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直接投资、经济特区与就业增长研究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检验

2020-03-17 02:20张其富
公共治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脉冲响应双向

张其富,钟 坚

(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2019年8月18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引发热议。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劳动力极端过剩,而西方国家资本出现过剩,双方存在天然吸引力。深圳是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窗口,而香港是西方资本进入内地的窗口,中国的深圳与香港两个窗口相连仿佛一座船闸,成为西方资本进入内地的主通道。经过40年高速发展,中国已从极度缺乏资本而劳动力极度过剩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与劳动双重过剩与不足的矛盾,即有的地区与行业资本过剩而劳动力不足、有的地区与行业则资本不足但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1]与要素过剩,尤其劳动力过剩,是当前的突出问题,稳就业也因此成为“六稳”之首并纳入宏观经济政策。[2]

要素基本矛盾的变化促使资本从近似单向流动逐渐转变成双向流动,深港资本通道的定位也应随之调整。一方面,深圳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窗口,转变为国内过剩资本“走出去”和国外适宜资本“引进来”并重的窗口。2003年深圳IFDI和OFDI分别约是36.23和0.88亿美元,2017年深圳IFDI和OFDI分别约74.01和65.68亿美元。图1表明,深圳的OFDI增长要快于其他城市,到2017年深圳OFDI已经占全国OFDI 8%的比重。另一方面,香港从以西方资本为主流入的窗口,调整为中国双向直接投资的平台。2003年从香港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约177亿美元,内地投资到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约11.49亿美元;2017年内地从香港引进的IFDI约945.09亿美元,内地对香港的OFDI是911.53亿美元,香港已经从单纯的国外资本流入到双向流动的格局。图2和图3直观地展示了香港作为双向直接投资的窗口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深圳。但近期暴力活动表明,香港并未意识到这种空前的变化。因此,深圳经济特区将肩负更重大使命,这是先行示范区的意义所在。近年来,深圳双向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发展历程,既是从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到双向直接投资并重的缩影,也是从劳动力极度过剩到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历程。基于经济特区视角探究双向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见微知著,意义深远。

双向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有以Hymer[3]为肇始的跨国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和Macduall-Kemp[4][5]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宏观理论。

沿Hymer的微观思路,后续学者以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品周期、内部化、比较优势、小规模技术、技术地方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一系列理论。多数微观思路的文献仅着眼于IFDI[6]或OFDI[7-10]某一方面的就业效应,同时探讨IFDI与OFDI两者的作用机制并对就业产生影响是学术的难点与前沿,也是宏观理论的侧重点。

沿MacDougall-Kemp模型的宏观思路,学者以国家为对象构建了国际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11]、均衡实际汇率理论[12]和新开放宏观经济学[13]等理论。张原[14]基于Macduall-Kemp模型论证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实现了就业双赢。采用IDP理论的文献较丰富。[15][16]Katherin et al.[17]立足IDP理论实证发现IFDI有利于企业增强所有权并促进中国OFDI增长。潘文卿等[18]基于IDP并使用国别面板数据发现,跨国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与东道国经济特征高度相关,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越容易从IFDI阶段发展到OFDI阶段。Tang et al.[19]根据IDP并采用63个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影响双向直接投资的因素差异显著,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等会显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不显著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均衡实际汇率理论是Macduall-Kemp模型的延申,这类研究日渐丰富。[20][21]聂飞等[22]立足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的研究表明,中国与96个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中的垂直型双向直接投资有利于出口而水平型则相反,IFDI大规模进入会强化汇率自我调节机制。田素华等人[23]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发现,中国已从大规模吸收IFDI阶段发展为双向直接投资规模显著增长阶段,经济规模与潜力有利于IFDI增长而IFDI增长有利于OFDI增长。

现有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阐述了双向直接投资的影响,却存在适用范围不足之痛。Macduall-Kemp模型与实际汇率均衡理论建立在美国成熟资本市场和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上,汇率与利率或许能成为调节资本流入与流出的杠杆,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则难以适用。IDP理论仅关注双向直接投资间的数量变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分析。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基于Mundell-Fleming-Dornbusch传统开放经济学而构建,后者的理论思想源流于HO理论,其假设条件之一是市场机制使国内实现充分就业后剩余资本进行跨国投资。事实上,宏观理论都遵循这个假设:市场机制促使资本在同一国内能自由流动实现充分就业,过剩资本将流出国外。它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备性,尤其发展中国家,资本分布不均诱致多种要素过剩并存是普遍经济现象。现有理论实质上是资本要素过剩理论,故难以驾驭多种要素过剩的经济现实,迫切需要理论创新。

