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2020-03-17 02:06李银娟
公共治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东企业

李 云,李银娟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校刊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53;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303)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要保证私营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保障其合法权益,民营经济才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税收、科技创新、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2016年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利润增速被国企反超,学术界、媒体界等甚至出现私营经济不应该继续扩大,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已经完成了协助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应该逐步退出的言论。基于这一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支持民营发展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一批民营企业,对围绕有关民企发展的各种论调,作出有力的廓清,并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要求,为民营企业家提振信心鼓劲打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对民营经济问题作出了阐述,强调要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之后,各国开始关注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世界革命的爆发让各国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创新的范围更加广泛,其研究不再限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历史领域、管理领域都在研究创新。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是融入到了生产体系的内部,发展是经济自身内部变化的结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内部自身可以通过技术进步、革新和人力资本积累获取“新知识”,并通过市场、产权等刺激新知识运用于生产,通过人力和资本的转移,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经过反复循环,内生技术进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只有不断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2]197因此,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在创业就业、技术创新、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尤其是和早期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的外部依赖路径和模式相比,如今民营企业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3]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更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据广东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不断增加,增速保持在8%左右,增长较快。在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广东上榜企业数量共计60家,共有9家民营企业收入超1000亿元,有19家企业营收在500亿元以上,广东民营企业在全国拥有较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沿海防卫的历史原因、国企的挤压作用与企业家的市场找寻过程,导致广东民营企业仍存在创新效益不高、创新规模偏小、有些创新主体实力强但总体发展不均衡严重等突出问题,因此,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广东民营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升自身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研析

民营企业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自主创新,为民营企业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掌握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所处产业链位置,走向世界大舞台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4]广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民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呈现出“升级+新兴+融合”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态势。

(一)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至今,广东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经历了由创新资源的获取与积累、模仿式创新向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演变的三大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汲取和模仿创新”(吸取并改良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向“自主创新引领中国”的转变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不仅彰显着广东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成就——创新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力,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

1.1978—1992年:创新资源的获取与积累期。从1978年起至1992年,是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创新资源的获取与积累。自1978年起,得益于广东区位特色、人缘优势和优先发展的政策,广东民营经济真正进入发展期。在“三来一补”模式大行其道之时侨资、外资大量涌入,由于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下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广东民营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完成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原始积累。在这一阶段,广东民营企业创新基本属于简单的学习模仿,其特点是主要通过从事“三来一补”业务打开了与外界进行技术交流的窗口。“三来一补”既是广东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体现出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智慧。通过“三来一补”广东民营企业开始逐步积累了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随着资源的获取与积累,广东民营企业步入了“公司元年”。1984年,李经纬缔造了健力宝神话,“珠江水”和“广东粮”北伐中国的时代拉开序幕;赵新先带着“三九胃泰”在深圳笔架山下开始新的事业;李东生开辟了生产录音磁带的工厂,这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家电公司TCL;潘宁打造出中国第一台双门电冰箱,其创立的珠江冰箱厂便是后来统治了中国家电业十余年的科龙公司前身……此后数年,大量生产线亦陆续涌进广东,1985年到1987年引进了32条西装生产线、18条饮料灌装线、22条食品面包生产线和12条家具生产线,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后,广东民营企业展现出在改革开放中的领跑者风范。1989年,黄宏生在东莞开办了电视遥控器厂,1990年销售额已达100万元,完成了初步积累。1991年,徐航创建了深圳迈瑞公司,开始代理销售外国公司医疗产品。一年后,迈瑞就开始产品的自主研发,如今的迈瑞公司经过十几年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监护领域第三大品牌。

2.1992—2008年:大规模的模仿创新期。从1992年起至2008年,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契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广东民营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模仿式创新。随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明晰,广东经济特区特殊发展政策的明确实施,外商在粤投资迅速增加,创业潮中加工贸易企业大量涌现,全国人才迅速向广东聚集,出现了“孔雀东南飞”和百万农民工南下的盛况,产业聚群开始形成。模仿式创新是广东民营企业在资源禀赋约束、制度约束下,学习模仿领先者的创新构思和追赶先进企业的现实选择。与世界各国企业的创新路径类似,“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模仿创新成为当时民营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这一阶段中,广东民营企业增长势头喜人,继“珠江水”和“广东粮”之后,广东家电产量占据了全国的1/3,其中顺德占去了半壁江山,容声、美的、万家乐和格兰仕并称中国家电四朵金花。

