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及当下启示*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2020-03-11 11:42
观察与思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集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吴 大 兵

提 要:恩格斯晚年正值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需要,及其恩格斯自身理论的成熟与革命实践的反思,鞭策着恩格斯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作出新的深入思考。他主张党员都应是“普通一兵”,推崇全体党员平等地位;要求落实好“已通过的东西”,强调党的制度切实执行;强调“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反对个人崇拜;倡导坦诚“批评”和“争论”,营造良好党内民主氛围。深入理解恩格斯晚年这些发展党内民主的观点、主张和设想,对于当下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恩格斯晚年,基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需要,就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他以系列撰文和书信等多种形式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党内民主思想。但当前学界鲜有对这一问题的集中研究,大多融入对马克思相关思想研究中。新时代,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尤其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重温和探讨恩格斯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对于当下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好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生成的背景分析

恩格斯晚年,时值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入垄断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日益趋向“民族性”发展,但更面临着复杂社会矛盾的阻扰和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暗涌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建设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怎么建设无产阶级政党这一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努力探求的问题,在此时更是要求历经革命洗礼和理论走向成熟的恩格斯作出新的阐释和回答。

(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从“国际性”转向“民族性”

恩格斯和马克思早年一直致力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包括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其后积极推进第一国际的建立,建设“世界性”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特征十分明显。“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最响亮的口号。及至恩格斯晚年,资本主义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转入垄断阶段,社会、国家和民族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斗争特征。恩格斯敏锐意识到在继续推进国际工人运动、重建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中,建立民族国家的“独立”无产阶级政党极为紧迫和重要。1886年11月29日,他在给阿道夫·左尔格的信中专门指出,“每一个新参加运动的国家所应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始终是把工人组织成独立的政党,不管怎样组织起来,只要它是一个真正的工人政党就行”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15、578页。。在民族国家建立“独立的政党”,显然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从“国际性”向“民族性”的转变,意味着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新的调整和转变。

早在工人阶级革命伊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深刻地洞悉,“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进入晚年的恩格斯愈发清醒地认识到,“自由主义的立宪君主政体是资产阶级的适当形式,……资产阶级统治将在这种形式下走向灭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15、578页。。1892年2月,他在《答可尊敬的乔万尼·博维奥》一文中进一步强调:“马克思和我在40年间反复不断地说过在我们看来,民主共和国是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在这种政治形式下,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斗争能够先具有普遍的性质然后以无产阶级的决定性胜利告终。”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从这里,不难看出恩格斯清晰的主张:作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民族国家求得民主政体的实现。那么应如何来保证无产阶级政党担负这一历史的重任呢?历史要求恩格斯对建设什么样的“民族性”无产阶级政党、怎么建设“民族性”无产阶级政党这一重大问题做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呼唤建设“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领导国际工人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恩格斯肩上,此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为代表的种种错误言论更是甚嚣尘上,尤其是无政府主义“青年派”对马克思主义原则任意曲解,鼓吹脱离群众的冒险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主张“一致”;德国社会民主党因妥协使机会主义的“自由主义”“和平”过渡等主张盛行,这些对无产阶级政党前进方向构成了严重挑战和伤害。如何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健康发展?历史呼唤共产党人作出明确的回答。1889年12月,恩格斯在致特里尔的信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515、578页。建设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此时党的建设重要任务。

那么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1893年10月,恩格斯在致倍倍尔的信中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页。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精辟揭示了“自觉的党”含义,即使命自觉,“知道自己的目的”;理论自觉,即“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有正确理论指导;行动自觉,即“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精神”。正是无产阶级政党有了这种“自觉”,所以“德国工人仅仅以自己作为最强有力、最守纪律并且增长最快的社会主义政党的存在,就已经对工人阶级事业作出了头一个重大贡献,而除此以外,他们还对这个事业作出了第二个重大贡献。他们给了世界各国的同志们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向他们表明了应该怎样使用普选权”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31页。。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和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这种高度的“自觉”?历史同样推动着恩格斯不断对党的建设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三)历经广泛深入革命实践的恩格斯的科学理论走向成熟

