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然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能把抽象的数学定义、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小学生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文章主要分析了有效教学情境的含义与原则,阐述了在小学数学中设计情境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学情境法结合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情境主要是为了给小学生们提供足够思考的空间与背景,是助力小学生们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法含义与应用原则,并围绕班级内的每一位小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与基础来创新课堂活动中的情境教学法。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含义与原则
(一)有效教学情境含义
情景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吸引每一位小学生们的关注,让其可以主动加入进入数学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班级中的小学生们创设出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培养班级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与创新水平,提高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应用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时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结合小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基础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与教学情境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通過趣味的情境来吸引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加入到学习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与学生发展特征一致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提前完成分类工作,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可以设计出与小学生们成长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够足够地调动班级中每一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带领其能够主动加入到学习知识中去。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1.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在情境教学法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在教学技术设备还比较落后的时代,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一般就是通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借助板书和教具。但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这种方式就未免显得有些过时了。相比之下,信息技术有着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诸如“认识图形”、“有趣的图形”、“变化的图形”等与图形几何知识有关的内容。过去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基本图形,或者准备一些基本图形的教具。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图形来说,在内容量上是非常不足的,也很难展示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动态图片或短视频,从一条线段开始,这条线段先是围成了一个圆形或其他学生比较熟悉的形状,然后在不断地连续变化中又成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乃至各种不规则图形。随着教师的放大缩小操作,这些图形的大小也在连续变化之中。这种方式明显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震撼,极大激发出学生对图形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
2.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情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思考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情境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而创设的,情境应当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发学生的理性探究,能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能沟通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学生的思考是情境之源。情境不仅要让学生怦然心动,更要让学生豁然开朗。
比如教学“可能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笔者创设了一个“打开摸球黑匣”的情境,即正对着学生的一面是透明的、可观测的,而正对着摸球者的一面则是黑暗的、不透明的、不可预测的。这样的一个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摸球的过程中,有学生猜测能摸到红球,有学生猜测能摸到黄球。伴随摸球者的手在黑匣子中来回移动,从红球滑到黄球,又从黄球滑到红球,学生的心儿一同随着摸球者的手而紧张。第一次摸到红球,猜测摸到红球者欢呼,但让他们猜测下一次摸到什么球时,却左右摇摆,拿不定主张。原因很简单,孩子们通过观察摸球者的手,发现摸什么颜色的球完全是随机的。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目睹了整个的摸球情况,对事件发生结果的不确定性的感受随着多次摸球而逐渐加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刻感受、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不确定性”有了切身的认知。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来将教学情境与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有效地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中显.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小学教学研究,2011(5)
[2]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