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奋斗观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理论特质*

2020-03-11 11:42
观察与思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精神

付 高 生

提 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何谓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问题,形成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奋斗观。学深悟透习近平奋斗观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理论特质,对于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内生奋斗精神、外行奋斗实践、做永远的奋斗者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阐释了弘扬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时代性,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①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8年1月1日。“奋斗本身就一种幸福”②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何谓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与奋斗相关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对奋斗的系统认识,形成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奋斗观。我们应从科学内涵、生成逻辑、理论特质这三个层面学深悟透习近平奋斗观,从而更好地内生“奋斗”精神、外行“奋斗”实践,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习近平奋斗观的科学内涵

所谓“奋斗观”,就是对何谓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奋斗相关问题的一种总体把握和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何谓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奋斗的深刻认识与总体把握,形成了新时代的奋斗观。

(一)何谓奋斗

何谓奋斗,回答的主要是奋斗的本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奋斗与政绩以及奋斗与幸福的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何谓奋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对于奋斗与政绩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知。在主政浙江时,习近平同志就指出,领导干部要“‘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功成不必在我”的重要性,强调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②《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在这些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理顺了奋斗与政绩的关系,指出奋斗是政绩之本,领导干部要树立奋斗路上必有我的正确政绩观,摒弃那种“功成必在我任”的错误政绩观。这种久久为功的正确政绩观,实质上是要求领导干部在任不卸担、在任不赶担、换届不推担,实现政绩上的承前启后,甘当政绩长征路上的孺子牛。

对于奋斗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着辩证的理解。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③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④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⑤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⑥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8年1月1日。,从而得出了奋斗创造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观点;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⑦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即“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而再次推进了对奋斗与幸福之关系的认识。这两个方面的认识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辩证的奋斗幸福观,是对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了美”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之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为治好幸福焦虑症开出了良方。

(二)为谁奋斗

个人层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层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层面实现天下大同,这三重目标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灯塔,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一再强调的伟大奋斗目标,从而回答了为谁奋斗的问题。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民生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生活是人们最为基本的活动,是他们创造历史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历史。革命结束了人民的战乱生活,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政治保障;建设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改革则带领人民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对新时代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和我国发展条件的科学研判,提出了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向世界发出了“强起来”的中国之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具有的高远抱负、饱满自信和坚毅决心。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实现天下大同的伟大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非常推崇“协和万邦”“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使“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种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战争以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均可视为具体体现。新时代以来,面对资本主义主导下全球化中的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这三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三)谁来奋斗

奋斗是人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发挥领导作用的奋斗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发挥主体作用的奋斗主体即人民群众两个方面,回答了谁来奋斗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新时代发挥领导作用的奋斗先锋队。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恪守人民立场、实现人民幸福的奋斗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正是秉持这种坚持人民立场的奋斗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把小我融入大我,“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才能在奋斗中既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又体验奋斗中的自身幸福。

人民群众是新时代发挥主体作用的奋斗主体。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⑤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10期。。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领导作用,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主体作用。新时代,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奋斗主体作用,就需要充分激发青年的奋斗精神,使青年乐于奋斗、勇于奋斗、善于奋斗、接续奋斗。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篇章中,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特别是新时代青年应当自觉成为创造新社会关系的奋斗主体,成为破解新旧矛盾、实现接续发展的奋斗主体。

当然,在高校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这些举措的效用,就要求高校对各个部门已有的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结合高校自身的状况搭建“大数据平台”。在未来发展阶段,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配套的信息化工作也会持续完善,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效用也将更加显著。

二、习近平奋斗观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奋斗观,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征程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奋斗观是历史、现实和实践综合作用、交互影响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历史维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现实维度上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需要,实践维度上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生活成长中的奋斗品质。

