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占锴
我在一片烟雨朦胧中访西湖。
远看,湖光山色仿佛被笼罩在一个精致的水晶球中,袅袅晨雾在其间氤氲,雷峰塔屹立湖中,四周的灵隐、孤山更给它添了几分诗意。
走近了,走近了……湖水那样纯洁,不知从何而来的鸟鸣,为安静的湖,增添了几分生机。湖畔的长桥若隐若现,像是睡着了,漂浮在湖上,静静地,轻轻地,散发出一丝古色古香,喃喃着梁祝十八里相送的故事。
乘一方小舟,漂在湖上,忆起西湖的故事,是一条条扯不断的情丝,风带着栀子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湖水平静,亭台玉立,几只鸥鹭掠过低空;在雨丝里望去,白堤的浅草模糊不清。它们构成的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生活最初的樣子。
船继续漂着,转眼间,就到了西湖的中心,“三潭印月”就在眼前。这三座石塔虽小,但塔腹中空,塔身有五个等距的圆洞,能在水中映出月亮。塔影映在水中,格外清晰,与塔身融为一体,就像三个小仙子,好奇地环视着周围。三个小塔本不起眼,是古人的智慧给了它们生命。
下了船,我漫步于“柳浪闻莺”,野花遍布,鱼池生机盎然,大片大片养眼的绿茵……随手一指,都是风景。
其中,最美的,是柳。西湖的柳,别具一格。婀娜的身段带着美丽的弧线,柳枝并不多,但千丝万缕的柳条实在惹人喜爱,如一条条小辫子,又像半透明一般,透过缝隙,能看得见远方景色的剪影。纤细的柳丝,直垂到湖面上,泛起点点涟漪。
坐在长凳上,面朝一湖碧水,背靠几棵古木,笑看江南细柳,静忆人世情愁。这难道不是人们内心的向往吗?难道不是在喧嚣之中被忽略的纯净吗?
我撑一把小伞,默默前行。在西湖的怀抱里,雨也充盈着灵气。雨丝细若针线,不是直直地落下来,而是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洒在空中,仿佛是慈母对远行少年细细的牵挂。我放下雨伞,任由雨丝擦过面颊。这时的西湖半睡半醒,飘飘欲仙。
随后,我来到苏堤。湖水仿佛触手可及,眺望远处,是一片“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朦胧。堤上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我想,这应该不仅是因为西湖景美,更是因为当年苏公勤政爱民,此地才繁荣昌盛。若不是他,也不会有“苏堤春晓”了吧。
下了苏堤,是湖的北面,我一路向东,这儿的景别致而自然:黄莺在树上栖息,飞燕在低空盘旋,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片生机勃勃。我陶醉在其中,一边走,一边思考:西湖美吗?美。
她的美从何而来?是创造她的人民吗?是赞颂她的文人吗?是发生于此的故事吗?抑或是,每个前来观赏者的内心?我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心想:或许是古今中外所有来过此地的过客,他们相聚在尘世间,造了个“世间桃源”,也造就了西湖的韵味。
那她的韵味又是什么?我想,是爱恨情仇,是世间的一切情感,换句话说,是生活本身,最纯粹,又最浪漫的生活。
太阳升到头顶,我要离开了。不知怎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史铁生的一句话:“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这个去处,于我而言,就是西湖。
吴占锴: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2)班学生
指导老师:邬双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