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总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2020-03-15 20:21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总务高校后勤后勤

张 凯

高校总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张 凯

[北京师范大学]

新时期,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和高品质后勤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结合新形势、新需求,以社会化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总务综合改革,能够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总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意义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并结合学校实际,从校园管理社会化、校园服务社会化、基本建设社会化和内部管理社会化四个方面简述了深化总务社会化改革的路径。

高校;总务;后勤;社会化改革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根据改革初衷和实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相对封闭的自办后勤模式,变“行政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以此走出新时期“争、创、收”的新路。但是,由于财务核算体制、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诸多客观因素,加之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格局掣肘等主观因素,部分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并不彻底,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假乙方”的情况。近年来,部分高校又纷纷选择回到了原有学校自办后勤的管理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合作……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2014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编写了《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3]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描绘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高校后勤系统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需要提升高校后勤人的认识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高校后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后勤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水平。[4]总务后勤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保障力量,应摈弃固有认识中“后”的思想,树立“后勤不后、服务先行”的理念,以此满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品质后勤服务保障的新需求,在学校的改革中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引领和鼓励下,结合高校“双一流”中打造一流支撑服务保障体系的实际需要,总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出发”的呼声愈演愈烈。

北京师范大学自2018年4月成立总务部以来,正式启动了包含“吃、住、行、学、医、安全”六位一体的总务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以后勤改革为核心和主线,以精简机构、融合职能、扁平化管理为前提,以“打破壁垒、密切配合,集中力量办好重大专项工作”为突破,旨在推动职能部门和相关的工作职责“合并同类项”,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解决原有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目前,总务综合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如何以引入社会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改革为抓手,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深化总务综合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意义

根据北师大办学实际,推进总务社会化改革具有以下实践意义:

(一)缓解学校用人压力,压缩人力成本。目前学校总务各类职工约1600人,绝大部分是从事服务保障的一线人员,这部分职工的用工形式主要是总务自管的劳动合同制。从近年的工作来看,一线人员的用人成本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人员流失严重,招聘到合适员工的难度逐年加大。相比于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人力成本,而且可以将招聘合适员工的压力适当分担给社会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同时,通过社会化改革,总务工作队伍的职能发生了转变,最终可形成一支以“检查、监督、考核、评估”为主要职能的精炼、高效的管理团队。

(二)破解后勤经费长期核算不清的难题。长期以来,后勤保障经费的核算一直存在争议和梳理不清的问题,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校自办后勤的服务项目的保障经费核算。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按照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进行社会化改革,将相关服务项目和内容外包给社会企业,外包服务的经费按照市场行情进行核算,每年“随行就市”进行调整。随着外包项目的范围逐渐扩大,后勤保障经费的核算将会更容易、更清晰。

(三)提高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长期以来,总务后勤一线服务人员年龄总体偏大,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保障。社会化改革可以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以职业化的管理经验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学校引进社会优质企业经营原来学校自办的教职工超市、学生超市为例,两个超市的社会化不仅消化了30余名一线员工,节约了用人成本,同时还能够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实践证明社会优质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有保障。

(四)缓解校园空间压力。目前学校总务后勤1000余名一线员工的住宿主要是在校内解决,这就导致原本不大的校园住宿、餐饮、生活空间资源被严重挤占,校园十分拥挤。推动实施社会化改革可以要求劳务派遣公司自行解决一部分一线人员的住宿,缓解校内职工住宿的“燃眉之急”。由此,社会化的用工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园的空间压力,促进了校园环境的改善。

二、社会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推进社会化改革进程中,涉及诸多行业的社会企业参与校园服务保障,学校由“办后勤”变为了“管后勤”。后勤的角色定位由原来的服务提供者变成了监管者,角色的变化必然导致后勤职能重心的转移,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会面临相应的问题和风险。从内部来看是人员、资产、税收、管理等问题,外在的则是政策、法治、竞争、社会保障、市场等制约因素。[5]结合学校实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加学校办后勤的成本费用。把校园公共资产通过一定的形式交给市场分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学校自办后勤承担的服务职能,会忽视或者忽略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以及市场失灵的特点。虽然社会化之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得到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机制更加强调经济的最大化、效率的最优化、利润的最大化,引进的社会企业都是“趋利”的,因此会增加后勤经营服务的成本。