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三方面:一是采用VFS理论研究双重过剩问题,而非资本过剩理论。VFS 理论是研究要素过剩的理论,忠实于Adam Smith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思想,假设条件是过剩产生交易;二是完善VFS理论。VFS理论源于Smith思想,认为国际市场自由自发形成。但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免费,需要持续投资创造并维护;三是经济特区视角。现有文献多以国家或以企业为对象,基于经济特区是新视角。

二、理论机制

(一)VFS理论及其传导机制

解决要素过剩无外乎对内和对外两种思路,对内通过政府强力干预推动二次分配平抑过剩,对外通过创造国际市场化解过剩而实现双赢。前者是Keynes的理论,后者是Adam Smith的思想。强行推进国内分配制度的存量改革风险很大,通过深化开放坚定国际大循环战略是稳妥的增量发展方案。因此,如何通过创造国际市场获取有效需求解决过剩与不足困境,是目前阻力最小而效率最高的方案。重温1776年Adam Smith[24]16国际分工与贸易思想,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经营国外贸易的地方,无论是什么地方,都可以从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利益,即输出本国不需要的剩余部分的土地劳动年产物,输回本国所需的别种物品以为报答。以剩余物品交换他物来满足他们欲望的一部分,从而增进他们的享乐品,即是给剩余物品以价值。赖此,国内市场之狭隘,得不至于妨碍各工艺部门之分工,使不能达至最高程度。又赖此,国内消费不了的劳动生产物部分,得开放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鼓励他们改进他们的劳动生产力,极度增加他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之真实财富与收入。

Myint[25]据此构建了“Vent For Surplus”理论①(简称VFS),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国际市场有效需求化解国内过剩要素。分工产生效率,但同时也诱致过剩风险,过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国际亦如此,国际分工诱致国内要素过剩风险,国际市场通过交换可激发彼此的有效需求化解要素过剩危机,使闲置资源卷入经济生产中实现其价值,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Myint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起点是国内要素及产能过剩,过剩根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非供给过剩。国内市场需求对过剩要素及产能缺乏弹性,尤其是市场机制不完备的国家,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结构性失衡会引致要素和产能过剩。

与VFS相关的理论有HOS和Lewis理论。HOS理论研究国内要素充分就业后的国际贸易活动,其假设条件是价格机制会自动消除国内要素过剩。Lewis理论研究封闭经济体中剩余劳动力如何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其假设条件是现有工资水平上供给曲线没有弹性,农业部门劳动力无限供给。[26]VFS理论认为过剩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过剩根源于有效需求不足。Rima[27]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可用VFS 理论结合凡登定律解释。Fu&Balasubramanyam[28]基于VFS理论论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IFDI推动了出口贸易进而推动就业增长,并使用中国乡镇企业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毛日昇[6]将“Vent For Surplus”一词翻译成“剩余缺口”,该翻译显然未能准确表达出其真实含义。依据Smith思想及其他经济学家注述,“Vent For Surplus”应翻译成“过剩要素窗口”,旨在研究如何为过剩要素开拓国际市场通路。

VFS理论仍在不断完善。它源流于Adam Smith思想,认为市场是自由自发形成,但“自由”市场并不自由也不免费,它本质上是一种成本高昂的公共品。[29]6据此,本文完善了VFS理论,总结了以下内容:第一,同一国内多种要素过剩与不足并存是一般现象,仅存在某一种要素过剩是特殊现象。VFS理论研究的是一般现象,而HOS理论和Lewis理论研究的是特殊现象;第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诱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引发要素过剩;第三,拓展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可以撬动国内要素使之卷入到有价值的经济生产中;第四,国际市场是个成本高昂的公共品,也能带来巨大收益,需要持续不断地投资进行创造并维护。

