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容 波
提 要: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形成有其重要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是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理论渊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包涵着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观念;树立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观念;树立在劳动中向劳动人民学习的观念;树立在劳动中改造自己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观念。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对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成长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形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它是在发展着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包涵着丰富的内容,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毛泽东劳动教育观、邓小平劳动教育观、江泽民劳动教育观、胡锦涛劳动教育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创新性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总结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古老的劳动教育观,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既植根在中国古代丰富的神话故事中,又反映在中国古诗词和其他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中。
首先,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蕴藏在中国丰富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开天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举上臂托住苍天,脚踏大地踩住厚土;女娲抟土造人,不眠不休,揉捏出了最早的人类;燧人氏历经艰辛,学会了“钻木取火,教民以烹饪,而民利之”①《纲鉴易知录》(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页。;神农氏尝百草,才发现了医治各种疾病的中草药。嫘祖养蚕、缫丝、织帛改变了百姓穿树叶、披兽皮的生活。大禹治水,亲自拿着镐头,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很多神话故事都歌颂着古代人们的劳动实践。
其次,中国古代诗歌中包涵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观。《诗经》中“掺掺女手,可以缝裳。”②吕不韦:《吕氏春秋》,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13页。王维的“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柳宗元的“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李白的“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这些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诗歌。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劳动,却非常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杜甫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最后,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反映在更多传统优秀文学作品中。《吕氏春秋》中“省妇使,劝蚕事。”③《四书五经》(上册),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25页。劝诫妇女从事采桑养蚕活动,织布制衣使人免于挨冻;汉代民间谚语“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劝勉人们勤于耕种劳作,为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墨子提倡:“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④《墨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劝百姓努力耕种,生产粮食,再加上厉行节约,就可以做到富足。
这些优秀文学作品都包涵着歌颂劳动的先进思想。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的这些积极因素都对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设想在最先进国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新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同劳动相结合的尝试。恩格斯在1876年《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祖先就是因为长期的劳动实践才变成了人类。另外,通过劳动人从自然界取得衣食住行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没有劳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只有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才能促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页。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劳动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列宁强调:“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①《列宁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63-464页。要实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就必须让青年一代从小所受到的就应该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观,“共产主义青年团要使大家从小就受到自觉的有纪律的劳动教育”②《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1-242页。。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与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有机结合,形成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观点。
毛泽东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同时“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83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7页。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⑤《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胡锦涛同志号召:“青年知识分子要坚定不移走同工农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⑥《胡锦涛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4页。习近平同志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⑦《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在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培育着新一代具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厚重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总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5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新时代,新的历史征程,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些目标的实践都离不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实践,强调人民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理论若离开了劳动,离开了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再好的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发挥不出任何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更要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4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更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新时代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适应社会主义新实践对劳动者和劳动教育观提出的新要求,而产生的新的理论总结。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同时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通过劳动教育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系理论。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内涵。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内涵中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观念。他多次表示:“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①《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人民日报》2014年5月1日。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也只有通过人类的辛勤劳动,创造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人的进化来看,人本身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形成“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②《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页。。广大学生只有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观念,才可能茁壮成长,才可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知识分子只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真正关心劳动人民冷暖,才能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广大中国人民服务。
一枝一叶总关情,都是劳动人民疾苦声。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只有来自于实践并且能够得到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理。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存在决定意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与劳动实践长期相分离,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格格不入。从《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对“请学稼”和“请学为圃”的樊迟是不屑一顾的,“小人哉,樊须也!”⑤《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1页。孟子同样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⑥《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8页。。对于这种使教育与劳动实践相分离的错误观点,应坚决批判。
习近平同志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⑦《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就是强调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受教育者个人的成长来说,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从知识本身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只是间接经验,实践乃是直接经验,知识就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总和。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看,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知识,才是更完全、更完整、更正确的知识。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页。这是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寄语,青年人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来,用自己的劳动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从而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的树立,不能期望通过简单说教的形式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言传身教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大工程。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页。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学习知识提高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让我们的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好坏,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同剥削阶级的自私自利思想作斗争,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把劳动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长大后,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面前不拒绝艰苦的工作,将自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大熔炉当中来。
