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妍迪
【摘 要】 中点是初中数学几何问题中经常出现的特殊点,利用这个特殊点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位线这两种辅助线,往往能让我们快捷地寻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案。
【关键词】 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位线
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部分,是几何图形中的一个特殊的点。图形中出现的中点,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解题中,经常需要根据问题具体情境,利用中点构造恰当的辅助线,解决问题。下面结合几道例题具体谈谈如何巧用中点解决问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延长AB到点D,使BD=AB,取AB的中点E,连接CD和CE。求证:CD=2CE。
分析:从条件分析,图中出现了两个中点:E为AB中点,B为AD的中点。而E、B在边AD上,不能发挥中线或中位线的作用。但从结论分析,此题目求证的是长度的2倍关系,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构造辅助线,然而此题未出现直角,只能构造中位线,并且构造长度为DC一半长度的中位线,即找到了以B为一端点的中位线。
所以,取AC中点F,连接BF。BF为△ADC的中位线,BF=CD,易证△EBC≌△FCB,则CE=BF,得证。
小结:本题中直接给出一个中点,认真审题后不难发现:点B是线段AD的中点。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时,常常构造三角形中线或中位线来解题。又因为求证倍半关系,在未出现直角的情况下,选择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求解。
例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求證:EG=CG;
(2)将图2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不变,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分析:(1)本小题要求证的线段EG、CG分别是两个直角三角形△EFD、△CFD内的线段,而G点为公共斜边DF上的中点,则EG、CG分别为两个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易联想到直角三角形中线性质定理,DF为公共边,从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本小题在进行旋转变换后,DF的中点G不属于直角三角形中,EG、CG不再是中线,无法发挥三角形中线的作用。按照题(1)的经验,如果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模型,即可得证(见法一、法二)。如果不构造直角三角形,那么借助中点,仍可联想中位线模型尝试解决(见法三)。
法一:借助EF⊥AB,构造直角三角形。延长EF与CD交于点H,连接GH(如图4所示)。此时GH为Rt△FHD的中线,是DF长度的一半,与GF长度相等,从而易证△EFG≌△CHG,得证。
法二:借助DF的中点G、EF∥AD,构造“×字型”全等及直角三角形。延长EG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H点,连接EC、HC。(如图5所示)此时,EG=GH,G为EH的中点。又易证△EBC≌△HDC,则∠ECH=90°,从而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证。(也可用其他方法得到,如证明△E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法三:借助DF的中点G,取AE的中点H,连接AG,如图6所示,此时GH为梯形EFDA的中位线,与EF平行,加之H为AE的中点,易证△AGE为等腰三角形,AG=EG。由对称变化可得AG=GC,从而得证。
小结:本题第一小题给出具有公共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斜边上的中线证明线段相等,给出中点联想三角形中线的方法。运用到第二小题,只给出中点,对比第一小题,缺少直角三角形的条件。通过对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利用EF⊥AB、DF的中点G分别构造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问题。同时,在没有出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下,运用中点联想到常用的中位线模型,同样能快速解决问题。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中线及其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出现2倍关系之外,这条中线还把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顶角互补、底角互余的等腰三角形,借助中点,如果我们能把握图形特征,恰当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借助它的性质,往往能帮助我们迅速打开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中位线是三角形中具有重要性质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更是平面几何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定理,它既呈现出了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递了线段长度的关系,在一些几何解题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它的身影,特别是又遇到了中点,往往会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巧用中点解决问题,当我们把握住图形的特征,读懂题目条件的含义,分析结论,构造恰当的中线及中位线,就能帮助我们迅速、正确地解决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