(二)削弱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管控能力。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社会化之后,一线人员的收入主要来自社会劳务派遣公司,很显然他们的行为更听从劳务派遣公司的安排,而非学校的安排。在没有建立健全一线员工监管、监督、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有可能会选择离开工作岗位,规避因为工作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三)减弱学校对校园的控制力。立足于高校后勤自身的社会化只能是模拟企业化,完全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后勤社会化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也不可能完全企业化、社会化。[6]如果将校园核心部分的管理职能和岗位全部社会化,校园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服务会有失控的风险。因此总务的社会化改革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机制和规则来运作,改革中必须确保后勤服务的公益性本质要求。

三、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通过社会化改革,旨在构建与“双一流”相匹配的“管理科学高效、服务规范标准、责任全力清晰、保障安全可靠、资源配置合理、环境文明温馨”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根据学校和属地实际情况制定社会化改革方案,必须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应当秉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改革要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为学校节约资金和人力资源。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现有人员和部门向“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的职能转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最终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公开招标社会企业,使社会企业和自管自办相结合,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键部门由学校自办,关键岗位由学校自管,维持良好的总务管理秩序,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确保学校运行安全稳定。

(三)正确处理总务与学校、总务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总务社会化综合改革涉及学校、服务对象、后勤人员的利益,要同时兼顾多方利益,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升师生的满意度,提升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支撑力。以维护校园稳定大局为前提,分阶段实施改革,不能盲目推进,应注重改革的可控性。

四、社会化改革的深化路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需不断迈进,重点要解决高校后勤改革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扩大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引入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办好师生满意的后勤。[7]基于北师大总务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从校园管理、校园服务、基本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着手,有序、稳步开放服务市场,逐步构建开放型校园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总务的职能由“选服务”向“管服务”转变。

(一)校园管理社会化

通过引进社会优质物业企业接管家属区运行管理,收取物业费,交通实行小区化管理,配合家属区居委会做好相关工作,并逐步推进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物业社会化管理。在基础设施维护的社会化方面,将校园内非核心基础设施的维护分区域、位置,交由社会企业负责,学校可以拿出事业编制岗位,引进专业人员负责核心部位的运维管理,实现基础设施维护的社会化。同时,保留一支可以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团队,以承担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的物业保障工作。

(二)校园服务社会化

引进水平高、实力强的餐饮管理公司,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对入驻企业进行统筹管理,实现餐饮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知名企业,打造独具校园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咖啡厅、书店、礼品店等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休闲服务品牌项目;引进首汽约车、滴滴租车等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实现车辆服务社会化;引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按照星级酒店标准对学校的酒店进行装修改造,提高服务标准,实现住宿服务社会化。

(三)基本建设社会化

引入高水平企业资源,实践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项目管理承包)、PMA(Project Management Agency全过程委托管理)、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等符合校情和项目特点的工程管理社会化新模式。筹划利用好社会资源,购买社会化服务,吸引专业化、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基本建设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水平,打造学校基建项目精品,奉献高水平办学空间,构建一流的校园风貌和育人环境。

(四)内部管理社会化

以劳务派遣取代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高薪聘请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人事制度的社会化改革;引进社会数据服务公司,建立涉及人、财、物、空间资源等分类的“总务大数据库”,构建数据支撑体系;外聘审计公司和专业法律顾问团队参与工程、财务审核及合同审核、法务咨询,聘用内控管理咨询公司建立符合总务运行实际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监管体系社会化。

五、结语

国内外高校的实践证明,一流的总务后勤保障是支撑一流高校发展的根基,没有高标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总务后勤服务保障,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都无从谈起。总务社会化改革是学校“双一流”建设、一流总务建设的迫切需求。总务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活动和学校支撑保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把握后勤改革这条核心主线,深入推进总务综合改革。要基于社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校发展的新策略,制定相应的社会化改革方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调动总务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社会化发展态势,切实突出高校总务社会化改革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果,从而加快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2018-11- 24)[2020-03-12].http://www.lygtc. edu.cn/ logsvc/logsvc/show-8502.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2-23).[2020- 03- 1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雷连宝,韩军书.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监管工作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12):5-7.

[4]黎玖高,皮光纯.关于高校后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9(05):5-8.

[5]杨传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1):134-135+138.

[6]张甚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03):59-60.

[7]李宝林,吉广平.高等学校深化总务后勤管理改革探讨[J].理论纵横,1996(01):62-6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总务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职业学校总务工作中的价值观分析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试谈农村小学总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漫谈
下好“后勤”一盘棋,当好“保教”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