恩格斯晚年,在倾其大量心血整理、编辑和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同时,积极领导工人运动,深入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其科学理论也走向成熟。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中撰写了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新成果,进一步深入分析了阶级和国家的本质,揭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层面,先后撰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全面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革命斗争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探讨了经济、政治、历史、民族、宗教等更为广泛的问题;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党的建设理论层面,先后撰写了《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纪念巴黎公社十五周年》《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等著作,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内容、策略等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说,正是恩格斯自身理论的成熟和自觉,使其对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为一个“民族性”政党和“自觉的阶级政党”有了总体的设想。他认为这样的一个政党:其一,应是一个有着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这个科学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他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486、510、579页。其二,应是有正确纲领的政党。1882年10月,恩格斯针对部分社会民主党人无视或淡视党的纲领问题,他在致倍倍尔的信中责问,“只要能获得更多的选票和更多的‘支持者’,就可以把运动的阶级性和纲领都丢开不管?”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486、510、579页。其三,应是保持清醒头脑的政党。1883年8月27日,恩格斯在致爱德华·伯恩施坦的信中指出:“德国人的重大错误就在于把革命想象成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它是群众在加速情况下的多年发展过程。”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486、510、579页。革命是一个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四,应是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政党。恩格斯强调:“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能同这种党共同行动,否则长此下去就要丧失其工人政党的阶级性。”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486、510、579页。后来,他进一步指出:“要把社会民主主义的种子撒到这些工人当中去,鼓舞他们和团结他们去坚持自己的权利,容克的统治就会完结。”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31页。那么建设这样一个党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恩格斯以其卓越的见地找准了发展党内民主这一关切党的生命历史命题。

二、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而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力源于其健康发展,尤其是先进性的张扬。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促使晚年的恩格斯不得不从党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进行新的设计和实践探索。

(一)主张党员都应是“普通一兵”,推崇全体党员平等地位

平等问题,是恩格斯晚年探求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首要思考的问题。1884年,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分析指出:“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这直接地宣告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阶级的组织。”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并强调“在这种国家中,财富是间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运用它的权力的”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在这里,恩格斯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对资本主义标榜的民主“平等”虚假性本质进行了深刻揭露。沿着这一思考逻辑,1894年11月,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强调:“我们的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我们将把这样归还给社会的大地产,在社会监督下,转交给现在就已经耕种着这些土地并将组织成合作社的农业工人使用”。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可见,对资本主义不平等根源的考察成为恩格斯认识资本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和推翻资本主义的全部逻辑起点和目的要求。实际上,这一逻辑起点和目标要求,又始终贯穿于恩格斯探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全过程。那么在广大工人阶级队伍中,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推崇全体成员一律平等,实现全体成员人人平等,自然成为恩格斯探讨推进党内民主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党内平等的基本含义,恩格斯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阐释:其一,身份不等。恩格斯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恩格斯认为这是党员平等的首要前提。其二,平等权利与平等义务。1891年6月,他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评》一文中指出:“我建议把‘为了所有人的平等权利’改成‘为了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等等。平等义务,对我们来说,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平等权利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补充,而且使平等权利失去道地资产阶级的含义。”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恩格斯的这一界定第一次突破了传统平等观的虚无本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赋予了平等的范畴和限度。其三,经济地位平等。1895年2月,恩格斯在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强调:“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192、529、397、411、536、636-537页。诚然,这一见地直接指向的是社会民主平等的整个范畴,但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所揭示的平等的物质基础地位,依然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平等的内在要求和原则遵循。可以说,恩格斯的这些主张,不仅从根本上摒弃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缺陷和不足,更是以开创性的见地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平等理论的基石。回望19世纪中下叶,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党内之所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民主氛围,显然皆因有赖于恩格斯有关党内平等这一理论的坚实支撑和武装。

(二)要求落实好“已通过的东西”,强调党的制度切实执行

强调既定制度的贯穿和落实,是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又一重要内容。自19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英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先后组建或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但与此同时,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势力也开始滋长和抬头。在法国,巴枯宁主义重新活跃起来,“有些人虽然抛弃了巴枯宁的理论,却继续运用巴枯宁的斗争手段,同时还想为了自己的特殊目的而牺牲运动的阶级性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51页。。在德国,党内庸俗习气日益增长,甚至出现了“靠损害马克思来维持和重新宣扬拉萨尔的虚假声誉”的现象。在英国,由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拼凑起来的费边社也已经完全定型和形成。在欧美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②参见张云飞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15-616页。这些错误的思想不仅对党的理论造成极大危害,同时更是无视党的既有制度的落实和纪律执行,比如,同盟章程确定的定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每每被搁浅,确定的党的纲领也被篡改和不落实,党的民主制度和相应制度的落实也被打折扣,不少党员包括党的干部不讲组织性、纪律性,甚至出现诸如右倾机会主义者赫希伯格、施拉姆和伯恩施坦“三人团”现象。可以说,加强党的制度贯彻和落实问题,此时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紧迫而核心的问题,处理不好党将不党。

那么如何严格落实“已通过的东西”、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呢?恩格斯认为:一是,按时召开代表大会。从第一国际成立起,恩格斯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严格执行同盟章程,不能随意更改和打折扣。1889年3月23日,恩格斯写信给保尔·拉法格,要求他“严格执行已经通过的东西”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1页。,即希望他不要去改变已经确定了的会议召开时间。1892年9月26日,恩格斯再次致信倍倍尔指出:“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4页。“已通过的东西”,事实上还包括更多的内涵,如1885年,恩格斯在总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现在一切都按这样的民主制度进行”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显然,组织、选举与被选举、罢免等民主制度是“已通过的东西”重要内涵。二是,严格按党规办事。早年马克思在反对拉萨尔时曾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恩格斯也指出:“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上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那么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19页及至恩格斯晚年更深入认识到:党的领导人不能独断,要遵守党纪,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按照党的现行纪律,少数必须服从多数”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6页。。可见,恩格斯此时已洞悉制度建设在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

