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军事学家郑若曾

2020-03-16 07:34
苏州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图海防归有光

陈 益

郑若曾(1503—1570),明代昆山人。青年时代,曾与归有光一起师从著名理学家魏校,一起切磋学业,后来又分别迎娶魏校弟弟、光禄寺典簿魏庠的两个女儿,成为连襟。耐人寻味的是,他们还因为抗击倭寇而青史留名。归有光不仅献计献策,与官兵门一起守城,还写下了《御倭议》《备倭事略》《论御倭书》《昆山县倭寇始末书》等专论抗倭的文章。郑若曾则被誉为明代最重要的军事家。他的军事著作《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筹海图编》,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海防范围之内。2012 年9 月25 日,我国政府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便引用了《筹海图编》的有关资料。

嘉靖中期(1550 年前后),东南沿海频频遭到倭寇侵扰。朝廷派胡宗宪担任剿倭总指挥。他在广招有识之士时,发现郑若曾虽科举不利,却颇具军事见解。从倭患发生后,已经绘制沿海地图由苏州府刊行。于是聘入军中为幕僚,辅佐平倭事宜。当时应聘前往杭州的,还有徐渭、茅坤、梁辰鱼等一批仁人志士。但梁辰鱼后来醉心于改良昆山腔,当了歌儿舞女的偶像。徐渭则精神错乱,多次自杀未遂。最终成为独具一格的书画家、戏曲家。为抗倭作出最大贡献的是郑若曾。

☉ 《江南经略》

或许可以说,郑若曾是生逢其时。倭寇猖獗的时代,让他有了用武之地。在对中国沿海、日本及周边国家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制订了一系列御倭方略,倡导全民抗倭,最终与戚继光、唐顺之等人为共同平定倭寇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昆新两县续修合志》称他“幼有经世志,凡天文、地舆、山经、海籍,靡不得其端委,魏校最器重之。嘉靖中以诸生入北雍,闲中拟元者再,竞不遇。倭扰东南,总制胡宗宪辟为赞画。侦知倭不谙地境,导之者为内地奸人,以计间之,寇遁”。

☉ 《筹海图编》

郑若曾的军事著作《筹海图编》,记载了详实的倭寇史料,分析了倭寇的状况,且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书中强调了掌握潮候规律,对于水兵海战和海岸行军的重要性,提出万里海防的概念,即把广东、福建、浙江、直隶、山东沿海各省,都作为海防前线整体来看待。明确反对拘守海港而不敢出洋御敌作战的做法,强调“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他认真制定了海中战法以攻船为上,其次则靠火器的作战方案,进而订立了五十条海防策略,从理论上确保了明代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

如果说,魏校的《观海说》从哲学层面叙述了对海洋的认识,阐发了自己心通天体、与宇宙同大的思想。一介布衣郑若曾则是从军事层面阐述了海防思想。当然,在《筹海图编》中他也引用了魏校“公赏罚、固海洋、散贼党、择守令、降宣谕”的军事主张。

归有光是散文家、教育家,也十分关注经济、军事。倭寇来犯时,昆山城被围困46天,在安亭世美堂讲学的归有光冒险返回昆山,与守城官兵一起商议御敌之策。事后写下不少文章总结抗倭经验,指出要“把截海口,不使登岸”,最好“败贼于海”,受到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重视。郑若曾把这些意见写入了《筹海图编》。

唐顺之,号荆川,既是与归有光志同道合的“唐宋派”散文家,又刻苦精心钻研军事,曾率领水军主动进击倭寇,最终献身于海战疆场。郑若曾在《筹海图编》引言中写到,唐顺之在编书前对他说:“宜有所述,毋复令后人之恨也。”所以,此书实际上“肇意于荆川”。书稿写成一半时,唐顺之又热忱催促他加速,于是数月而书竣。在《筹海图编》的“实军伍、足兵饷、清屯种、慎募调、收图籍、鼓军气、御海洋”等条目中,郑若曾引用了唐顺之的许多论述。同为“唐宋派”散文家之一的茅坤,也加入胡宗宪幕府,与郑若曾成为同事,两人共同以平倭兵计襄助胡宗宪,参与策划了诱捕麻叶、徐海、王直等重大军事行动。茅坤为《筹海图编》初刻本作序曰:“君少多逸气,欲以功名自喜,及不遇,适国家多外难,卒吐胸中所奇掘如是。”他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在写作《筹海图编》前,胡宗宪召集抗倭前线的文武官员共同谋划,并让郑若曾作实地考察。所以,《筹海图编》的“参订姓名”多达七十余人,其实力足以抵达明代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海防史的最高水平。《筹海图编》全书分十三卷。卷一有“舆地总图”“沿海山沙图”“沿海郡县图”“日本岛夷入寇之图”等。例如“沿海山沙图”,一共七十二幅,包括南起广东和越南交界,北至辽东和朝鲜界河鸭绿江的全部中国沿海地区的山川、岛屿、地形地物分布状况。海中岛屿、陆地山脉河流、港口海湾和沿海卫、所、墩、台等军事地理要素齐全,成为我国最早的而且范围完整、内容详备的海防军事地图集,为后代政府经营海疆奠定了主权海域的舆图文献基础。

《筹海图编》卷一,福建第七图,图中左上的钓鱼屿就是钓鱼岛,其右鸡笼山,就是台湾基隆山。下方罗源县,在福州之东北。图文中的花瓶屿(山)、彭嘉山(屿)、钓鱼屿、黄麻屿(黄尾山、黄尾屿)、赤屿(赤尾屿、赤坎屿)等,在中国沿海官商民,尤其在渔民中,都称之为“中华海山”或“中华外山”,广为人知。

《筹海图编》卷二,为中日使节互访的记录,太仓(刘家港)、福建(马尾港)两地至日本的航海图和“日本国图”。并分别记载了日本的地理地势、官吏制度、岛屿,中日两国船只的区别与倭船来华时淡水的处理方法,倭寇常用伎俩等。卷三至卷七,记录了广东、福建、浙江、直隶、登莱五省沿海郡县图、倭变图、边防官考及事宜。卷八为嘉靖以来惠潮、漳泉、温台、宁绍、杭嘉、苏松、常镇、淮扬各地倭寇来犯的年表,以及“寇踪分合始末图谱”,即倭寇入侵闽广、直浙和山东的三条主要路线。卷九记载了从永乐至嘉靖年间十几次抗倭胜战,如望海埚之捷、平望之捷等。为抗倭而死的将士,不甘为倭寇蹂躏而自尽的烈女贞妇,朝臣将帅御倭的言论等,也均有记载。显然,其体系之严密,资料之详备,见解之深刻,历代的海防著作很难望其项背。明万历以后出版刊行的研究日本的著作,几乎都会引用《筹海图编》。

因为平倭有功,朝廷授予锦衣,但郑若曾没有接受。又推荐他去修国史,依然没有答应。他无意当官,宁可作为布衣,潜心于自己的学问。后人评论,郑若曾在他的书中,以治病比拟治国,略显儒医本色。事实上,郑氏世代为医,尤其以妇科最为著名,已传承将近九百年。

猜你喜欢
海图海防归有光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纸海图AI小改正制作模式探讨
少林功夫拳(三)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走向深蓝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民用海图编绘中数据一致性分析和改进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