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马克思主义增强斗争本领

2020-03-12 12:58赵艳玲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斗争马克思主义领导

赵艳玲,陈 琦

(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1]。领导干部要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不仅是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胜利的现实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对领导干部主体精神建设提出的内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为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理论和动力支撑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立场、观点、方法、信念、情怀等的统一体,是我们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胜利的理论保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现实提供了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次次展现出“理论成果”转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当今世界,国际局势风起云涌,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必须具备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唯物辩证思维。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懂会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增强风险意识,学会清醒认识和科学预判世情、国情、党情。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增强领导干部斗争本领起到思想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立统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是由矛盾构成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没有矛盾、没有斗争,就没有世界;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的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尊重客观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历史的主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主体精神建设提出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刚一出世,就受到种种敌对势力的攻击和咒骂,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3]两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同各种敌人、各种艰苦环境的斗争中,同党内外的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逐渐由一个最初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如今领导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都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学习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可以体会到革命前辈强烈的斗争意识,可以领悟到斗争精神在革命和建设胜利中的强大作用。毛泽东早年写的《送纵宇一郎》一诗中有句“年少峥嵘屈贾才”,提到了两个才子:屈原和贾谊。屈原满腔报国之志,受了打击便纵身跳江;贾谊才华横溢由于没有强大根基站不稳脚跟,绝食抑郁而亡,令人惋惜!准备要做大才成就大事业的人,绝不能缺少斗争韧性,要“打落牙齿和血吞”,尤其在处于逆境之时,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的斗争韧性、高超灵活的权变智慧,才能有所成就;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长期受挫却愈挫愈勇,这样才能如同毛泽东那样虽是布衣书生却横扫千军。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历史是在斗争中螺旋上升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有时,暂时的战略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主体精神建设提出的要求。斗争的领域纷繁复杂,既包括与国际霸权主义、分裂势力的斗争,也包括与国内固化利益、各种腐败思想和行为的斗争,还包括与各种自然灾害、瘟疫的斗争。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战火冲天的军事斗争,也包括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斗争、贸易战争、科技战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去分析、研判形势,采取行动,就是坚持了科学的思维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提出全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春季开班式上,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要求。2019年9月他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4]当前,中国在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原理分析形势,开展斗争。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增强领导干部斗争本领发挥文化支撑作用。文化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积淀、内在精神及其品质。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社会进步发展动力群中的最为深厚和持久的动力。人的思想观念来源于文化,价值理念根植于文化。文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优秀的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史和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根植于生产生活实践,……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显著特征”[5]。马克思主义文化为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先进的、科学的理论营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革命文化的炽热激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创造,构筑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脊梁。”[6]重视变革与斗争,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底色。“为天下人除害”“替天行道”“不畏强权”“不平则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争精神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卧薪尝胆”的斗争意志,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正义、勇于斗争的鲜明内涵。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非偶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相通是个重要原因。

重视变革与斗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融合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鲜明特色的当代革命文化。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和善于在领导革命中实现超越与发展的历史。历史证明,勇于斗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革命战争年代,全党有那么一种气势,要压倒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天斗地,干成了许多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事业,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全党发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勇于斗争的精神使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善于斗争的精神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个彪炳千秋的奇迹。没有斗争精神,没有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我们党就没有今天的兴旺发达,我们的人民就没有今天的自由幸福,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富强。

通过“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根与魂。作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融合、继承与转化的全新文化方式,拓展了发展的内涵理念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称为人类思想文化的先锋”[7]。马克思主义文化以其坚定的人民性,崇高的理想追求特有的感召力,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引领人们前进。由此产生的精神伟力能够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为领导干部增强斗争本领提供深层的持久的动力支撑。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旧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二路径。中国要发展前进,一定会遇到荆棘丛生甚至惊涛骇浪;中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就千方百计抹黑共产党;中国要弘扬正能量、歌颂民族英雄,西方反华势力就不择手段丑化民族英雄;中国要自主创新,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就想方设法地打压围堵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如何破围?马克思主义文化告诉我们,一味妥协退让不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前途,唯有斗争,才能使我们继续前进。