(三)强调“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主张民主决策

坚持民主决策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的主张,也是恩格斯晚年致力于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实现和保障党内民主决策就有前瞻的设想,如章程规定:区部委员会应关心其所属支部有可供进行有益而必要的讨论的材料。中央委员会有义务将所有对我们的原则有重要意义因而应予讨论的问题交给各区部委员会。在巴黎公社的实践中,民主决策的主张更加明确,如公社通过《公报》和公告形式,及时将各项政令、决议、号召、战报传达到广大人民,接受评论和监督。应该说,坚持民主决策在无产阶级党内一直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但时至恩格斯晚年,随着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店员和小资产者,甚至真正的小农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党的队伍中来,党的队伍构成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人越出我们党的原则所许可的界限,那时就会引起某些分歧”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422页。。事实上党内决策时也时有不讲民主原则,淡视或无视民众意见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少数党的领导人自以为是、居功自傲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严重问题。这些错误的言行不但直接背离了党内民主原则要求,更是极大地伤害了和伤害着党内的团结和动力的激发。

有鉴于此,晚年的恩格斯对发展党内民主作出了三个方面设想:其一,权力为人民所有、反对个人集权。恩格斯一直主张“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晚年他特别强调在德国民主党纲领中应该“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之手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应该而且能够写到纲领里去的”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447、448、589-590、397页。。党的权力运行应是集体集中领导,不是个人专权。1890年8月10日,恩格斯在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指出:“在穷乡僻壤的某个由三人组成的小组,就可以把你开除出党。”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8页。1880年4月1日,恩格斯在致贝克尔的信中谈道:“党的领导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又没有代表大会来纠正领导的错误并必要时罢免它的旧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447、448、589-590、397页。其二,强调群众的参与、向群众学习。恩格斯指出:“德国的运动的特点是,领导的一切错误总是由群众来纠正。”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447、448、589-590、397页。并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强调:“那些出身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他们甚至想象不到,他们还应当向工人学习何等多的东西。”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447、448、589-590、397页。“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447、448、589-590、397页。其三,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在革命斗争中,恩格斯要求要“始终力求做到以原则为准绳,而不是以这个人或那个人为准绳”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422页。;在工人政党建设中,对各种搞“偶像崇拜”的现象,如拉萨尔以“救世主”自居等,给予了坚决的批评和斗争。甚至对人们给予他的“导师”“您”之类的尊称都不肯接受。恩格斯晚年这些卓见无疑揭示了制约党内民主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四)倡导坦诚“批评”和“争论”,营造良好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氛围的营造,是恩格斯晚年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又一重要问题。承上文所述,19世纪80年代以来,工人阶级政党随着工人斗争自觉而在各地纷纷建立和发展,包括不少从旧党演变而来,这使得一些不纯乃至错误的思想观念在党内客观存在。同时,发展着的革命实践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科学的解答和解决。恩格斯清醒认识到,在党内总会存在不同的认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党内的不同意见需要自由讨论来明晰,党内的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意见的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更为深入的弄清和心诚悦服的解决,从而达成多数人的一致。1890年8月9日,恩格斯在致左尔格的信中谈到,“党已经很大”,不能再采取小学生的注入式教育,“争论、甚至小小的争吵是必要的”,不用担心分裂,相反则是达到“同化”和“教育”的目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5、324、323页。1891年,恩格斯针对有些人反对他决定公布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时强调,“党利用这种机会对自己过去的活动进行批判,从而学会更好地工作,这是绝对必要的”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0页。。1895年1月3日,恩格斯在致保尔·施土姆普弗的信中进一步强调这一主张,并指出党内的分歧不会让人不安,相反“人们都公开发表意见,比暮气沉沉要好得多”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677、679、459页。。