图4OFDI、IFDI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

根据VFS理论可知,要素过剩需要通过某种窗口(Vent)获取国际市场,进而解决要素过剩困境。经济特区是世界之窗,在寻求国际市场、资本、资源与技术方面扮演了窗口(Vent)的角色。国际国内资本通过经济特区窗口实现双向流动,有利于增强全球资本的配置效率并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求恰当投资机会。[30]国际市场需要持续的双向直接投资创造与维持,经济特区处于前沿地位。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的工业革命,其源泉并非来自于技术升级本身,而是来自于一个有为的重商主义政府所引领的连续不断的市场创造。[29]不仅国内市场由政府所引领并创造,国际市场也同样如此,宏观层面双向直接投资本质是市场创造的过程,而微观层面的跨国资本流动则是利用创造的市场获取资源并推动解决国内就业的过程。如果说宏观双向直接投资是建设高速路,微观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使用高速路。理论上,单个企业的OFDI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或投资失败带来的负效应而难以从短期内看出其效应,但从宏观层面能更清晰地观测到国际市场对国内过剩要素的推动作用,也能恰如其分地论证理论的正确性。无论是IFDI还是OFDI,都是国家通过经济特区窗口调节国内资本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国际市场有效需求、资源和技术的方式。双向直接投资存在两方面作用:一方面,通过资本调节对就业产生直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与资源促进国内产能扩张间接推动就业增长,引进技术间接推动就业结构升级。图4是OFDI与IFDI化解要素过剩并对国内就业产生影响的过程。

(二)数理模型推导

本小结内容来自Desai et al.[31]启示。由VFS理论假设可知,经济体通常会寻求外部有效需求市场来撬动内部过剩要素。我们构建生产函数来分析经济体内部要素过剩时,经济体如何通过实施双向直接投资战略获得国际市场从而促进就业增长。简化起见,假定经济体拥有两种同质生产要素K和L,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假设经济体有相同生产函数,我们的分析建立在竞争市场中成本约束条件下,经济体试图实现收益最大化。生产函数表达如下:

q=q(k,ofdi,ifdi,l)

(1)

投资分为内部投资k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ifdi三部分,l是劳动。收益函数如下:

R=R(q,y*)

(2)

y*表示外部有效需求。其约束条件如下:

I≤ck+ωl+c*k*+my*

(3)

c是内部投资的资本利率,ω是内部市场工资水平,c*是外部投资利率。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如何通过调节k、l、ofdi和ifdi实现经济体利益最大化。表达如下:

约束条件:I≤ck+ωl+c0ofdi+ciifdi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利益最大化目标表达如下:

(4)

分别对k、l和k*求偏导,得必要条件如下:

(5)

(6)

(7)

(8)

(9)

求解(5)、(6)、(7)和(8)式得到:

(10)

(11)

(12)

公式(10)、(11)和(12)表明:(1)内部投资成本与内部市场工资率之比等于内部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2)外部投资成本与内部市场工资率之比等于内部投资对外部投资的替代弹性;(3)内部投资成本与外部投资成本之比等于ifdi对ofdi的替代弹性。

由公式(9)、(10)、(11)和(12)可得:

I=elk·ω·k+elofdi·ω·ofdi+ωl+elifdi·ω·ifdi

(13)

整理得:

(14)

公式(14)是OFDI和IFDI的就业效应数理模型。

三、模型、数据与方法

(一)模型设定

模型根据数理模型而设定。构建向量回归模型(VAR)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并采用深圳双向直接投资与就业的时间序列数据作实证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yt=ψ0+ψ1yt-1+ψ2yt-2+…+ψpyt-p+νt

通过运用证伪思维对司法机关所搜集的被害人陈述进行审查,往往能够发现新的破案线索和证据,尤其是有利于发现真正的犯罪实施者。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本身就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被害人陈述有时往往从表面上看是就事论事,但由于它是反映案件事实的直接证据,所以在对其个证与他证关系的审查判断中,通常能从对案件的详细叙述中获得新的破案线索或证据。

(15)

(16)