(一)习近平奋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的历史继承

实现人类普遍解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目标。在中学毕业论文中,马克思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必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实现人类的幸福中。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不仅贯穿于马克思的理论写作,而且外化于马克思参加工人革命、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生涯。可以说,马克思用他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如何展现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作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在1939年庆贺模范青年的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永久奋斗的思想,指出“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这个永久奋斗是非常要紧的,如要讲道德就应该讲这一条道德”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永久奋斗,既着眼于奋斗与道德的关系,指出每个人都应把奋斗向内形成道德自觉,唯有自觉奋斗才能成为道德的模范、时代的楷模;又着眼于奋斗与事业的关系,指出每个人都应把奋斗外化成长期实践,唯有长期奋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事业的成功。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凭借这种永久奋斗精神,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要顺利走好这条道路,必然也离不开艰苦奋斗。为此,邓小平在许多场合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社会生产落后的现状,邓小平认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在改革开放开展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绩之后,邓小平又适时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征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8日。这里,长期努力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艰苦奋斗,习近平奋斗观正是对这种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继承。

(二)习近平奋斗观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需要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历程需要一个总体性的理论升华。总结奋斗历程、提炼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例如红船精神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奋斗经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则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史;改革精神、创业精神等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的奋斗进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从未停歇不断再创业的奋斗史”①宣言:《艰苦奋斗再创业》,《人民日报》2018年2月23日。,而习近平奋斗观就是对这种奋斗征程的理论升华。

其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奋斗精神的滋润。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奋斗精神切实融入实践中,胜利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但毋庸讳言,一些党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了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的现象,背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严重破坏党群关系、严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②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就此而言,习近平奋斗观就是补足全党同志的奋斗精神之钙,要求全党在思想上内生奋斗精神、在实践上永远奋斗、在作风上艰苦奋斗。

再次,新时代的人民群众需要奋斗精神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③《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人民日报》2018年5月1日。。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实现了从政治上站起来、经济上富起来到精神文化上全方位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不可忽视,一些群众也出现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有违奋斗品质的负面价值观,从而削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新时代全民奋斗的号召,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④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⑤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24日。。

(三)习近平奋斗观彰显其个人生活成长中的奋斗品质

一个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理论背景与时代背景,同样也离不开理论提出者的生活经历。就此而言,习近平奋斗观也是对其奋斗生活的反映。

年幼时期,习近平同志就受到了其父奋斗思想的熏陶。习近平之父习仲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三阶段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积累以及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奋斗作风化为优良家风,从小就塑造了其子女崇尚奋斗的优秀品质。在给父亲88周岁生日的贺信中,习近平同志动情地说,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五点高尚的品质,其中之一就是“勤勤恳恳、艰苦奋斗”⑥习近平:《给爸爸88周岁生日的贺信》,《习仲勋革命生涯》,北京:中共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68页。的做事精神。

青年时期,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度过了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期间,通过艰苦奋斗,习近平同志不仅造福了村民,而且实现了自己的幸福。这些幸福如入党、提干、上大学等,都是习近平同志“努力奋斗的结果,不需要,也没有任何人给予特殊的关照”⑦邱然、陈思、黄珊:《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381页。。可以说,这段奋斗岁月使习近平同志内生了自觉的艰苦奋斗精神,深刻体会到了奋斗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了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奋斗品质。习近平同志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曾动情地说道,“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通过这种锻炼涵养了“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际,勿忘人民,甘做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的奋斗格言,形塑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①习近平:《自述》,《福建博士风采》(第一卷),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青年时期养成的奋斗格言、奋斗品质成为此后习近平同志从政之路的价值底色、作风保证。在主政河北正定时,习近平同志把“习以为苦”“勤以为常”②邱然、陈思、黄珊:《“近平同志在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习近平在正定》,《学习时报》2018年3月5日。的奋斗品质自觉贯穿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人才治理等各项事务工作中,从而彻底扭转了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打好了正定翻身仗。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首次把艰苦奋斗精神彻底外化到施政行为中,体会了奋斗靠人民、奋斗改民生、奋斗促发展、奋斗出幸福、奋斗赢民心的真谛,使他坚定了要发展必奋斗的决心与信心。这种决心与信心始终贯穿到了习近平同志其后的从政生涯中,并且每到一个地方任职,习近平同志都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艰苦奋斗,实现该地区的繁荣发展。比如,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从政工作的三个需要、三个不需要,即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深刻道出了保持奋斗精神、崇尚奋斗实干的重要性。③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页。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④习近平:《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人民论坛》,2012年第33期。这实际上就是从中央与国家层面发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号召,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大同。

