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萍 何丽青
在小儿外科疾病当中,腹股沟斜疝为常见病,其发病率达到4.4%,且多发于男性[1]。本病通常由先天性鞘状突未关闭所引发,可通过外科手术对患儿进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病情进展。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比较好,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而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预后效果好、疗效确切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将之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可取得比常规疝囊高位结扎术更好的成效[2]。本研究笔者着重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8 年3 月-11 月接诊的68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实验组的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11 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05±1.97)岁;腹股沟斜疝位于双侧者有2 例,位于右侧者有19 例,位于左侧者13 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2 例,女性患儿12 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6.26±1.83)岁;腹股沟斜疝位于双侧者有1 例,位于右侧者有21 例,位于左侧者12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儿入院后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并在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接受诊治,且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②排除标准:腹部手术史者、监护人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有手术禁忌症者、失访者。两组患儿的腹股沟斜疝发生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术前,嘱患儿严格禁食≥6 h,并在麻醉前30 min予以东莨菪碱,用药量为0.3 mg,用药方式为肌注,待排空膀胱后进入手术室中,为患儿开通静脉通路,予以全麻处理,心电监护。①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方案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指导患儿取头低足高位,在脐部作切口,设计切口大小为1 cm左右。直视下将Trocar(规格:5 mm)刺入,同时按要求注入二氧化碳,为患儿建立起气腹,控制气腹压为8~10 mmHg。将腹腔镜规范化的置入,并对患儿的疝环形态和位置、精索与输精管的走向及位置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在内环水平处,利用疝针将线带进去,在内环口内侧进针、腹膜后潜行,从内环口外侧用钩针将线勾出,在皮下打结。利用可吸收线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然后再利用创口贴对切口进行有效的覆盖。②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方案为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指导患儿取头低足高位,在下腹部作切口,设计切口长度为2 cm左右,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规范化的切开,让疝囊充分显露。仔细观察疝囊的形态和位置、精索与输精管的走向及位置,将疝囊切开后,对其进行完全亦或者是间断剥离处理,同时将之游离到高位,然后再采取双层缝合法对疝囊亦或者是鞘状突进行规范化的缝合。此后,再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同时利用创口贴对切口进行覆盖。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医源性隐睾等)的发生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随访6 个月,记录两组疝复发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手术指征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2.09±1.54)mL,比对照组的(5.23±3.08)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69,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04±1.28)d、手术用时为(10.52±3.57)min,比对照组患儿的(3.96±1.38)d以及(28.91±8.72)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479,t2=11.3803,均P<0.05)。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例(%)
2.3 两组患儿疝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发现,实验组患儿中无疝复发,对照组患儿中6 例疝复发(17.65%)。实验组患儿的疝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9,P<0.05)。
现阶段,我国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比较高,而本病的发生除了会损害患儿的身体健康之外,还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降低生活质量。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为腹股沟斜疝患儿寻找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高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手术与手法复位都是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两种重要手段,其中,手法复位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条件较为苛刻,容易延误患儿的病情。因此,手术成为了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根治手段。
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术式,需要在术中对腹股沟进行规范化的解剖,同时需要对其它结构进行逐一分离,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创伤性,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下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预后效果好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利用腹腔镜技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手术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切口更小,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在实际治疗的过程当中,还需严格注意以下几点:在行荷包缝合操作期间,需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以免引发血肿等并发症,并且,要确保进针点有一定的密度,以免出现缝合不全的问题;在结扎之前,应尽量排除阴囊和腹股沟管中的气体,防止术后积气。黄鑫[3]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手术组(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低;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比传统手术组短;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手术组少。此研究中,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这和黄鑫[3]的研究结果相似;实验组患儿随访6 个月的疝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治疗的创伤,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用时,降低疝复发率。
综上所述,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施治,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疝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