VAR模型(15)中,y代表时间序列的向量,包括年就业量、OFDI、IFDI和出口额等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模型(15)可以对双向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自回归分析,也可以对双向直接投资与就业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公式(16)是通过向量移动平均过程(VMA)推动而来,公式中左边是n维列向量yt+s对n维行向量υ't求偏导,得出n×n矩阵ψs。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模型涉及两类数据,一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时间序列数据,二是全国省级数据。深圳数据来源于1979—2018年《深圳统计年鉴》,包括年末就业人员、IFDI、进出口贸易、人均GDP、固定投资等。全国省级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NBS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包括就业人员、IFDI、进出口贸易和工资水平等数据。OFDI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历年公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限于文章篇幅,数据统计描述表不在文中展示,留存备索。

(三)研究方法

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方法有向量自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面板数据研究方法有固定效应回归与空间效应回归。

四、实证分析

根据VAR模型与深圳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检验VFS理论。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所需数据必须是平稳数据,故在实证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原假设数据存在单位根,有DF、ADF、PP和DFGLS等方法;二是原假设数据平稳,有KPSS方法。DF是一维向量检验不适合本文,DFGLS比PP与ADF方法更有效。我们选择DFGLS和KPSS两种方法进行正反验证,DFGLS检验的值越小越有可能拒绝原假设,即数据不存在单位根,而KPSS检验的值越小越有可能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是平稳的。

表1表明几乎原数据都存在单位根,表2表明3阶以上数据逐渐平稳,阴影部分是一阶差分基本上都是平稳的,故实证检验分析基于一阶差分数据展开。

(二)VAR模型基本结果与分析

VAR模型一般涉及较多阶滞后项,其参数往往很多以至于无法解释其经济含义,因此,本文主要汇报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

表1 DFGLS检验结果表

注:1.表格对变量的对数及其一阶差分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ln+变量名表示变量对数,dln+变量名表示一阶差分,下表同;2.后面三列分别是在1%、5%和10%水平上的临界值;3.nmemp表示年末就业人员,后面的含义以此相同;4.ofdi数据只有15年,所以检验时的滞后阶数更少。

表2 KPSS检验结果表

注:KPSS检验的临界值是固定的,分别是:10%∶0.347;5%∶0.463;2.5%∶0.574;1%∶0.739。

表3 IFDI、OFDI与就业的格兰杰检验表

第一,双向直接投资与就业的格兰杰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的重要方法,检验结果如表3。

表3表明,ifdi与ofdi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因,ifdi增长与ofdi增长也互为因果关系,但就业增长对ifdi与ofdi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根据格兰杰检验,初步可认为IFDI与OFDI增长能促进就业增长,是VFS理论成立的有力证据。为更直观清楚地反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图5IFDI、OFDI与就业的脉冲响应图

图6 ifdi对ofdi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图 图7 ifdi对就业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图

图8ofdi对就业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图

脉冲响应图由名称、脉冲变量和响应变量组成,图5是IFDI、OFDI与就业三者间的脉冲响应总图,该图中第一行第二列的抬头分别是名称(ino)、脉冲变量(dlnifdi)和响应变量(dlnnmemp)。因图形比例太小不易直观看出变化,故将IFDI、OFDI相互效应及其对就业的作用分别独立显示。如图7可清晰看出,IFDI对就业的脉冲响应呈先降后增再降再增的增减变化。其他图形分析与此类推,充分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

第三,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与就业的脉冲响应分析。在上述分析中,ofdi数据仅有2003—2017年数据,而IFDI、出口和就业则有1979—2017年数据。为了更长时间检验VFS理论与数理模型,我们使用IFDI、出口和就业数据进一步向量自回归分析,如图9所示。

图9IFDI、出口与就业的正交化脉冲响应图

图9表明,随着时间序列数据的完善,IFDI、出口对就业的效应更加显著。图形最后一行的第一、二个小图,清晰地呈现出IFDI和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始终在零值以上。第三个图是就业的增长对就业本身有持久的影响,国外市场有效需求是撬动国内市场的杠杆,国内就业将应就业增长带来的有效需求增长而自动形成增长机制。

