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应用

2020-03-17 10:08丁笑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8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地理多媒体技术

丁笑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高中地理课程中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文笔者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对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地理教学的整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给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搭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言:

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拓宽学生视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师生高效互动,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独立探究兴趣等优势,有利于创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地理课程除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空间性之外,还具有动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整合“讲解”、“演示”、“比较”以及“重现”等教学要素,灵活地展示教学知识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的“交互视频”功能模块带领学生掌握水圈构成特点。

2.以Flash动画展示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带领学生了解水循环的种类以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二)过程方法

1.讲授查阅资料技巧,使学生学会从复杂的地理现象中提取有用的理论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水循环存在的地理意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以“水循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完成水循环示意图的绘制。

(三)价值观教育

在学习水循环的具体环节以及水循环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水循环知识体系,体会水循环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以及人类居住的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思想观念。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界水水循环的主要类别以及水循环的具体过程。

难点:掌握水循环存在的地理意义。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案例教学等等。

四、“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巧妙设问,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巧妙地设问来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效果,如“同学们谁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黄河会出现断流的现象呢?”,這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水循环相关内容的探究之中。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可以有效融合声音、视频以及文字的特点,来演示黄河河水流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循环重要性的理解。

(二)知识递进,有序讲授

1.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知识递进,有序地开展课程讲授。如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掌握地球上水体的类别以及各种类别的水体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Flash交互视频展示黄河水在丰水期、枯水期或断流时河水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水存在的形态。

2.为了让学生了解黄河水循环所处的循环类型,教师可以在播放黄河水循环动画中演示“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江河→海洋”整个过程,让学生得出黄河水循环是属于海陆间大循环这一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点拨,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工协作以及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3.黄河水的进水主要包括巴颜喀拉山冰雪融水、降雨、地表的径流以及其他支流;其出水则包括蒸发、地表径流、下渗以及灌溉用水。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图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水断流的原因:水循环出现失衡,即进入黄河的水量小于流出黄河的水量。

4.为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开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后,引导学生对水的存在形式、黄河水断流的原因以及人类对水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思考,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维持水量平衡与保持整个生态环境稳定之间关系的目的。

(三)积极互动,客观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后,结合自身的领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否会影响到水循环整个过程?是否黄河出现断流存在人为实践不当的原因?为了达到预防黄河河水断流或者延缓河水断流,人类可以采取哪些保护的措施?通过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之后调整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可观的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反馈发现自身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及时查缺补漏。

(四)搜集资料,知识升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网络调查技巧,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水循环案例探究,分析人类社会中的生产互动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对大自然的水循环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为了保持水循环的均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人工降雨、建设海绵城市等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组建调查小组,对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走访,记录各年河水流量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断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当针对学生的调查环节进行评价,及时指出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结束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晓欣.基于抛锚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36.

[2]张伟.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7):35-36.

[3]唐丽媛.发掘地理趣味性——“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J].广西教育,2017(46):126-127.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地理多媒体技术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