广东民营企业的模仿式创新普遍采纳两种方式:一是在技术引进与外资直接进入基础上进行的外源型模仿创新;二是学习和模仿国内技术领先者发展起来的内源型模仿创新。以美的集团为例,其采取“渐进式改良”的模仿创新,先后引进日本东芝的先进交流变频技术;与日本三洋公司合作,学习和引进电饭煲技术;与意大利梅洛尼合作,生产洗碗机等。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和模仿创新,美的逐渐掌握了多个产品领域的先进技术。[5]109

3.2008年至今: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迈进期。2008年至今,广东民营企业步入了转型升级向自主创新迈进发展新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广东的对外出口急剧下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的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空前的危机,广东大量企业停工甚至倒闭。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劳动力、原材料、土地资源和环境成本持续上升,迫使民营企业开始升级转型寻求立身发展新模式。这一阶段政府对广东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加大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实施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在制度和政策上有利地推动了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民营企业开始从模仿创新向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逐步推进。[5]108-111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民营经济从“三来一补”开始,由代工生产到自主制造的战略转型,背后是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逐步从初期的引进技术、模仿技术,转向自主创新驱动型模式,产品附加值得到很大提升。广东民营企业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拿来”到“创造”的蜕变。企业转型升级的真正核心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其中,华为、美的、TCL、格兰仕、比亚迪、东方精工等广东民营制造企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规律。他们的发展都经历了贴牌代工、低端制造、建立自有品牌甚至自主名牌的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甚至通过并购成为先进技术的“全球供应商”,帮助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华为建立的欧洲研究所、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格兰仕智能新技术、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模块、东方精工收购3家意大利智能装备企业。当前,广东的民营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正在走向一条新的进化路径,进一步提升工业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拥抱新技术抢占高精尖领域,进而构建更强的全球竞争力。[5]81

(二)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与特点

1.现状: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迈进。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民营企业的蓄力创新密不可分。创新是广东民营企业设立的标志,也是这一企业种群生命力所在。特别是21世纪以来,广东民营企业敢于面对新挑战,迅速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批创新型龙头民营企业逐渐成长,“广东制造”逐渐迈入“广东创造”。其中一些不仅成为全国行业中的领头羊,有的更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以往在国际经济舞台,华为总是被国际同行巨头追打,指责华为侵犯了它们的知识产权,而现在则是华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新创型的独角兽叱咤风云,如深圳的大疆科技在无人机领域首屈一指;华大基因引领基因组学的发展,通过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将前沿的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在互联网行业,腾讯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社交网络应用、视频、新闻、游戏等众多领域都已从当年模仿式的创新而渐渐走向了原创式、首创式的创新。此外,广州的唯品会则创新了商业模式,在京东、淘宝等强大对手的夹击下仍然走上了品牌折扣+限时抢购的线上特价场模式,为奢侈品以及高端消费品的网上销售开辟了新的典范。广东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贡献。

图1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前十企业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东方网,经整理,2019-05-23。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广东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群体,而民营科技企业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单元,对广东自主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2018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榜单显示,广东作为中国的创新引擎,有153个企业上榜,占比31%;并在创新力、创新影响力、创新质量方面排名第一,综合表现强劲。该榜单显示,广东获新锐科技企业、新锐科技产品、新锐民营企业家、创新投资家、创新服务平台和管家等奖项共93项,占获奖总数的32%。[6]广东的民营企业不但在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而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均表现突出,特别在智能装备领域,前10名均为广东企业,一枝独大。其中,上榜的华为、比亚迪、大疆等广东民企,一直都坚持创新驱动全球化战略,并在全球多个市场和行业建立了影响力。特别是排名第一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创新指数达到了90.96分,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见图1)。[7]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居北京之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量连续12年在国内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形成了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创新企业梯队。其中,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企业;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如迈瑞、赛百诺、金碟等也成为国内相关行业或领域的龙头企业。

