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华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正常人体结构是高职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今后学习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和临床护理操作奠定形态学基础。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102学时,其中实验教学24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3,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调查研究显示,81.2%的护理人员认为实习护士在与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护理操作中不成功的原因是解剖学知识缺乏,而抢救技术操作100.0%与解剖学有关[1]。因此,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解剖结构的辨认和体表定位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借助模型和标本示教讲解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结构定位不准,教学效果欠佳,无法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我们尝试借助云班课平台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以云班课为载体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正常人体结构课程运动系统章节“躯干骨”内容的实验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从我校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6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
1.2.1 分组 将2018级高职护理6班作为实验组,共47人,采用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2018级高职护理3班作为对照组,共4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
1.2.2 实验组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3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通过云班课发布实验目标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资源(课件、微课、图片),开放解剖学实验室,提供躯干骨的模型、标本和挂图,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可在云班课“答疑区”发布问题,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问。
(2)课中探究。课中,使用云班课“小组成员方案”功能将学生分成9组,每组5~6人,各小组根据课前布置的实验任务和要求,结合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骨的模型、标本上观察躯干各骨的位置、毗邻和形态结构,同学间相互配合定位常用的骨性体表标志。学生将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拍摄成视频或图片(标注结构),并上传到云班课平台。
评价:小组间观看实验视频并纠错和评分,根据组内成员在小组中起的作用、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分。教师在实验课结束前根据学生课前学习、课中表现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并对各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
(3)课后巩固。课后,学生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完成拓展作业,巩固知识。
1.2.3 对照组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教师在实验课前3天通知学生实验时间、告知实验内容。
(2)课中探究:课上,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5~6人。教师先利用躯干骨标本、模型和挂图示教讲解相关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观察标本、模型,教师和实验员指导、答疑。
1.2.4 实验考核 本章节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包括理论测试(占50%),标本考核(利用3D结构图像及标本考核,占40%)和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案例讨论参与情况、提问情况等,占10%)。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试卷,由同一位教师阅卷,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实验成绩。
1.2.5 问卷调查 课后,教师通过云班课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的评价。
表1 两组实验考核成绩分布情况(n)
实验组实验考核成绩比对照组高8.08分(P<0.05),实验组良好率为51.06%,优秀率为40.43%,而对照组良好率为39.53%,优秀率为16.28%。
实验组共发放手机调查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回收率10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00%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模式,95.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收获更大,有效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89.00%的学生表示能在80分钟内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92.00%的学生认为云班课使实验课更加有趣,92.50%的学生认为在现有云班课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教师讲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解剖学知识的微课或视频。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只是简单给出实验目标,如“掌握颈椎的结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躯干骨数目多(51块),需要观察的结构有五十余个,其中十余个结构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因为课时有限,学生往往在课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为课前准备、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推送学习资源、开放实验室,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过网络和标本完成相对容易的实验任务,课中重点观察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从护理技术操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护理技术操作的原理、要领和注意事项,如瘫痪病人长期平躺,哪些部位容易出现压疮。教师课后通过云班课推送作业和测试题,巩固课堂所学。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更有目的性,教师的实验指导也更具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传统实验教学中,班级人数众多,实验课知识点繁多,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只能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未抽查到的学生则依据上课表现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云班课可全程即时记录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源、完成测试、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云班课均有记录并发放经验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堂表现和考核成绩,还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能够更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
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借助模型和标本示教讲解,剩余时间由学生观察和操作,缺少团队协作的机会。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利用“小组成员方案”功能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通过线上线下讨论和总结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
虽然正常人体结构利用云班课辅助实验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且该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使教师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要求较高,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课前自学和课后拓展任务,在小组协作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积极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均得到锻炼,但学习能力较弱、主动性差的学生则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因此,如何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此外,由于利用云班课辅助教学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评价和考核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就应该将精力放在优化教学设计,完善云班课资源库、设计教学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