(三)实证结果分析

无论向量自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还是脉冲响应结果,所有结论都表明,双向直接投资通过获取国际市场有效需求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影响。虽然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偶有负向效应,但整体上均呈现正向效应。在经济特区平台上,双向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经济特区调节了国内经济要素,为解决过剩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贡献了力量。经济特区通过其特殊政策与区位优势,吸引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并引导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以达到调节国内资本结构与数量的目的,最大程度降低资本流动的阻力。经济特区先行先试阶段,一方面可以在中国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拉动就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境外资本渠道获取国际市场、资源与技术。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调整,其深层原因是中国资本与劳动结构已从资本极度稀缺和劳动力极度过剩阶段,发展成为资本与劳动力双重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局面。中国不仅需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也需要对外直接投资,时代造就思想,经济特区的使命也必须随之改变。经济特区需要IFDI与OFDI并重的策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到内地不足的地区与行业,并将内地的地区与行业过剩资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境外地区以获得内地需要的利润、市场、资源与技术。

五、结论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是双向直接投资流通的重要渠道,它通过获取国际市场有效需求对国内就业产生了直接与间接影响。在当前资本与劳动的双重过剩与不足的新形势下,深圳经济特区从先行先试转变为先行示范体现了使命的演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劳动力严重过剩,过剩的外国资本通过经济特区进入中国。IFDI首先直接促进劳动力就业,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疏通了国际市场有效需求通道。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投资本身仅带来生产扩张,若没有国际市场的支撑,投资带来的生产扩张必将诱致生产过剩。所以,疏通国际市场通道是外商直接投资更重要的作用,真正地促进了就业增长。同理,中国OFDI的重要使命之一是疏通国际市场通道,是推动国内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IFDI与OFDI通过经济特区平台,成为促进国内就业增长两个支柱。

文献与理论分析表明,传统资本过剩理论不足以驾驭中国资本与劳动力要素双重过剩的经济现象,VFS理论更适合分析多要素过剩问题。VFS理论旨在研究通过促进国际过剩交易、调剂现有资源比例实现产能增长,化解要素过剩。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双向直接投资是实现疏通国际市场通道的重要方式,促使国内过剩要素卷入经济生产中实现其价值。双向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调节国内过剩与不足资本,以满足并匹配劳动力所需资本,而经济特区是载体与平台。经济特区将外商直接投资和内地劳动力引进来,成为过剩资本与过剩劳动力的两大要素的集聚地,发展成全球经济版图中耀眼的高地。随着内地要素双重过剩显现,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逐步增长,经济特区是内地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国内资本叠加国外资本将再一次助推经济特区经济增长,必将带来更多就业岗位。

数理模型分析表明,IFDI和OFDI影响就业的数理模型中的系数是要素替代弹性。双向直接投资通过要素替代弹性,影响国内就业增长。要素的替代弹性等于要素成本之比,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要素价格相对变化实现。在开放经济体条件下,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要素的国际与国内壁垒正在减少,但依然存在。要素的成本依然是阻碍要素自由流通的主要因素,自由流通依然是努力追求的目标,过剩要素的交易是降低要素成本、实现自由流通的总思路。双向直接投资是获取市场,降低要素成本的有效方式。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IFDI和OFDI分别是就业的因,反之则不显著。脉冲响应结果表明,IFDI和OFDI增长的冲击能引起就业增长整体上较为持久的正向响应。IFDI、出口和就业的脉冲响应结果,在更长时期内检验了国际有效需求市场对就业的巨大影响。稳健性检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并考虑空间交互效应的结论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及其空间滞后项等变量对就业存在显著正向促进效应。

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特区的双向资本流通功能日益显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第六点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和第七点提到“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这些政策将促使深圳先行示范区建立国际金融和要素高地的更高定位。双向直接投资通过经济特区平台,调剂国内外资本以匹配劳动力,并获取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就业增长。深圳经济特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已从思想和目标上完成了历史定位,香港则仍迷茫在西方资本宠儿的余晖中无法超拔。香港应立足其金融优势把握新时代发展时机,与深圳优势互补共同经略更多国际资本,为解决国内就业困境作更大贡献。

注释:

①Myint并不是VFS理论的首创者,该思想最早由J.H.Mill(1848)在《Principles》一书中提及,“Vent For Surplus”一词系Williams(1929)创造,最终由Myint(1958)完善并用例证检验。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脉冲响应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