再次,马克思主义为增强领导干部斗争本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指引思想上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产生的推动力。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永葆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民解放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思想体系,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揭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8]。它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和超越国别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9]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干部队伍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优良品格、作风,这是领导干部增强斗争本领取得斗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和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凝聚力和不断取得斗争胜利的深厚源泉和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属性、精神力量和独特优势。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实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以人民利益至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优良作风,很好地处理了军民关系,得到人民支持,能够解决和克服各种困难。毛主席曾说:“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人为民服务。”[10]在毛泽东看来,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宗旨,始终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优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保障。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11]。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重视理论武装,在为人民谋幸福和解决重大社会风险实践中经历磨炼。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革命品格的坚持和发展,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认真学习马列原著,学习革命前辈的斗争思维、斗争精神和斗争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策略与斗争艺术

马克思主义是审视历史、评价历史,观察当代社会、解决当代问题的基本方法。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斗争不仅要有崇高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还要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和策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领导干部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方法指导。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判斗争形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人民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它对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指导意义。

研判斗争形势就是研究斗争的背景、国际国内环境、预判斗争发展进程及趋势。任何斗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展开的,要想取得斗争胜利,首先要正确研判斗争形势,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优势劣势所在、主要矛盾及其转化。正确研判形势才会有正确的对敌斗争策略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质量互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原理为我们研判斗争形势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战形势及进程进行科学预判,提出了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新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正确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并对其转化进行了科学预判,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这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和平与发展虽然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的风险与挑战与日俱增。“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1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面对艰巨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该怎么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14]。在斗争中,要正确区分是敌我矛盾还是内部矛盾?是对抗性矛盾还是非对抗性矛盾?对不同的问题及同一问题的不同发展阶段,要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当我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当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要采取反制裁的经济斗争方式;面对党内政治腐败、党内政治生态恶化问题,必须采取党内斗争的形式;面对西方和平演变和思想文化渗透,要采取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

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具备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领导干部应自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斗争实践,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准确分析矛盾的性质、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研判斗争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事制定斗争方针策略,不打无准备之战。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攫取斗争策略,讲究斗争艺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等对如何开展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斗争要取得胜利,光有斗争精神还不行,还要提高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国内形势,要牢牢把握主动权,有理有利有节开展斗争。在具体斗争中,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诞生,又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指导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毛泽东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大师,既有斗争的勇气、魄力,又有斗争的高超艺术。比如,游击战“十六字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彰显了毛主席高超的斗争艺术。皖南事变之后,他很快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正是在这些正确策略方针指导下,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最大限度地团结了爱国、进步、民主的社会力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且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讲斗争意志、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斗争策略、斗争艺术,是天经地义的事、光明正大的事,没有任何输理的地方。为人民的伟大事业而斗争,无上光荣。领导干部如何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的性质不同,就要采取不同斗争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把握矛盾的性质,与时偕行地看待矛盾的发展,因时因势地调整斗争策略。对于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对于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党内矛盾、自我矛盾要用不同的原则、方式来解决。但是在具体的解决过程中,同一矛盾的解决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处理敌我矛盾,有时要针锋相对,有时要迂回曲折, 有时还要做出必要的战略退却,就像列宁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那样。 对于一些特殊的敌我矛盾,我们还要采取特殊的斗争方式。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国民党战犯, 我们就采取了专政和教育改造相结合的策略,结果成功实现了矛盾的转化, 把人民的敌人改造成了人民中的一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之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就是斗争本领,这就是斗争艺术。无论是斗争精神还是斗争本领,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只能从实际斗争中来。在斗争中磨炼斗争意志,在斗争中增长斗争本领,是进行干部培养的不二法门。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增强斗争本领,必须坚持人民立场

我们为谁而斗争?这是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5]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增进人民的福祉而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斗争。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斗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斗争,是为人民的事业而斗争,是为了人民事业的胜利而斗争。

首先,要为了人民而斗争。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和使命。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既是共产党人斗争的目的,也是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共产党人的斗争是为了解决人民苦难,“救人民于倒悬”,是为了反抗剥削阶级的剥削压迫。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远古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如果没有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人类不可能繁衍延续至今;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斗争精神,任人宰割,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一个团体、政党如果没有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历史淘汰。不同的政党由于其阶级属性不同,斗争的立场也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政党,其斗争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斗争。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所在。为人民而斗争,就不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个人权益而去损害人民的利益。当斗争危害了人民利益、牺牲了人民幸福,就说明我们的斗争走偏了,就要反思要纠正。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写进党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把“推翻三座大山,为解放人民而斗争”作为党的历史使命。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特别强调:“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6]1004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一再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利益而斗争,我们就无往而不胜;背离这一立场,就容易走弯路,就会遭受挫折。革命时期,为什么人民不支持国民党而支持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我党在农村搞土地革命,是为了解决人民亟须的土地问题、生存问题,是为了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有人民做坚强的后盾,革命胜利就有了重要保障。而国民党统治是为了四大家族利益,不仅不想、不能解决人民的利益福祉,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人民为敌,必然遭到人民的反抗。无论哪一个政党,当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一切为了人民时,这个政党就会越来越强大,政党领导的斗争就会取得胜利。反之,当一个政党走向人民反面,离失败就不远了。

