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程度的变化研究

2020-03-19 11:28易艳群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根治术炎性病灶

王 利 易艳群 汪 领

乳腺癌是临床高发病,是常见恶性肿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多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1],因此关于乳腺癌手术种类的研究多见,而对于手术的要求不仅仅涉及治疗效果,对于手术性创伤的控制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围术期创伤应激程度作为有效反应手术性创伤及关系到术后恢复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变化波动的研究意义较高。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临床中治疗乳腺癌的一类创口较小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应激相关指标的表达研究则更为必要[2]。本研究探究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以了解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手术创伤的控制程度,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选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切口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47.8±6.8)岁,病灶直径为0.5~2.5cm,平均直径为(1.9±0.4)cm,病灶部位:左侧者38例,右侧者32例;疾病分期:Ⅰ期者10例,Ⅱ期者21例,Ⅲ期者29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也均为女性,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48.1±6.3)岁,病灶直径为0.5~2.6 cm,平均直径为(2.0±0.3)cm,病灶部位:左侧者39例,右侧者31例;疾病分期:Ⅰ期者10例,Ⅱ期者20例,Ⅲ期者30例。两组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上述个人基本情况与疾病情况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循常规切口乳腺癌根治术方案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后,麻醉,以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将患侧上肢外展,适当垫高胸部,切口位置根据病灶部位进行选择,先做手术外侧切口,再进行内缘切口,依次分离皮瓣及组织,切断胸大肌及胸小肌,清扫病灶周围3.0 cm内的淋巴组织,清扫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将乳房切除,进行引流及缝合处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常规处理后,清扫病灶周围1.0 cm内的组织,进行其他常规手术治疗。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

1.2.2 检测指标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 d、3 d、5 d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送检,血标本采集量为5.0 ml,以离心机离心,采集血清部分进行创伤应激程度指标的检测,包括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前者包括Cor、β-EP及ACTH,后者包括TNF-α、hs-CRP及IL-6,上述方面的检测均涉及定量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ELISA法,试剂盒为购自武汉优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两名检验科人员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 20.0,以软件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应激激素比较

术前至术后两组的血清应激激素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前两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及5 d观察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应激激素比较

2.2 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应激比较

术前至术后两组的血清炎性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前两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及5 d观察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应激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患者基本均为女性,男性极为少见[3-4]。临床中对于乳腺癌诊治的研究多见,多对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占比也较高,其中术后康复也是手术治疗的重点评估方面[5-6]。另外,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的方面较多,其中术后创伤应激是术后康复效果与康复速度的重要影响方面,同时也是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7-9],因此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创伤应激的表达监测与控制是研究的重点。临床中反应机体创伤应激程度的指标较多,其中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状态作为机体受创过程中的实时反应方面,其相关指标的表达对于机体的创伤程度与炎性反应过程及变化有较高的临床检测意义[10-11]。应激激素中的Cor、β-EP及ACTH对于机体的血压、免疫及炎症等多个方面有反应作用[12-13],炎性应激指标中的TNF-α、hs-CRP及IL-6等则对于手术创伤、疾病影响等多个方面导致的机体炎性反应有反应意义,尤其是hs-CRP的创伤反应敏感度极高[14-17]。临床中对于乳腺癌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而随着患者对微创需求的升高,小切口手术等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出血量、疼痛等多方面的创伤控制效果基本得到认可,但是对机体创伤应激程度的影响研究十分不足。

本文中我们就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创伤应激程度明显小于常规切口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具体体现在患者术后1d、3d及5d的血清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切口的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在术后呈现先升后降的状态,说明患者术后的创伤应激呈现一定阶段的波动,而小切口手术对上述创伤所导致的应激程度控制更好,与小切口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小有关[18-2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相对小于常规切口手术患者,因此认为小切口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的损伤控制与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根治术炎性病灶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