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知识分子劳动化,促进工农知识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化,延伸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行动。”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8、316页。热爱人民,只有深刻认识到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才会真正懂得劳动是最光荣、最豪迈的事业,而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者,则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知识分子也只有在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深入人民的生活实际当中,才能真正懂得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懂得人民群众的冷暖,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劳动不仅仅是个人的具体劳动,劳动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当中的社会劳动。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劳动受着资本的奴役,劳动者受着资本家的剥削。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中,不是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不是把劳动人民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是要把他们训练成可以生产出更多剩余价值的“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中,教育不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不可能自觉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应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教育目标与取向。
只有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才能主动地自觉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劳动人民的实践结合起来,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强调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对于文艺工作者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8、316页。。文艺创作若脱离了人民群众,那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没有人民的气息,就会失去灵魂,成为一具没有任何价值的空壳。文艺工作者只有热爱人民,深入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创造出好的文艺作品。不止是对文艺工作者,也对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同样的要求,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中,反映人民生活,回应时代声音,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鼓与呼。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生产者,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最重要因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我们永远都要向人民学习,了解人民的需求,学习人民的经验,将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同志号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1页。这就为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我们“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围绕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中心,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中去学习,到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去学习,虚心向劳动人民请教,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实践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分子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发展着的新情况,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让自己的理论符合于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的需要。
知识分子只有自觉践行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更主动地消除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隔阂,主动融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来。在劳动实践中向劳动人民学习,同劳动人民交朋友,以劳动人民为先生,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习近平同志强调知识分子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1页。。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在劳动中,在与劳动人民相结合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精神世界,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来。广大知识分子只有在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过程中,把自己狭隘的自私自利的错误世界观改造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正确世界观,把自己改造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分子,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能不能与劳动人民相结合,这是判断是具有正确世界观的知识分子还是错误世界观的知识分子的一个标准,这也是劳动教育观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性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4页。包括文艺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只有主动地自觉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劳动人民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人民谋幸福。
总之,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就是在劳动中,在劳动人民中,要求接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开这些去谈劳动教育,必定是空谈。离开这些去谈劳动教育,结果必然是劳动也搞不好,教育也同样得不到提高。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就是把劳动当作一种教育,把劳动人民当作老师。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对于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培育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在新时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指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从小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新时代培养成千上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同志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就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从小培育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人才。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理论。”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页。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就是在新时代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对全体青年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努力践行习近平劳动教育观。通过劳动教育,在孩子们心中锻炼出一种新的品质和燃烧起一股持久的高尚的情感来,在心中燃烧起一股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情感的强烈热力,这些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的。不能把劳动教育当作一项临时任务,期望开一两次会,做几次动员,或者搞几次劳动就可以见成效的。这就好比一个小时可以教会一个孩子某个数学公式,但若想用一个小时来树立孩子一种牢固的正确的观念,培养一个人的优良的品质却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等举措的重要指南。2020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在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的贯彻和落实。
首先,由于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不良影响,我国一些大中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的盛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部分青少年向往“有名有利有地位,不脏不累不困难”寄生式的生活。他们不愿意付出,只想得到收获;不愿意艰苦地劳动,却想从社会中获得更多荣誉与地位。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过分追求升学率,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不受重视,劳动教育课时、场地、资源甚至师资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片面关注孩子成绩,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塞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没有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最基本劳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只会让教育与劳动脱节,使科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分离,这是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所反对并要纠正的不良教育现象。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要求青少年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自觉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劳动过程中,在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来,将所学本领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要求加强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知识分子参与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中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讴歌人民和人民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让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充满着准备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的意志,满怀着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在祖国和人民面前不拒绝艰苦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更好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和人民群众相结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做学问,“做人民的孺子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8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等,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改造知识分子的非无产阶级价值观。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强调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广大知识分子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实现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在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正确指引下,尊重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自觉地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自觉地将个人的学识融入国家、民族和人民需要的劳动实践中,用自己的劳动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从而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