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护生伦理素养的培育路径及其现实意义

2020-12-26 10:48何伯红汤凌平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院校

何伯红 汤凌平

近年来,中央高层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教育阔步向前。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也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1]。这些问题在高职护生的培养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表现之一为:高职院校偏重于护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较为轻视护生伦理素养的涵育,进而影响到护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因而,高职院校适应形势发展,回应公众关切,瞄准目标任务,针对问题短板,下大力气建构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全过程及实践诸环节中“注重伦理教育”和“将人文精神和伦理认知培养同步”[2],显得尤为必要。

1 提升高职护生伦理素养的必要性

我国护理伦理教育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普遍不够重视。针对“目前护理伦理学课时相对偏少、学生重视度低、学习兴趣低、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欠缺、伦理决策能力低等问题”[3],学校和医院皆应注重护生的伦理教育。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护理学科的长足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深入,公众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伦理决策能力。而医护人员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效果的优劣。据此,我们高职院校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时,就应不仅注重护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护生伦理素养与职业精神的涵育,使其在进入临床及相关工作之前,即能打下较为扎实的伦理素养的“功底”。

2 高职护生护理伦理素养的培育路径

护理伦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护理教育之全程。作为护理人员成长的“首站”与“摇篮”,高职院校须顺应注重整体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患者综合需求之趋势,全方位、多路径、多样式地培育和提升护生的伦理素养,促进其实现知识技能与伦理素养的“双赢”。

2.1 构建实用完备的教育体系 学校和医院皆应注重护生的伦理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有战略眼光,做到“端口前移”,在设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实用原则,将护理伦理学作为主干必修课程之一,纳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当然,护生伦理认知水平及决策能力的提升,不能指望护理伦理学一门课程“单打一”,而是要打好“组合拳”,力图建立起“以护理伦理学课程为基础、学科专业课程为平台、第二课堂为补充、临床实习为延伸”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式的护理伦理教育体系[4]。

2.2 打造精干协同的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知识全面、人员来源广泛的护理伦理教学团队,乃是进行优质护理伦理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与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努力打破专业、行业、单位、场地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壁垒”,协调组建由护理专业课教师、护理伦理学教师、思政德育教师以及临床护理专家等组成的综合性教学团队,依凭众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渗透,推动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和精诚协作,搭建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与实训平台,确保为护生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其实现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伦理决策能力的齐头并进。

2.3 贯彻有利于促进医风医德建设的教学原则 针对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护士对患者缺乏爱心、缺乏尊重、不以患者利益为重、护理计划制定不当而伤害患者、对待患者不够公平公正等问题,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就应积极贯彻落实不伤害、尊重、公正与有利等伦理原则[5],丰富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其道德品质、共情通感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伦理决策能力,以便其走上工作岗位之际能自觉在患者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进而为良好医风医德的形成贡献本有的一份力量。

2.4 运用科学有效的培育方式方法 要保证护理伦理教育之成效,优秀的教学团队不能满足于依据一定原则的基本知识传授与单纯行为规范训练,要致力于让学生产生切身独到的道德感受与情感体验。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感受,教师可采用“知晓—理解—评价—行动”的层递教学法,多方创设问题情境,深入讲解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艺,使其知、情、意、行融为一体,感性与理性同频共振,良好伦理素养得以生成。为此,学校应根据临床护理伦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考评标准,通过多元考评主体与多样考评方法,将静态教育结果与动态教育过程有机统合起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道德理念、责任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便及时检验和校准课堂与实践教学成效。

2.5 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与行合一的原则,强调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深度加强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以此方式盘活教育资源,激发教学对象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真实感与时效性。故此,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注意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成分与借鉴国际护理伦理教育的有益经验,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在行动中悟,在角色担当中体认,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前行、增长才干。

3 提升高职护生护理伦理素养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护理伦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临床实践的需求、社会公众期待与护理伦理教育现状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反差”,这就“倒逼”着高职院校需克服功利甚至敷衍的思想与做法,尽快“构建一个包含终身性教育的教育体系、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体系”[6],真正重视护理伦理教育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2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优质护理的前提是良好的护患关系。因而,医理人员能否秉持整体护理、人文护理理念,是否具有较强社会交往与合作、组织与控制等综合能力[7],对患者康复所发挥的作用就不容低估。为此,围绕如何构建和优化护患关系而对高职护生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护理伦理教育,促使其在认知水平、态度行为、沟通交流能力、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精益求精的“前预演”,使其得到全面锻炼与整体提升,这有助于其“强化”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与提高护理质量的意识。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院校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