其次,要依靠人民而斗争。人民立场,既是斗争的目标和出发点,又是斗争的方法和路径。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需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得到人民的支持,是斗争胜利最有力的保障。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法宝。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几万人,很多人看不起这支军队,认为其没有前途。可是,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已发展到132万人。奥秘何在?答案就是:力量来自人民。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所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这个军队……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16]103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诸多战略战术,聚以歼敌、分以隐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是依赖于军民一家得以实施;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哪一个战术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17]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游击战争根本就不可能坚持下去,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

再次,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以人民利益为目标、为归宿、为过程。为了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是坚持人民立场的自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为人民而斗争的坚定的意识、理念、方法、目标,“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16]1005在斗争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斗争胜利的有力保障。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各种反华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在各个领域瓦解民族意志和斗争精神。我们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赢得人民衷心拥护,更加要紧紧依靠群众,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就能打赢各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不管哪个领域的斗争,哪种形式的斗争,都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坚持长期执政的根本基石。

(二)增强斗争本领,必须追求和谐和平

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没有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就是要坚守人类解放这一根本价值追求,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实现世界和谐和平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人类历史就是在“不和谐—斗争—和谐”的循环往复中前进发展的。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战争。战争是手段,不是目标。战争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战争的目的也是追求和谐和平。任何战争不可能是无休止进行的,抗日战争也好,抗美援朝战争也罢,最终都要坐下来谈问题,都要签订停战的和平协议。古今中外历次战争打下天下取得政权只是开始是手段,而治理天下、实现和谐和平,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才是目标。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在矛盾斗争中前进的。人类历史就是“矛盾-斗争-和谐”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和谐和平,需要进行斗争。斗争本身不是目的,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就国内来说,我们要同有意歪曲、肆意攻击党的错误理论和言行做斗争,同腐败行为进行伟大斗争;国际上,我们要同西方文化渗透、分裂势力、霸权主义开展斗争,以利于积极推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通过斗争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四对矛盾的和谐相处。

(三)增强斗争本领,必须坚持法治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进行伟大斗争必须依法开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斗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面对各类社会矛盾,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坚持依法斗争。要学会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建设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艰难险阻和各种风险。领导干部要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保持高度警惕,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前提下展开斗争,要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展开斗争。“坡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吃劲的时候,我们越需要依法斗争。只有依法依规斗争,我们每一个奋斗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打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长期战、艰巨战,需要广大人民、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善于利用国内的国际的各种法律法规,与国内国际各种反动势力开展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尊严,保证我们斗争的成果。严格依法斗争是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取得斗争胜利的强有力的武器。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建设法治强国同样需要进行伟大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与违法行为做斗争,更要懂得如何依法开展斗争。斗争方式和斗争实践的创新,要坚持法治原则。广大党员也好,领导干部也好,任何人都没有不受法律所制约的权力,都需要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斗争。否则,破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损害人民利益,就违背了斗争的初心和使命。不受法律制约的斗争会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人民和社会,我们一定要防止!要勇于与一切破坏法治、贻害人民的行为做斗争。每一份雄心壮志和万丈豪情,都需要依法依规付诸行动,都需要用法律的力量做保障,需要以法治精神开展斗争,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共同的和谐家园。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必须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必须要培养法治思维,要学会运用法律开展斗争;必须养成法律至上的观念,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保障斗争的合法有效;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法治教育和依法斗争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上。法治强国,不仅仅体现在完备的法律条文和严格的执法上,更要体现在人们对于法律的神圣性的信仰上,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具备法律至上、依法斗争的意识,自觉依法执政、依法开展斗争。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一大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就无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们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重大的风险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艺术,才能在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面前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猜你喜欢
斗争马克思主义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