2019年8月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9广东企业500强榜单,同时发布了广东民营企业、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和创新企业的100强榜单(见图2)。其中华为位居榜首。据榜单显示:2019年入榜广东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其2018年营业收入超千亿的9家,民营企业前1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4%,高于100强民营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充分体现了大型企业成长的稳定性。民营企业前10强2018年的平均营收净利润率为9.56%,高于民营企业100强的平均营收净利润率8.55%,这说明民营龙头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更具优势。

图22019年广东民营企业100强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广东省企业联合会中商情报网,经整理,2019-08-30。

在创新带动方面,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效果突出,2019年广东民营企业100强中有70%都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研发投入的总额来看,华为、美的、比亚迪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净值位居前三名,分别为1015.1亿、83.8亿与49.9亿。事实上仅是这三家龙头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就占了广东民营企业100强研发总额1461.6亿的78.6%(见表1)。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有效专利数量为87805项,超过第二、第三名企业之和。在质量发展方面,纵观全国,广东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4年底,广东民营企业专利申请便以3721项位居全国第一,远超浙江、江苏两省专利总和,是上海的4倍多,近年来更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民营经济。[8]《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8》显示,自2001年至2017年,广东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一直位列全国前三,2017及2018年位列第一,创新的经济绩效和创新环境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兴业之基,强企之器”的知识产权,其经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在《2018年度广东省企业专利创新百强榜》中,广东民营企业不仅在入榜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排名位列之前亦不容小觑。在百强榜单中,华为、美的、腾讯、TCL、比亚迪等国际强企赫然在列。

2.特点: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升级+新兴+融合新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在创业就业、技术创新、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尤其是和早期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的外部依赖路径和模式相比,如今民营企业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3]新时代广东民营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民营经济结构在优化,自主创新成为发展关键词,新兴产业“生而创新”,传统产业也在自主创新加持下收获“跑步式”转型发展,呈现出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新态势。

表1 2016—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有效专利前三企业

一是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广东民营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手工业、工业为主向新兴产业发展。由于毗邻港澳,广东早期的民营企业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较低,过度集中在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专业镇内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集中度高,竞争激烈,大量民营企业滞留在加工制造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很低,相当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因受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消亡。

面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急剧降低和低成本国家争相承接低端制造业转移的“双向挤压”,广东民营企业审时度势,顺应市场发展要求,通过产业升级转型,进行着一场“广东式突围”作战。从机器换人崛起于珠三角,到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再到制造业服务化提升价值链,广东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版图重塑中抢占关键领域,展现“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新图象。广东大量“小而美”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涌现,传统企业呈现智能化、轻资产、跨界式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向中高端竞逐。[5]78-79

二是积极布局新兴战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创新成就“中国速度”。[3]近年来许多广东民营企业专注于创造新的尖端产品,自力更生打破西方封锁,不但逐步缩小与欧美间的科技创新差距,甚至还提供越来越多富有创造力的构想与实践经验。

图3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100强广东地区行业分布(单位:个数)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东方网,经整理,2019-05-23。

多年来,广东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以及土地供应、采购投标过程中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在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中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度倾斜支持。特别是2018年以来,广东大力发展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主动选择技改提升产能和技术更新换代。据“实体经济十条”第三方评估调研统计,两万家受访粤企平均智能升级投资超过300万元;除了广深莞企业投资不菲,粤北河源企业的投资超过了部分珠三角地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投资最为密集。[9]榜单显示,民营科技企业不仅集中在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而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占比突出,且在技术创新中做出了重大贡献。[9]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100强中广东民营企业入围32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占总数的65.6%(见图3)。

三是助力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时下,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一轮工业转型革命已经到来,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主战场、主线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行动路径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最能动的因素,不仅在颠覆传统制造业模式,同时也在颠覆其自身原有的发展模式。[10]522018年以来,广东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广东省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5年)》等相关政策及措施。据统计,广东4G基站数、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近年均居全国第一。大数据发展指数、互联网发展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第一。[11]