那么应如何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讨论呢?恩格斯认为,其一,要以平等为前提。恩格斯基于批评对工人运动的意义认识,曾指出“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5、324、323页。,党内的争论和批评是党员“自由地交换意见”,是对党的建设主要问题进行原则性争论,而不是就私事的争吵。其二,要坚持理性。对于争论和批评的本质,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党的生存和发展通常伴随着党内的温和派和极端派的发展和相互斗争。”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5、324、323页。对于如何做好政治争论,恩格斯指出:“在政治争论中,一切都必须冷静考虑,决不要匆忙行事或者凭一时的冲动”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677、679、459页。。其三,党内民主批评和争论是公开的、坦诚的,更是深刻的、原则性的,不包含任何的私利。没有批评就有团结。1894年11月24日,恩格斯在致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指出:“建立党内真正和谐的关键就在这里,而不在于否认和隐瞒党内一切真正有争论的问题。”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677、679、459页。其四,报刊是争论和批评的有力依托。恩格斯十分重视报刊在党的理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党的刊物不仅是党内成员交换意见的平台,更是批评党内错误思想和理论的阵地。1891年,恩格斯严肃批评了李卜克内西等党领导人的认识不足,坚持在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上,发表了马克思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有力批驳了德国党内机会主义思潮。这些关于批评和争论的主张,不仅成为恩格斯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的一部分,更是日益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重要的内在品质。

三、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对当下的重要启示

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是恩格斯基于时代背景、立足历史使命担当,以深入的社会实践为基础、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为支撑,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创新性、理论科学性,它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指南。新时代,党内民主不仅关切党的生命,更关切我们民族复兴的大业,恩格斯晚年有关发展党内民主思想对于当下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一)发展党内民主要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相结合

一切具有重大时代意义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恩格斯发展党内民主思想是基于“和这个或那个国家当前的直接的条件联系起来”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677、679、459页。而发展起来的,即发展党内民主与无产阶级的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紧密结合。在恩格斯看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使命,有赖于无产阶级通过党内民主来凝聚力量,通过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实现。时至当下,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把发展党内民主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紧紧结合起来。重点是要:一是强化使命感。目标就是方向,使命就是动力,要通过务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增强党员党性,进而普遍促进广大党员对“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认知能力和自觉意识的提升。二是激发担当作为勇气。应着眼当下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矛盾的化解,提升党员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党章党规,不断优化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促进党内活力迸发。三是增强斗争本领。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期的当下,除各种矛盾纷呈外,各种消极思想、错误思潮及偏见依然涌动,这就需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广大党员对“伟大斗争”认识与实践的高度自觉,练就过硬的政治定力,从而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为党的事业积极有为。

(二)发展党内民主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恩格斯晚年发展党内民主思想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概念,但他提出的防范权力腐化、反对个人崇拜等观点,则精辟揭示党内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大意义。当下,“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8页。等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则颠倒权力本位,表现为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工作敷衍等。发展党内民主以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重点是要: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着眼于党政领导班子把握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目标追求,善于用民主的方式汇聚意见,通过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敢于集中,敢于担当,切实解决“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方法。进一步增强党政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大兴调研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通过“线下实地暗访”和“网上在线交流”等方式,了解群众最现实的需求,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三是全方位规范集体议事决策程序。完善重大决策的议程提出、方案拟订、组织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各环节流程。优化党委书记末位表态制度,党委书记善于从局部统揽全局、从全局谋划一域。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回溯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为避免重大决策失误责任“悬空”、责任追究不落实等现象发生,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回溯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三)发展党内民主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

恩格斯晚年从开展批评和争论的前提条件、基本要求和载体平台等方面的探索无疑是开创性的,也是指导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批评的有关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装的运用,并形成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为纯洁党和团结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下,党担负新的历史使命,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更“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②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自省自律,使党始终具有强有力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战胜各种风险、化解各种危机,担负起历史使命。针对当下在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时,还存在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等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效能”。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内法规,加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涵界定、标准设定、程序设置、评价保障等;加大制度落实,重点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有“辣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规范化。二是解决好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的难题。应始终抓住作风建设这一主题,强化批评的政治性,杜绝庸俗化倾向;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切实解决“不敢”“不能”“不会”等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围绕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诉求,做到以理服人,诚恳帮助,求得实效。三是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应进一步增强平等发挥表率作用,尤其要在自我批评中勇于刀口向内,不隐不掩;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带头做好沟通和协调,带头指出存在的问题,形成一级带一级的党内民主良好氛围。

(四)发展党内民主要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水平

制度的作用是长期而根本的。恩格斯晚年关于加强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主张和观点,无疑是抓住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问题,也是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制度建党思想,发展党内民主,从而极大激发和保障了党的创造力,确保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节节胜利。当下,鉴于党内还存在的一些诸如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等现象,更需加大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水平。一是与时俱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直接关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头,坚持创新与发展,加大着力构建和完善以党章为根本,以“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对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二是切实把重大制度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党内民主发展的“效能”。重点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包括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完善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和监督机制、建立党代表视察及调研制度、提议制度、评议制度等;党内选举制度,包括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深化差额竞选选举制度。三是重视党内民主制度文化建设。制度的权威源自人们内心的拥护和信仰。在当下,应强化广大党员的制度理念、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特别是要通过严格的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维护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水平。

猜你喜欢
文集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郭汉城文集》简介
抉择
人民出版社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