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 白 洋 李 雪
高中化学“电解质”相关知识比较繁多,学生很容易在一些难点问题上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剖析几道与“电解质”有关的试题,总结出相关的解题方法.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判断原则是首先看它是否为化合物,其次是看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液态HCl不导电,但是它溶于水后可以导电,HCl是电解质,选项A 错误.NH3和SO2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 和H2SO3能导电,选项B、C 错误.选项D 表述是正确的.同理,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也需要把握相关的判断原则.首先判断是否为电解质,其次判断其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若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则为弱电解质.常见的强酸和强碱以及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而一些常见的弱酸、弱碱还有少数的盐和水是弱电解质.
对于概念辨析,笔者建议学生在课下多练习,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对于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有的学生认为,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其实不然,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没有理解电解质导电的本质,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弱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氢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醋酸中逐渐加入氨水
D.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分析解决该题的关键在于对灯泡亮度的分析,要明白灯泡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灯泡的变化过程和离子反应有什么关系.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和离子浓度成正比.最开始灯泡很亮,说明离子浓度很高.后来变暗甚至熄灭,说明离子浓度在下降.然后又逐渐变亮,说明离子浓度又开始增加.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Cl,灯泡不可能熄灭.氢硫酸是弱酸,是弱电解质,开始时溶液的浓度很小.而氢氧化钠是强碱,是强电解质.因此离子浓度会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而逐渐升高,灯泡会变亮.虽然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但是反应后会生成强电解质,离子的浓度会增大,灯泡变亮.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会生成难溶物硫酸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会下降,所以灯泡变暗甚至熄灭.然后又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开始升高,灯泡又逐渐变亮.答案为D.
“电解质”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对于强电解质来说,它可以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只存在离子不存在分子,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写等号.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只能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既存在离子也存在分子,所以不能够写“=”.
A.Ca(OH)2=Ca2++2OH
B.NaHCO3⇌Na++H++
C.H2CO3=2H++
D.Na2SO4⇌2Na++
分析Ca(OH)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选项A 正确;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选项B 错误;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选项C错误;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Na+和,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选项D 错误.答案为A.
总之,“电解质”的内容和考点比较多,文中的这三个问题点是同学们经常容易犯错的,要做重点标记.期望借助题目分析和方法归纳能够给予学生一些实质性的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