民营企业作为广东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群体,在工业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为了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变革,腾讯云正在构建一个“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在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基础上,战略投入了千人+研发人员、工业专家服务,还包括工业大数据实验室、工业人工智能实验室、7大安全实验室。此外,腾讯云与科技、行业领先服务商、高校、研究院展开合作,共同为制造业提供专业、智能化升级型解决方案,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快速转型。[12]

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5G等创新应用,模拟芯片需求逐步上升。2019年9月20日,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粤芯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在广州开发区投产。实现广州首“芯”破局将彻底改写广州缺“芯”的前史。粤芯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该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是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该项目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销售目标,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规模产值。[13]

目前,大批把脉制造业“痛点”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广东布局,阿里工业互联网总部、树根互联总部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广东。技术为产业赋能、从而降本增效,实现跨领域融合正在成为广东民营经济的新“基因”。[14]

三、广东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成因探究

创新驱动创造了“先发优势”,追赶者的“后发优势”以20世纪70年代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奇迹达到了顶峰。但这种引进、学习、模仿和利用的技术发展路径,虽然能降低自主创新的成本,节省创新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基于“惯例”的事实,追赶者的自主创新潜力会急剧萎缩,从而影响整个创新实力和竞争能力。“最后最小差距”导致边际收益急剧递减,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2]199与此相似,尽管广东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然而,仍有大量民营企业在“模仿陷阱”中徘徊,并且民营企业中的主体家族企业要广泛地实现自主创新,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仍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和全面的自主创新,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广东民营企业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剖析

目前,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建设经济强省的要求不适应。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由于缺乏形成民营经济主体自主创新的推进体系的环境,从而难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产品的产业条件,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观念上重引进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通过港澳吸引了不少外资,引进了许多国外优秀的技术与设备。但是大多数企业忽视了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引进技术的做法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利益,而从长远来看,习惯性地引进技术会导致企业失去很多创新的机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科技投入“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从而陷入“落后,引进,消化不了,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正是这种行为导致许多民营企业一直处于自主创新的被动局面,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另外,企业家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进行发展的核心。[15]广东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机遇成功创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由于其管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与专业技术知识,使得企业不能有效规避企业内外部风险,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民营企业轻型、外向、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的产业特点,使企业能够依托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以较低的技术水平获得产业竞争优势。[16]但是,这主要通过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投资研究开发缺乏动力,因为投资研究开发必定增加成本,增加企业风险性。引进设备和技术也只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没有动力去消化吸收新技术。相反,在低端市场的产品和价格下,企业要维持这一优势,必然限制技术改造投资,以免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二是在资金上瓶颈问题突出。资金不足是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依然不够,当前民营企业融资以民间借贷融资为主,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有些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设置的信贷条件,仍走自筹资金的老路,银行对风险把控过于严格,审批门槛过高,而且在地市大部分银行最终审批权在省里,贷款审批时间过长。另外,第三方机构会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过程中,需要收取评估费、审计费、担保费等各种费用,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虽然广东一直致力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但部分民营企业综合考虑政策申请成本及政策带来的实际优惠,认为不划算,主动放弃了申请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中介服务收费和经营服务型收费依然较多,大型企业更能享受到减税的优惠,民营中小企业受惠相对较少。[17]21

三是在人才上创新人才匮乏。人才问题始终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困境。“高级人才留不住,普通工人难留住”成为众多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广东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大部分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人才短缺的状况十分突出。在一般制造类企业中,企业要能够良性发展,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至少应该达到20%,外资企业大都是这样一个比例。而在广东民营企业中,仅有少数大型科技企业超过这一比例,大多数民营企业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平。相关资料显示,广东民营企业的生命期大约是3.8年,而根据广东省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的调查,生命期大约是2.6年。这个数字间接说明了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明显是不同的,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较少,科技人才队伍难以满足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致使广东民营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的。广东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带来创新动力。

