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文秘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评价

2020-03-12 04:49张莹阮艺宏赵金凤
学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改进教学设计

张莹 阮艺宏 赵金凤

摘 要:管理文秘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实践性较强,而教学实践环节又相对缺乏,决定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有较高要求。基于此,依照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考核等进行再设计,并进行有益尝试,通过实施后学生评价,对此次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反思,旨在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管理文秘课程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管理文秘;教学设计;学生评价;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6-001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07

管理文秘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有较高的契合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办公自动化,掌握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公文写作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基础的实际工作和调研能力等。然而,管理文秘课程的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远达不到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为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的开课目标,本次课程教学设计凝结教师大量工作和努力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将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倡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多种互动教学方法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并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完善本次教学设计,为管理文秘课程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框架的构建

教师通过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管理文秘课程应用性高、操作性强的特点,分析和学习各类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构建出该课程的教学框架。该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学时分布情况如表1(见附表)所示。课程框架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授课内容为概论、办公礼仪、办公事务管理以及会议管理四大基础内容。作为管理文秘课程另一重要内容的公文写作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将其内容分解到每一堂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并结合相关理论内容,安排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课堂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接近45%。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将教学要求与进度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教学计划与方式,以增强师生间互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实施过程采用“讲练结合”的讲课模式,将实践活动穿插进理论教学中,具体情况详见图1(见附图)。因为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介绍课程的核心与精华部分,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引入相关热点话题以及案例与学生进行探讨,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效地避免传统课堂上长期抽象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在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也通过实践课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PBL教学、辩论写作沟通等)具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在课程中未能提及的知识,则更多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比如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等网络平台多样化展示,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更多了解与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方式也是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比50%,平时成绩即为课堂实践成绩,期末成绩即为考试成绩。实践课堂分数比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对实践课堂的重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地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设计改革的目的。其考核方式是一次实践任务为一次考核,如图1(见附图)所示,本次课程一共有4次实践任务,不同实践任务按照完成难度不同、权重不同,所有实践任务的考核构成课程最终实践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考核课程知识点形成卷面成绩。

二、课程学生评价

本次教学设计实施对象是我校2014级、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在2017学年上半学期进行合班教学。为了全方位把握课程教学情况,在课程结束后,借用我校教务处发放的《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派发问卷并回收。应发57份问卷,回收57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94.7%。

通过调查发现,此次课程实施获得了较多正向评价。有83.3%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极富启迪意义,并且很满意这门课程的质量”。此次教学设計在师生互动上获得了学生的认可,90.7%学生认为“老师通常会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有帮助的反馈”;在教学方式上获得了学生的理解,98.2%的学生认为“老师努力地使课程变得有趣”;在学生收获上受到了学生欢迎,92.6%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对未来很有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37.1%学生认为“这门课程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38.9%学生认为“这门课压力很大”,表明教学设计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和压力,从课程实施上看这些负担和压力主要来自实践课程准备与实施。

三、讨论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存在不足,有待完善

从调查结果发现仍有小部分学生对课程存在不确定和负向反馈,也说明课程教学设计存在不完善之处。无论从调查结果还是教学过程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动机较强或对新事物较有兴趣的学生更容易适应这种翻转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而学习兴趣缺乏或更倾向于传统教学的学生适应性慢、甚至是排斥这种重实践教学模式,在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中不积极主动,潦草应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必须从不同层面优化课程内容,优化授课方式及训练方式,这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心血[1]。作为授课教师还应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着手,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精细。

(二)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模式下,学生压力较大

此次教学设计改革重点就是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从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本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满意度还是很高的,展现了较高的兴趣。在此次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在设计课堂活动、参与课堂互动以及动手操作上一定的自主权利,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提高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大部分学生很珍惜这种机会,积极融入实践课堂,展示自我,提升了自己各方面能力。但是有61.1%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负担过重或不确定,59.3%学生感觉课程压力很大或不确定。由此可见,完成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课下查阅、收集、学习大量课外资料,课中展示,课后复习等,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不少课业负担、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

(三)重实践考核评价的改变,考核结果公平性有待考究

管理文秘课程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社会实践能力,考核的形式可适当将平常成绩部分提高到40%甚至是50%,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2]。此次教学设计考核形式是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的测量即为课堂实践活动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此次调高平时成绩占比,即使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相关经验,但在组织活动中会尽量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内化并应用到实践中,学生收获颇多。多数活动以小组(3-4人)为基本单位进行任务分配与评价,从人数控制上尽量减少相互推卸责任,保持评价结果相对公平,但是每个成员的参与过程难以监督和管理,凭借刻板印象和任务结果表现,会出现评价信息的片面性使评价缺乏客观依据,对任务贡献程度评价缺乏客观性,如何使学生实践成绩评价更加公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思考与改进

(一)增加师生互动,重视学生反馈

无论在何种学科的学习中,师生互动对教学的意义都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亦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角色转变,以主动参与代替被动接受,充分认识到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及管理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破自我,克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不适与紧张,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既要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空间,也不能让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要与学生及时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实训环境。师生互动,教师必须先动起来,只有为人师者先动起来,才能以课堂为出发点,带动学生共同动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注意实施方式

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与策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统筹兼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内容的选择实践,有助于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交友、工作等各方面要求,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改进教学技巧,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重能力,重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降低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恐惧感和抵触感;并充分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完成任务的动力与自信,激发自身潜力,在提高学生兴趣中缓解学生压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強过程管理,建立评价标准

在考查中将评分标准细化,将“态度能力”主观性强的指标量化为更科学具体的客观标准,同时要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和“人性化”之间的分寸,评价不能过于刻板。在提交任务成果时,要求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人员分工进行说明。成果汇报时,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分工说明进行随机询问检查;评价打分时,在评分中加入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以对同组的学生进行有差别的评价和考核,进行标的评价,即同一组的学生,成绩可能不同。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既要合理又合情,从而促进考核的公平。

五、结语

新型教学设计下的管理文秘课程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对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之路,目前此种教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依旧需要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开拓新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鸿秀.整合内容·训练思维·增强情趣——秘书学专业课程优化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9.

[2]张丽.《管理文秘》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2(2):57.

[3]段莉敏.《管理文秘》课程实践与教学效果实效性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S2):338.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张莹(1979— ),女,湖北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阮艺宏(1997— ),女,山西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赵金凤(1996— ),女,河北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基金项目: 天津市“十三五”综投及“一流学科”建设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助项目《运用线上线下融合课堂教学示范研究——以管理文秘课程为例》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改进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