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 要:音乐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小学音乐课程指导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提升、人格完善等多个方面的成长状态,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利于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本研究重点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应用路径,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划分时间与力度来体现节奏,通过与声音的配合来体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展示音乐艺术的强大感染力。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对节奏训练方法的应用還不到位,传统的节奏训练方法并不合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尝试扭转传统小学音乐课程的节奏训练方法,大胆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1.在节奏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有效课堂要求我们首先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应该转传统的课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给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熏陶的机会[1]。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音乐学习不再产生抵触心理,而是成为主动探究学习的主体,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提问和表达诉求,以学生为主组织节奏训练,可以弥补传统节奏训练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节奏训练活动中,首先,我以钢琴为学生演奏一遍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接着,我把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点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自学空间,引导学生小组学唱并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检查学生的学唱情况,小组为单位尝试演唱歌曲。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歌唱比赛中来,我参与评价过程,给出建议,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在节奏教学中引入肢体律动
人类在产生语言之前,肢体是传递信息的基本方法[2]。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要融合起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体自然的律动,比如摇晃、点脚、拍手等方式都可以体现节奏感,给学生提供感知与表现音乐的机会。歌唱与身体律动相互结合能够深化情感表达,语言、舞蹈、动作的统一形成原始音乐雏形。小学生肢体灵活,善于感知音乐节奏,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中引入声势律动,更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节奏要点,提高其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那么在具体的音乐课程中到底如何组织肢体节奏训练呢?教师可以借助通俗易懂的符号来辅助教学,发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引导学生迅速记忆与感知,如,用“T”表示伸展手臂、用“I”表示站立、用“⊥”表示脚尖分离等;训练过程中,基于音乐作品节奏的变化,学生在展示动作和变化动作的过程中要体现相应的力度和速度。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健美操训练的方式把动作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随着训练时间延长可以适当增加健美操难度,或同一八拍下音乐节奏由慢到快,或同一个音乐作品学生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
3. 在节奏教学融入想象力感知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音乐课程指导中节奏训练也需要一定的艺术形象力,学生对于抽象音乐知识理解应该以必要的想象力作支撑[3]。例如,在《大海啊,故乡》一课的节奏教学中,课程开始之前,我引导学生配合背景音乐想象自己就在海边,一望无际大海上翻滚着浪花,海浪翻滚的节奏带给我们美的想象。然后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着眼睛感知作品描绘的场景,进入音乐情景中来;最后结合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展开舞蹈创编活动,结合自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结合作品展示的节奏特点,小组合作创编舞蹈,然后给学生提供展示舞蹈的平台,给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所在。
结语:
综上,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是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分析也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当前阶段,小学音乐课程指导中,部分教师对于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传递音乐知识之外,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基于此,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组织教学改革工作,创新学科教学方法,其中节奏训练是重中之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应用路径,旨在推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深化改革,促进小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丽.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2(07):190-191.
[2]李春侠.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J].黄河之声,2019,11(06):109-110.
[3]曾淑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亚太教育,2019,12(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