四是在知识产权上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无法完全内部化,这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遇到的困境。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并创造知识产权,而多数民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主要以仿造为主,这样的模式使得生产成本低,利润高,但是也遏制了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的热情。此外,知识产权的风险已成为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因仿冒问题带来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较大,严重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和动力。特别是在原始创新和发明专利方面,企业为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一旦被他人仿冒,损失惨重。注重比较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差的企业经济行为,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致使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长远良性发展。

五是在产学研合作上相结合不紧密。产学研合作是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相对于长三角区域来说,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层次还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换率还比较低。一方面,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法规内容太过宽泛,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监督机制和良性循环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与客观原因,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追求的价值与目标存在不一致性,企业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导向,关注新产品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学研合作的联合效果。

六是在营商环境上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需要企业从内部的各种功能性创新到外部的市场开拓,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功能性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直接反映是品牌,所以,技术创新和品牌覆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环节,形成了一个创新的链条。而企业自身的链条,又根植于特定的产业基础,对于许多民营企业而言,这一产业基础就是产业集群。但广东并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和链条,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还比较孤立。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高认可度。品牌就是企业产品市场表现的一个综合评定。有了品牌,企业在市场上就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自主创新的体系并不完整。有些企业虽然树立了品牌,但仅局限于多种名牌、名标的获取,没有进一步推动企业在技术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没有利用品牌将企业导向技术创新。所以,自主创新的链条处于断裂状态。不完整的体系和断裂的链条使企业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创新。虽然企业可能处于集群之中,但多数集群并不能对企业自主创新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广东民营企业受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自主创新方面仍然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1.宏观原因

一是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降等都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更加缺少自主创新资金去转型升级。

二是政府政策促使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转移的压力。广东民营企业传统的外向型、低成本、低技术、高耗能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企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传统的民营制造企业一部分为了降低成本,迁移到内陆或者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廉价地区,一部分面临着转型的两难困境,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失去了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能力。

三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市场萎缩带来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广东民间投资者在扩大企业发展上的进程。再加上股市的崩盘,资本市场大幅度缩水,股民缺乏投资意愿,消费水平也急剧下降,民营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自主创新的投资也随之放缓。

四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大。在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十分慎重,会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及面对的风险。再者大多数民营企业得不到政府信用的担保,会选择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担保,如果一家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其它的企业也会被银行追债。这样一来,银行考虑到自身承担的风险,会加大贷款的审核力度,民营企业贷款难度越来越大。[17]22

2.微观原因

一是“国进民退”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通过4万亿计划拉动内需,国有大型垄断企业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进行重组改制,开始工业重型化转型。在工业重型化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升了自身经营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误伤”了不少试图进入这些领域的民营企业,使得民营企业遭遇“隐形天花板”。

二是从民营企业内部发展来看,大量的民营企业仍然具有家族治理的特色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创始家族企业已经进入退休的年龄,然而二代接班和经理团队的融入是否顺畅仍然面临挑战。在大量民营企业中,仍然存在老板如何授权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团队如何与家族股东建立信任,企业难以把个人能力转化为高层管理团队乃至企业整体能力,企业凝聚力不强,影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困扰着民营企业的成长。

三是自主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人才是企业创新的第一资源。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家本身就文化素质低,他们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忽视科技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科技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依赖的一部分成本优势来自我国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广东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短板就逐渐暴露出来。没有人才,一些重要领域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不少民营企业在经济新形势下应对外部风险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乏力。

四是薄弱的文化基础。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创新文化,企业上下没有创新的意识,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一直以来,广东民营企业发展遵循“重商”“崇利”的价值观念,企业家以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缺乏前瞻性,更无暇思考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甚至还停留在抄抄改改阶段,缺乏打造自主品牌意识和动力能力。此外,广东有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是因为生存压力而选择创业的,即使企业有所发展,积累到一定的财富后,也不懂得紧跟时代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文化素质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创新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五是民营企业家缺乏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没有紧跟时代的需求,他们一般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方面缺乏经验,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所以没办法运用现代的、国际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了自主创新的发展进程。[18]

