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丽群 (沈阳师范大学)
在音乐理论知识体系中,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将音乐作品划分为不同类别。其中,单声部和多声部是划分音乐作品种类的重要标准。多声部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若干个不同音阶的高音。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声部进行演绎。多声思维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对于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解读,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实际意义。视唱练耳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音乐练习法。将多声思维训练模式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切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视唱练耳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方式,需要眼睛、耳朵与大脑等多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同时,多声思维训练作为一种纵横立体的训练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乐理知识与音乐作品背景。但是,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将多声思维训练应用到视唱练耳中,既可以增强视唱练耳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视唱练耳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整体教学效果。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视唱练耳,有助于学生掌控节奏和音准,夯实音乐基础。但是,传统音乐教学以乐理知识讲解为主,使得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多声思维训练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钢琴伴奏或不插电伴奏等多样化伴奏形式下,通过多声部视唱,帮助学生熟悉旋律,提高音准水平,强化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
将多声思维训练引入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也就是对多声部试唱部分和练耳部分实行强化训练的过程。本文就将围绕多声思维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展开系统探究。
所谓多声部弹唱,是指学生在音乐训练过程中,一个人演唱一个声部,同时进行其他声部的弹奏。多声部弹唱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训练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听觉器官获取到音乐片段信息后,眼睛、口腔和上肢也要协调性的做出相应的反馈,进而完成整个弹唱过程。在音乐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多声部弹唱训练。当然,多声部弹唱训练也要注重个体差异,客观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既不能使训练难度压制学生的进步空间,也不能使训练强度超过学生的基础水平。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取二、三声部,或者为学生量身选取声部,或者尊重学生自主意愿选取声部。在演唱过程中,使用乐器弹奏其他声部。通过系统性、专业性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真切、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各个声部的曲调高低和韵律节奏。不仅如此,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音乐学习中,快速且精确的辨识不同声部的音色,掌控各声部的和声,强化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
在视唱练耳实践训练中,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多声部视唱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适合的音区,掌控音色,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尤为关键的是,对于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声部视唱训练方法很多,且可以较为灵活的运用,多声部音乐本身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多声部视唱时,随着参与视唱人数的增加,各声部的演唱难度也随之加大。在默契配合,且保证各声部音准的情况下,多声部视唱展现出的艺术表现力与渲染力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多声部视唱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色和音准的控制。将音准控制作为多声部弹唱前期训练的重点,在巩固学生音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优势特长和声音特点进行分配,实现优势互补,确保整个团队多声部演唱的精准性,达到加强表演效果的目的。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往往高声部的展现力较强,低声部的表现力较弱。如果高声部完全盖过低声部,不仅会导致低声部学生的演唱无法达到训练标准,还会弱化整体和声演唱效果,致使多声部视唱失去训练意义。高声部音量过大,且旋律性突出,在演唱中极易被捕捉,低声部的旋律,本身就变化小,且缺少歌唱性,如果音量过小,极易被高声部压盖,一旦低声部被高声部完全压盖,很容易使学生听不到完整的和弦、和声音响,最终导致学生找不到调,失去整个声部,进而影响训练效果。为此,音乐教师要在夯实各声部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演唱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进行声部分配与指导,在保证多声部重唱均衡性与表现效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视唱练耳训练就是协调学生各器官的综合性训练,对于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可以将钢琴伴奏的单声部视唱作为基础训练环节。
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化,但是,其忽略了钢琴伴奏的灵活性,以及单声部视唱的灵活性。钢琴伴奏与单声部视唱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学生在聆听音乐旋律后,可以快速判断调性,并且调整音高位置,控制音色进行演唱。由此,促进学生听觉、视觉与声带的协调配合。客观地说,这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训练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弹奏钢琴也是提高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在采取钢琴伴奏与单声部视唱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时,教师需注重钢琴音调与单声部的协调性,保证整体训练效果。
练耳部分是视唱练耳的基础环节。只有确保学生准确的掌握和弦、和弦连接的训练、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品性之后,才能进行多声部音乐听写。
在音乐听觉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多声部听觉的训练,以期为后续的高难度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先引导学生分别听出每一个声部,然后再把所有声部对位,或者,以一个声部为核心(通常是外声部),其他声部环绕核心声部对位,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当然,灵敏的听觉作为提取音乐信息的途径也是不可或缺的训练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聆听旋律后,快速判断声部,这是一个输入和内化的过程,然后再把分辨好的信息输出,这就完成了从听到写的过程。之后,再组织音高和节奏进行自主演唱,进而达到巩固听和唱的能力、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作用。教师需采用多元化训练方法,增强训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控制训练强度和难度,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在听、唱多声部音乐的过程中,同步训练学生的音乐作品理解能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听力训练兴趣。教师也可督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展开练习,如找到适合自己或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可任意截取一段音乐来聆听,快速判断音准节奏,并将听到的旋律演唱出来,或者使用乐器流畅的弹奏。长此以往,必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音乐听觉能力。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不单单是锻炼学生的音准、节奏掌控能力,而是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将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巴赫的音乐作品作为视唱练耳训练的练习曲目。众所周知,巴赫的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对位法来进行音乐创作,巴赫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复调音乐,由此,被世人赞誉为“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这些复调内容质朴,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和声与复调天衣无缝的结合,使得整个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部分对音乐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会肤浅的认为巴赫的复调是让人茫然和困惑的。事实并非如此。视唱练耳能力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更加多维度的感知这些复杂的织体,进而更加深刻的感知到巴赫的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思想感情。
尽管现阶段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中包含了培养学生音乐自创能力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实践训练中,由于个人音乐素养的差异,往往使得学生无法兼顾专业技能与自创能力。为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在注重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培养学生音乐自创能力的重视。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巴赫音乐”作品,探索“巴赫音乐”奥秘,解析“巴赫音乐”逻辑思维。
针对艺术歌曲的解析与训练来说,引入视唱练耳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音乐作品的词汇乐理,更加深刻的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精确解析演绎艺术歌曲,演唱者必须进一步明确艺术歌曲的风格定位。同时,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演奏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能够确定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烘托演奏氛围。此外,基于艺术歌曲丰富的内容、巧妙的乐理结构和浓厚的情感,使整体演奏激发出受众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极具代表性的音乐教学形式。将多声思维训练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提高学生对音色音准的掌控能力,以此加深对音乐的深刻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