量,公正世界信念的四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趋近成功的预测上,自我未来和他人现在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能解释趋近成功的26.7%的方差变化.在对回避失败的预测上,自我现在和他人现在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但是只能解释2.4%的方差变化,可见公正世界信念对回避失败预测效果不太理想.
表1 公正世界信念对成就动机的预测
(注:*,p< 0.05;**,p< 0.01;***,p<0.001)以上数据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为进一步探讨前瞻人格和公正世界信念及成就动机的关系,笔者用结构模型的方式考察前瞻人格在公正世界信念和成就动机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由于趋近成功和回避失败是两种不同的成就动机,所以笔者用AMOS 22.0软件分别建立对二者预测的路径模型,建立的模型见图1和图2.在图1所示的模型中,卡方自由度比4.451,小于5,AGFI=0.944、NFI=0.949、CFI=0.959、GFI=0.979、SRMR=0.033,模型拟合良好.图2所示的模型中,虽然卡方自由度比5.671,大于5,但是其它拟合指标AGFI、NFI、CFI和GFI都大于0.9,且SRMR=0.040 5,模型拟合也可以接受.
图1 前瞻人格的中介模型(对趋近成功的预测)
图2 前瞻人格的中介模型(对回避失败的预测)
为了检验前瞻人格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笔者利用Bootstrap技术,重复有放回的取样2 000次,建构95%的置信区间,结果见表2.在预测趋近成功的中介模型中,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说明三者都显著,前瞻人格在公正世界信念预测趋近成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35%.而在预测回避失败的中介模型中,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都包括0,三个效应都不显著,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并不能预测回避失败.
表2 前瞻人格在公正世界信念预测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表中Bootstrap构建的置信区间为标准化)
Lerner认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为个体提供应对不公平事件的解释框架,并且同时能够缓冲不公平事件带来的压力,使个体更相信未来,对未来更有控制感[7],这必然会促进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激发个体追成功的动机.而本研究的相关分析发现,公正世界信念的四个因子与趋近成功的动机显著正相关,具有高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个体,其追求成功的动机也越高,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还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尤其是 “自己未来公正”和“他人现在公正”两个因子对追求成功动机的预测模型显著,可以解释追求成功动机的26.7%的方差变异.这些结果证实了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确实可以提高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如果个体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公正的,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也相信他人现在的成就也是因为努力所应得,那么他们就会更加自信、乐观,更加坚持不懈地向自己明确的目标迈进,因而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也相应更高.
在回避失败动机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回避失败除了与 “自我现在公正”因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外,与其他因子都不具有相关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也不能很好解释其方差变异,这可能是因为回避失败动机更多是对应着对于失败结果的担心和害怕,担心失败会带来自尊受损,而不是出自于对导致失败的原因或环境的考虑.而公正世界信念则是一种对原因或环境的解释框架,所以对回避失败动机的解释不理想.
在前瞻人格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上,有研究其与趋近成功的动机显著正相关,但与避免失败动机相关不显著[11],本研究的结果与此一致.本研究通过前瞻人格对公正世界信念及追求成功动机的路径分析还发现,其在公正世界信念预测追求成功动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关注世界不仅直接影响追求成功的动机,还能通过影响前瞻人格来进一步促进个体追求成功.
具有高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更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公平公正的,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完成任务,追求成功感.在实践和成长过程中,高公正世界信念者对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会更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能力和存在价值,并且也会更容易接受自身和所处环境的不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并不会因为暂时的阻碍或不公正现象去怨天尤人,而是更愿意坚持自己的目标,主动去改变外部环境、完善自身.而这种改变环境、完善自身的意愿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沉淀,就形成了前瞻性人格.
冯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人格的个体未来目标驱动,不沉溺于过去,不墨守成规,喜欢挑战和追求未来,并脚踏实地地实现目标”[12].笔者认为,在前瞻性人格影响下的个体能更加主动处理自身和环境的关系.并对所处环境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也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全面和长远的规划,提升了个体追求成功的渴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