四、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构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勉励民营企业发展之后,广东迅速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民营经济十条”),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这是不辜负总书记对广东殷切期待的扎实行动。广东出台“民营经济十条”,无疑是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也必将点燃新时代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19]民营经济作为广东内源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其直接动力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根本立足点,品牌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点,产业集群是众多民营企业的“区域生态环境”,政府则对“生态环境”发挥调节作用。[20]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集中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同时融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同时配合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全要素配置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2]199

(一)基于政府层面

1.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主要在于民营企业不敢创新。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创新文化的宣传与引导,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东民营经济创造了辉煌成就。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民营经济十条”的助力,广东民营经济将继续保持活力不减、动力十足,也必将攀上新的高峰、创造新的辉煌,做到铿锵前行,实现行稳致远。一方面,政府应该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降低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激励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定期组织有关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优秀企业家讲解创新经历、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让民营企业家意识到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促使企业家形成以创新为责任的意识与理念,不断增强本土企业家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21]

2.落实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民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依靠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政策的相关支持。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依旧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问题依旧得不到根本解决,导致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比较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足。因此,要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应该贯彻落实好现有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一是政府要搭建帮助民营企业创新的各种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帮助民营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得到技术上的帮助与支持,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加大政策的引导与宣传,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市场情况,获取政策信息,提升企业对市场的预测和反应能力。二是政府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对于民营企业重大自主创新活动要给予支持,如通过补贴、拨款、金融、税收减免等手段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研发成本,促使民营企业在较短时间获得新突破。三是放宽民营企业海外和民间融资,加快担保公司的培育和正规民间贷款公司的成立,加大对灰色借贷市场的监管,促使民营企业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政府财政部门每年可以设立一定的保险赔偿基金,为民营企业的融资贷款提供信用担保。

3.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的主体。面对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等问题,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社会及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其次,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可考虑通过政府出资和企业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民营中小企业家进行各种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其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与优秀的企业家。最后,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创新型人才,让他们能够甘愿留在广东发展。

4.培育适合民营企业生存和创新的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机制。产业集群发展升级长效机制的指向在于制定具有统筹协调、促进资源整合及产业互动的政策,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各区域产业集群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要进行长远规划,选择战略性产业,合理制定产业集群升级的产业指导,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布局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要打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支撑企业的产业链拓展和产业拓展;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促进企业向研发和营销产业环节拓展,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到创新阶段,企业竞争模式从成本竞争升级到创新竞争。广东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实现三大功能:一是使产业集群成为广东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平台;二是成为广东民营经济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基地;三是广东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柱。

5.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广东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创新机制,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沟通平台,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深化科技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创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营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效率。

(二)基于企业层面

1.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创新意识,形成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自主创新不能仅靠科技人员的努力,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带头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是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的,为了规避自主创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企业仅仅依靠引进技术、模仿创新。短时间内这样的模式会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因为不能紧跟客户的需求而使得企业发展停滞。因此,企业家需要紧跟时代需求,解放思想,制定创新战略规划,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名牌。同时要发展企业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让企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氛围,促进企业员工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将创新意识更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要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投入。一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二是要增加新兴产业新产品的研发经费。目前,广东民营企业在先进性新产品研发经费的投入较少,很多企业过多地注重短期项目的研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品牌、名牌的打造。三是加大科技人员的投入,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型人才进行鼓励及奖励,为优秀的科技人才进行研发活动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四是要加强科技型人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型人才的素质,紧跟时代需求,为企业自主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进行再次创新的保证。一项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成本,只有实现民营企业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更好地保护这些创新成果以及创新带来的收益,才能促进企业的再创新活动。因此,民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应该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识,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二是民营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活动,健全和完善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三是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积极实施维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民营企业要在短时间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有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各个企业的合作,取长补短,在合作的同时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当前广东民营企业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因此民营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机制,主动学习优秀企业先进的创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创新效益。同时民营企业还要积极主动拓宽研发渠道,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依托学校专业人才的优势,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紧密相连的格局,促进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广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广东舆情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