三、习近平奋斗观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奋斗观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继承创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的信心、决心、恒心,具有价值观、大众化、方法论的重大启示。

(一)习近平奋斗观坚持人民立场,具有价值观上的重大启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奋斗观回答了“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的问题,内蕴“奋斗为了人民”“奋斗依靠人民”的价值主张。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⑤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秘书工作》,2014年第6期。。在新时代极不平凡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矢志奋斗精神,克服了许多悬而未决的历史性难题,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真正把“奋斗为了人民”落在了实处。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①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尤其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②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凝聚党心、汇聚民意,推动形成了新时代人民勇于奋斗、乐于奋斗的生动局面,深度激发了人人争做奋斗者、乐做奋斗者的决心与信心,真正把“奋斗依靠人民”落在了实处。

此外,由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坚持中国立场,而且秉持天下胸怀,因而这就决定了习近平奋斗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即不仅包含造福中国人民,还囊括那些支持、关心与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各国人民,内在地呼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理念。

总体而言,习近平奋斗观是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的重要体现,塑造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精神,在价值观上给出了奋斗目的为人民、奋斗路上有人民、奋斗过程靠人民的重大启示。

(二)习近平奋斗观实现了概念转换,具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启示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情况下实现了这种概念转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注重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用中国人民普遍熟悉、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日常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通过语言的接地气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地气。就此言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奋斗概念就是人民大众普遍熟悉、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概念,它成功地转换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实现了实践概念的接地气。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概念,既准确保持又生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丰富内涵。概念转换需在保持学理继承的基础上做好概念传达的效果。就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概念,一方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丰富内涵。例如,当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人民日报》2020年6月11日。时,这显然是对马克思关于实践创造历史、实践充实生活等观点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另一方面,相较于学术气息较浓的“实践”概念,“奋斗”这种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更能传播实践概念所具有的思想,从而达到了生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最后,习近平奋斗观达到了正党风、聚民心、干实事的目的。习近平奋斗观之所以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大众化宣传,其目的既不是简单地止步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传达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不是实现一种经院哲学意义上的学术话语转换,而是达到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内化为人民奋斗精神、外化为人民奋斗行为的目的。就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用切身行动做出了坚持奋斗精神、坚持奋斗行为的表率,从而带动全党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进而又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奋斗的干劲,最终达到了促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目的。

(三)习近平奋斗观运用了辩证思维,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启示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善用辩证思维,实现了看待奋斗问题的辩证性。例如,就如何平衡党为中国人民幸福而奋斗与为世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关系而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指出,“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①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②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这种互通性使习近平奋斗观体现出兼顾造福中国人民与贡献世界人民的辩证统一特点。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善用战略思维,从而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奋斗目标。例如,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战略思维思考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崇高目标,提出了基于个人维度、国家民族维度以及世界维度的三个伟大奋斗目标,即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个伟大奋斗目标分别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情怀、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的家国情怀、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创新思维,从而革新了已有的奋斗路径。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交往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鲜明地体现出其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的理论风格,主要体现在:在经济上,提出了基于共建共商共享的“一带一路”战略;在政治上,提出了基于平等化、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的新型国际关系观;在文化上,提出了基于尊重、包容、吸收的文明交流互鉴观。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底线思维,从而确立了奋斗道路上最为迫切、最为基本的目标。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目标出发,通过运用底线思维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重大问题,即风险问题、贫困问题、污染问题。针对这三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而提出了“三大攻坚战”任务,具体而言,针对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要求,针对贫困问题提出了精准脱贫的攻坚要求,针对污染问题提出了污染防治的攻坚要求。可以说,坚持奋斗以圆满完成这三大攻坚战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幸福的迫切要求、基本要求。

第五,习近平总书记善用系统思维,从而擘画了全面、系统的奋斗蓝图。例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出发,通过运用系统思维深刻研判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等问题,实现了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并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奋斗路径,实现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

猜你喜欢
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时局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