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危妊娠产妇通常会面临子宫收缩乏力的问题,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是宫缩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如果剖宫产患者出现此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出血量大增[1],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PGF2α),其在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疗效十分显著[3,4],但其含有似前列腺素成分,吸收入血后易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通常导致许多不良反应[5,6],包括恶心呕吐,胸闷憋气,面部潮红等,孕妇常常难以耐受。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抗胆碱药[7],能与M、N受体结合,抑制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生理功能,且其主要选择作用于M1、M3受体,对M2受体作用较弱,能很好地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从而解除平滑肌痉挛。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采用预防性使用盐酸戊乙奎醚,观察该药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潜在宫缩乏力的孕妇共80例,ASAⅠ~Ⅱ级,年龄22~40岁,其中双胎8例,疤痕子宫29例,前置胎盘12例,巨大儿24例,羊水过多7例。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禁食8h、禁饮4h以上。入手术室后予以面罩吸氧,常规连接心电监护、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于外周静脉给予聚明胶肽500ml。右侧卧位于L3~4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有脑脊液回流后,给予罗哌卡因15mg(用10%葡萄糖1.5ml稀释成3ml),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固定好导管。随后迅速平卧,调整麻醉平面于T6~S5。出现心动过缓,HR低于50次/min者,给予阿托品0.4mg;及时测量血压,如血压低于基础值80%,给予麻黄碱10mg,直至血压恢复正常。实验组在剖宫产剖出胎儿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稀释成5ml盐酸戊乙奎醚0.5mg;对照组在剖宫产剖出胎儿后,立即给予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剥离胎盘后向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
1.3 监测指标 分别记录手术前(T1)、药物注射前(T2)、药物注射后10min(T3)、药物注射后30min(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产妇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促、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于第2天随访患者术中手术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T1、T2、T5时间点两组HR、MAP、SpO2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T3、T4时间点实验组HR及MA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HR、SpO2、MAP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HR、SpO2、MAP比较(±s)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 HR(次/min) 实验组 40 80.3±7.9 85.2±8.4 87.3±7.2* 93.2±8.1* 72.6±5.9对照组 40 84.1±9.5 88.1±9.3 109.3±9.4 110.5±10.2 79.1±7.3 SpO2(%) 实验组 40 97.3±1.4 97.5±2.3 98.5±1.4 98.4±1.4 97.8±1.6对照组 40 98.1±2.1 98.1±1.8 97.2±1.5 97.6±2.0 97.2±1.5 MAP(mmHg)实验组 40 76.3±9.7 82.3±7.9 84.6±9.7* 86.2±8.1* 80.2±7.1对照组 40 77.5±9.1 83.1±8.9 97.3±7.5 98.4±8.7 85.3±6.4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于子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0min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促、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两组恶心、呕吐、胸闷气促、面部潮红发生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n(%)]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是剖宫产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8],当出血量大时,甚至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导致此种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如疤痕子宫、巨大儿、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等,且随着二胎时代的来临,医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潜在子宫收缩不良的孕产妇,如何更好的解决此问题成为妇产科医生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常用的收缩子宫药物有缩宫素及麦角新碱。缩宫素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最常用的一线药物[9,10]。其主要是选择性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孕后期子宫缩宫素受体增多,对缩宫素敏感,但是缩宫素受体有限,一旦受体饱和,缩宫素作用便大大减弱。麦角新碱和缩宫素相比,其不仅对子宫底而且对子宫颈也有很强的收缩作用,但剂量稍大就容易产生强直收缩,且安全剂量窗不大,有可能发生麦角新碱中毒,也有可能抑制泌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PGF2α衍生物,是临床上使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无效时常用的一种药物,可以直接对子宫进行注射,有研究表明其在防止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大出血的有效性达到94.9%~99.0%[11]。然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被吸收入血之后,可引起体内器官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可引起胃动力调节紊乱,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作用于呼吸系统平滑肌,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可导致血压增高、心动过速、面部潮红。但因为其对子宫收缩的作用效果显著,临床上一直作为一线用药。
盐酸戊乙奎醚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胆碱药,其能与M、N胆碱受体结合,抑制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与腺体生理功能。但它对M受体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M1、M3受体,对M2受体的作用不明显。它能很好的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解除因乙酰胆碱释放导致的平滑肌痉挛。健康成人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后2min即可在血中检出此药,约30min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故本实验在剖出胎儿后立即静脉注射0.5mg盐酸戊乙奎醚,之后取出胎盘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血中已存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戊乙奎醚,可预防前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注射后30min可达血药浓度峰值,故本实验观察在30min时产妇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及面部潮红都有明显改善。这可能和盐酸戊乙奎醚提前给药有效解决了肺部微小血管痉挛,减少了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了胃及十二指肠的痉挛有关,同时因为不良反应的减轻,降低了产妇的紧张及不适,使得T3、T4时间点实验组产妇循环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盐酸戊乙奎醚的预防性使用可有效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应用中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