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增明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653100)
问题2若关于x的不等式0≤x2+ax+5≤4恰有一个实数解,求实数a的值.
问题3已知函数f(x)=log2019(x2-ax+65)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由上述解答,反面探究,我们可知:
(1)若关于x的不等式m
(2)若关于x的不等式m 问题2解答 因为y=x2+ax+5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果此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4的下方(如图3),则原不等式有无穷多解.如果顶点在y=4的上方(如图3),则原不等式无解. 当且仅当此抛物线的顶点落在直线y=4上(如图3)时(即取原不等式右端等号时),原不等式恰有一个解. 另解由上述分析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5≥0对一切x∈R恒成立,从而关于x的不等式x2+ax+5≤4恰有一个实数解,于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5=4有两个相等实数解,所以,Δ=a2-4=0,解得a=±2. 由上述解答,反面探究,我们将会发现: (1)把问题2不等式左边的“0”改为区间(-∞,4)内的任意一个确定的实数,如“1”或“2”或“3”或“3.1”,并不影响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和结果. (2)问题1和问题2本质上是同一类题目. 由上述解答,反面探究,我们可知: (1)若关于x的不等式m≤ax2+bx+c≤n(a>0)恰有一个实根,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n必有两个相等实根. (2)若关于x的不等式m≤ax2+bx+c≤n(a<0)恰有一个实根,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必有两个相等实根. 在这里,关键是要理解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函数f(x)的值域为R, 为什么应使对数的真数x2-ax+65要取尽所有正实数?因为函数h(x)=log2019x的值域为R,当且仅当对数的真数x要取尽所有正实数,如图4所示,否则,如取2≤x≤4,则h(x)的值域为[log20192,log20194]. 由上述问题1、问题2、问题3的解答,反面探究,我们将会看到问题1、问题2、问题3的解答思维方法都是逆向思维,从反面入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问题4解答因为对任意的实数x1,x2,x3,不等式f(x1)+f(x2)>f(x3)恒成立,所以2f(x)min>f(x)max. 若k-1=0,即k=1,则y=1,此时满足不等式f(x1)+f(x2)>f(x3). 许多同学很难想到:(1)若函数y=f(x)在区间D上单调,且对任意的x1,x2,x3∈D,不等式f(x1)+f(x2)>f(x3)恒成立,则f(x)min+f(x)min>f(x)max,即2f(x)min>f(x)max.(2)若函数y=f(x)在区间D上单调,且2f(x)min>f(x)max,则对任意的x1,x2,x3∈D,不等式f(x1)+f(x2)>f(x3)恒成立. 对于问题2这样关于“不等式m≤ax2+bx+c≤n(a>0)恰有一个实根”的问题,解题时关键是要理解:ax2+bx+c≥m恒成立,从而就可以知道问题的本质是,不等式ax2+bx+c≤n恰有一个实根,故而问题破解. 对于问题3这样关于“函数f(x)=logag(x)(a>0,且a≠1)的值域为R”的问题,解题时关键是要理解:函数g(x)的取值要取尽所有正实数,从而问题得解. 对于问题4这样关于“对任意的实数x1,x2,x3,不等式f(x1)+f(x2)>f(x3)恒成立”的问题,解题时关键是要理解:2f(x)min>f(x)max,从而就可以知道问题的本质是,求函数y=f(x)的最值(值域),故而问题获解. 1.问题1变式 2.问题2变式 (1)a为何值时,不等式0≤x2+ax+5≤4恰有一个实解.(a=±2) (2)若不等式0≤x2-ax+a≤1恰有一解,求a的值.(a=2) (3)已知不等式2≤x2+px+10≤6恰有一个解,求p的值.(p=±4) 3.问题3变式 (2)已知函数f(x)=lg(ax2+2x+1)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0≤a≤1) (4)若函数f(x)=log2019(x2-ax+65)的值域为非负实数,那么a的取值是____.(a=±16) 4.问题4变式 (2)已知函数f(x)=2x+1+a,若对任意的实数x1,x2,x3,不等式f(x2)+f(x3)>f(x1)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a≥6) 以上四个问题变式解答从略,各题后面括号内为答案. 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问题是学生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类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错误,纠错为什么这么难?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类问题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责怪声:“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多少遍了,现在还有不少学生出错.唉!没有办法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到底是谁的错?对此问题,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作一些反思,反思是否使学生对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是理解数学知识的三重境界,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是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的重要指标. 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主编寄语”中写道: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 .也就是说,纠错应该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合情合理的.三、问题关键
四、问题变式
五、纠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