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福鼎 355200)
随着统编版教材在全国推行,群文阅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教师越来越倾向于将课文当“引子”教,在教学中构建群文,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架构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形成立体式的阅读体系。群文阅读让学生拓展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也激发了阅读兴趣。但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否仅仅如此呢?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量”的增加上,亦不能只停留在兴趣的激发上,还应该关注阅读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1]思维敏捷性高的人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分清主次,有效解决问题。在阅读中通常表现为能快速阅读,抓住要点,提取信息,高效整合,快速理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敏捷性普遍不高。群文是由多篇文本组成的文群,相较于单篇而言,阅读量明显增大。要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大量文本,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敏捷性。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首先,要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学会在单位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本。如教给学生跳读、扫读、寻读、浏览、带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强化练习,形成技能。其次,要懂得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例如,在以“童话中的反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教师以“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作为课堂主问题,串联起《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壁虎借尾巴》《不会写字的狮子》这三个带反复结构的故事的阅读。在教学时,先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引导学习预测策略。读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文中的反复情节,画出情节结构图,这是阅读内容图像化策略的示范。接着让学生用上同样的策略自主阅读《小壁虎借尾巴》《不会写字的狮子》,去发现三个故事的相似之处,感受故事的反复结构。由于在学习第一篇课文中学生掌握了相关阅读策略,在阅读另外两篇文本时,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明显提高,能够很快形成策略迁移,完成阅读目标。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有策略、有思考、有速度地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思维敏捷性的过程。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活动遵循逻辑的方法和规律,按照逻辑的程序进行。思维逻辑性强的人往往做事很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较弱,在阅读中,通常表现为不能有理有据、有条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在群文阅读中,由于阅读篇目多,思维容易呈现碎片化,学生更难以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适时给出思维支架,如提供思维导图、表格等,为学生指明思维路径,当他们尝试表达时,还可以提供语言范式,如“首先—其次—再次”或“先—然后—接着”等帮助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述,以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好脾气姑娘和坏脾气姑娘》《你大我小》这组以“相反”为主题的群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理清故事的脉络,并能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教师出示了表格,让学生将故事中人物的相反表现填写在表格中,并尝试根据表格复述故事。表格的出示,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思维支架,学生根据这个支架,就能很快理清故事脉络,形成条理分明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深入到事物内部较深层次的认识能力。[2]具有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在问题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的思考,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物内部深层次的东西或常人所忽略的东西。在阅读中,通常表现为能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说话人的话外之音,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文章的主旨等。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在阅读时,思维常常停留于浅层次,浮于表面。要将思维引向深处,最好方法是进行比较。[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对信息进行深入全面地探究,加强思维的深刻性。
单篇文本阅读中的比较,往往是纵向的。群文阅读时,由于文本是多篇构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多文本进行横向的比较,如此纵横交织,有效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表达、内容主题、人物性格、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通过以横向、纵向、段落、篇章等各种方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在群文之间穿梭,让思维在不同文本中碰撞,在比较、思考、辨析中发现群文的“同”中之“异”,以感受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不同观察视角、不同语言风格、同一事件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同一作者笔下同一人物的不同特点等,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执教《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以“离别”为主题的古诗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一样”送别中的“不一样”:《别董大》是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一荒寒壮阔之景描写后表达乐观鼓励之情;《送元二使安西》在描写“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后表达诗人挽留与依依不舍;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除题目外,通篇无“送别”之词,却在对西湖美景的极致描写中,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可谓,一样离别,多样离景,几多离情。这样诗文互鉴、诗心互照,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思考、比较,也有效加强了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独立发现和批判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主要是指对文本内容、语言形式、思想观点及他人的看法等进行评价、质疑和反思。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表现越为明显。在阅读中,要让学生不满足于“我读懂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去质疑“是不是这样”,去思考“还有什么不同想法”,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以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群文阅读时,因文本的多样性、阅读过程的整合性、比较性,学生势必会对文本的信息、观点、写法等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思考。同时,由于群文阅读离不开学生的集体建构,学生必然也会对别人的意见、看法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群文阅读带对学生最大的帮助——学会质疑与反思,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不同观点进行甄别,对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品析,对不同表达方式进行鉴赏,又要教会学生倾听他人,独立思考,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