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2020-03-16 03:14蒙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蒙颖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肩上担负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历史课堂,服务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文章着重探究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66-02

自从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承担起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为此,本文以《民族大团结》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精选史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内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音频、图片、文字等史料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再现,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重要手段。

在导入《民族大团结》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播放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会演中“山歌对唱”的视频片段,接着提问学生“山歌对唱主要体现了哪个民族的特色文化?56个身穿民族服饰的演员进行山歌对唱体现出我们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并感受到我们国家是个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家庭,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教育的目的。

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时,笔者播放了《五个自治区发展新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五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的渗透。在教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中的自治权”时,笔者出示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最高领导人的名字和民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享有自治权;在学习“民主改革”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庆祝大会和一个昔日农奴家庭60年变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自治地区享有民主;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的渗透。

在情感升华的环节,笔者运用了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的渗透。

二、结合歌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播放合适的歌曲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有效方法。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笔者说:人们都说广西是歌海,人人会唱山歌,你们会唱吗?想不想听歌?然后笔者示范唱了一句,接着给学生播放了壮族典型的山歌对唱视频,让学生对歌曲好奇,对壮族特色文化感兴趣,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课堂。

在讲到材料题考查“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时,笔者运用了《天路》这首歌,让学生在歌词中找到关键词“天路”,分析得出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激发其“为将来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努力学习”的情感。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一起唱《爱我中华》这首歌,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并为实现民族大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时候,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受到了洗礼。

在这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在旋律优美的歌曲中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富强”“文明”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实际环境中的学习和体驗为孩子们想法的准确性和活动性提供了直接的反馈。”(斯皮洛)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融入历史课堂中。在学习重点知识“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时,笔者开展了“西藏桂林之旅”的联想活动,让5名学生当助手,和大家分享我们这一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学习“民主改革”的时候,笔者展示了西藏庆祝民主改革60周年和一个农奴家庭60年变迁的画面,学生给大家介绍:我们的第一站,走进西藏布达拉宫。3月28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我看到许许多多的藏族人民穿着盛装参加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听到“一个昔日农奴家庭的60年变迁”拉旺家的真实故事。在情境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实行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受到了我国是个民主的国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的渗透。

在学习“西部大开发”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展示了“青藏铁路、藏北草原”的画面,学生介绍:第二天,我们坐上青藏铁路火车来到藏北草原,在明朗的天空下,一碧千里,青青的草原上牛羊成群,他们却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美景。笔者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了解了青藏铁路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项目,并简单介绍西部大开发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富强。在小结的时候,笔者提问学生:去旅游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什么状况?学生回答,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通过情景创设,实现了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相关内容的教育。

四、依托乡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其中一个方面是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乡土历史的教育,不仅可以让历史变得形象、生动、丰富,更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我们知道,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开始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乡土文化开始教学,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学习“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的时候,笔者展示了上林三月三龙母节的图片并介绍道:面对着八方来客,热情的上林人用自家做的五色糯米饭招待客人,让学生感受到了上林人民的“友善”。接着,笔者展示学校三月三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上林县木山乡卢於春社的斗牛比赛,融入接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历史,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在学习“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文字”的时候,笔者展示“壮语新闻”、上林县民族中学、上林县木山乡民族学校的校牌,然后让学生按照壮话读出学校名称,最后让学生听老师读,学生立刻分辨出本地壮话和壮文是不一样的,从而理解了“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文字”这一知识,培养了家国情怀,逐步确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价值追求目标,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教育的目的。这样挖掘乡土文化、依托乡土文化,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按照初中历史课标的要求,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是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做到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标,寻找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广鑫.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J].观察与思考,2014(2):22-25.

[2] 张娟.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5(2):66-68.

[3] 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 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S].2013.

(责任编辑    张诺依)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