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珺
在全民重视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一种社会家庭性质的“亲子阅读”活动应时而生且悄然兴旺起来,日益形成一种不容忽视、无可逆转的强烈的发展态势。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亲子阅读”不仅是校园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有效延伸,而且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难以估量和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把“亲子阅读”与阅读教学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益。那么,“亲子阅读”的价值意义究竟有哪些?如何才能把它积极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呢?
一、“亲子阅读”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亲子阅读”活动之所以备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崇,是因为它与学校传统的“校园阅读”两者之间有一种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和谐生长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是全民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普遍提升的自然产物。“亲子阅读”是在孩子与父母或其他成员之间所开展的阅读与认知、情感与实践的家庭型学习活动,它主要包括“文本形式阅读”“社会生活阅读”“自然生活阅读”和“科技生活阅读”等基本形式。
“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入,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有效融合,而且在父母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引领下,有利于孩子在这一阅读活动中得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培养思想注意力、社会生活能力和“手、口、脑”互动能力等,对校园内的语文阅读活动更是大有促进之效。尤其在“得阅读者得语文”的今天,家校互动阅读模式的丰富、完善与发展,不仅顺应不断深入的语文教学改革新形势,而且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总而言之,善于把亲子阅读与语文阅读相结合,效果显著且意义重大。
二、如何将“亲子阅读”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告诉我们,语文阅读与亲子阅读之间非但不排斥,反而有“相互交融、和谐共进”的巨大的潜在空间。如此而为,能够获取令人期待的良好效益。
1.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是课程活动的“主阵地”和“制高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亲子阅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正强化作用,并且不断放大令人期待的“双赢双促”效应。比如,小学语文基础教材可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那些色彩艳丽的插图等属于一种“非连续性”资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是对课文内容的互动说明和补充延伸。以《秋姑娘的信》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开展图文互动式的课前预习。到了课堂教学环节,让他们交流“亲子阅读”的各自成果。大家争先恐后地描述了“秋姑娘来信”的内容,他们说得有声有色、情感丰富。不仅如此,除了文中“大雁”“青蛙”“松鼠”“孩子”外,还拓展到了“小狗”“盖楼工人”“花草”等一些对象。
2.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之中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基础教材上的语篇不是经典就是精髓,语文教学要在认真学习这些“例子”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或拓展等形式,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内外互动教学,才能积极放大教材教学的良好效应,并且从“举一反三”中不断增加阅读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如《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乌鸦由于轻信狐狸的花言巧语而受骗上当的事情。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小学生课后通过“亲子阅读”活动,更多地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感悟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师生共享环节,小学生讲述了许多通过“亲子阅读”得来的寓言故事及其蕴含的实际道理。“亲子阅读”的渗透不仅让小学生深化了对寓言体裁的心得感悟,还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能力,还在内外互动中懂得更多的生活道理。
3.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活动之中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尤其对于低中学段的语文学习来说,此时更是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的奠基铺路时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要本着“战略指向与战术指导相结合”的施教原则,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抓手”,以教材阅读为“出发点”,善于与“亲子阅读”相链接,通过家校互动形式,积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比如,笔者习惯于在课前五分钟开辟“悦读乐说”专栏,就是让学生把通过“亲子阅读”所习得的内容与同伴进行分享。不仅如此,笔者还经常组织并引导小学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课外阅读”“亲子阅读”的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充分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以赛激趣促读”形式,努力创设争先创优的良好阅读氛围。通过“推拉引促”,逐步把小学生引向自主阅读的良性发展之路。
4.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读写互动教学活动之中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在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不可偏废。我们只有把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教学活动,才能从中获取实质性的“双赢”效果。那么,如何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讀写教学之中呢?以《狼和小羊》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小学生根据课文结句,围绕“小羊最后能否在狼口下逃生呢?”这一问题,在课后通过“亲子阅读”形式,积极开展想象性“读写互动”活动。这一“补白”式的读写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还变相地指导并引领“亲子阅读”的形式和内容,让小学生及其家长从“读写互动”中切实体悟到了“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5.把“亲子阅读”渗透到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之中
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在属性。宋代陆游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启迪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切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应有价值和内在特点,而且有利于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以《学会查“无字词典”》为例。在课文教学后,小学生懂得了“无字词典”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为了把他们更深入地引向自然生活,笔者要求大家集中一段时间,把通过家庭户外活动为主的“亲子阅读”成果(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收集起来,并以“我的惊喜发现”为主题,与全班小伙伴进行讨论、交流和共享。全班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主动地进入到活动状态。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亲子阅读”有效地渗透到课程活动体系之中,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科内容,拓展学习视野,而且有利于在“家校互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