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高质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2020-03-09 10:10王星星邓晓红
甘肃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甘肃高质量

王星星,邓晓红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粮食、能源、工业等聚集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 个涉及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由此,黄河流域将迈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甘肃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发展不充分的地区之一,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但是,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局部地区仍存在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同时,甘肃省的发展质量与黄河中下游省份和东部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内生动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 黄河流域甘肃段基本情况

黄河流域甘肃段位于甘肃省内中东部地区,属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东与陕西省交界,西与青海省接壤,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南以秦岭为界,流域内有甘南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高原区三大地貌单元。甘肃黄河流域分为黄河干流、渭河、泾河、洮河、湟水、北洛河6 个水系,干流长913km,占黄河干流全长的16.7%,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 个市(州),其他五大水系流经平凉、庆阳、天水、定西、武威等地区。流域总面积超过14万km2,占甘肃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流域内人口约1835 万,占全省70%以上[1-2]。

黄河流域甘肃段不仅是全黄河干流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调蓄区,贡献了黄河60%的水资源量,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集中了全省3/4 的耕地、工业与城镇经济比重。由于泥沙入黄、废污水排放量较大等原因,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质整体评价结果居省内三大流域末位,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突出,流域内生态安全、居民饮水安全、工农业生产发展等将直接影响到全省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交织

2.1 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问题突出

由于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等原因,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甘南高原草场、湿地的涵养功能正在加速退化,河流补给量急剧减少,已经威胁到黄河上游水量的汇集和生态系统的安全。黄河流域甘肃段多年人均水资源量较低,2018 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量为222.9 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3];全流域多年(1956-2000 年)平均输沙总量为49201 万t,其中黄河干流、渭河及马莲河年均输沙量超过1 亿t,流域含沙量的分布各地差异较大,呈上游向下游增加的趋势[4]。整体上看,黄河流域兰州段以上以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问题为主,而兰州段以下水质污染较重,并伴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2.2 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黄河流域甘肃段缺乏强大的核心增长极,兰州作为中心城市的科技经济实力、辐射和带动功能还不强。2018 年,黄河流域甘肃段9 市(州)GDP 达到千亿元的仅有兰州市,半数城市的经济总量不足500亿元。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17 年,甘肃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559.6 亿元,占到黄土高原7 个省(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10%,次于河南、陕西和内蒙古,排名第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33.31 亿元,占到黄土高原7 省区的5.29%,排名第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038.36 亿元,占黄土高原7 省区的7.84%,排名第5。从产业与人口的匹配度[该产业与人口分布的匹配程度用“地区行业增加值占全国该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来看,2017 年甘肃省一二三产融合各行业与人口的匹配度均小于1,说明产业支撑明显不足[5]。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作用需加快提升。由于产业支撑不足,黄河流域甘肃段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协调度较低,突出表现为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

2.3 生态资产缺乏资本化的有效途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成本之一。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方面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必须将其转为资本进行增值。甘肃省生态资产资本化的途径主要是对生态资产直接加以利用,或者对某个生态生产要素进行深度开发,生产出生态产品,进入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以经济利益带动生态资产的保护。黄河流域甘肃段部分区域既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低水平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维持生计的状态,没有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陷入“生态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中,生态资产难以得到保护。

2.4 生态环境与区域贫困的耦合关系不清

黄河流域甘肃段的贫困地区多集中于生态脆弱区,尤其是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贫困问题突出。区域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是当前生态扶贫问题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难点。目前尚没有一套完备清晰的理论阐明生态脆弱性与贫困的关联性以及两者的互动机理,进而理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之间的客观关系,为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3 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和治理

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大保护大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效益,坚持分区分类,系统修复,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黄河上游甘南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与生态保护、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程,构建中部沿黄地区水-经济-土地-生态联合调控和绿色发展模式。强化黄河流域干流与支流、水域与陆域的统一管理保护,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基础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项目库,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通过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抢占生态保护技术制高点。

3.2 并推实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大方向,将十大生态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推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从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等多维度实现智能化、清洁化转变。同时,依托和发挥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禀赋,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市场相对稳定的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把绿色化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等;转变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生态旅游体验、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又布局合理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3.3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载体,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本向高端产业集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协同创新,围绕甘青两省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打造兰西城市群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在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推进省际联合共建实验室。鼓励和支持兰白地区创新要素向天水、陇东产业创新集群延伸扩散,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3.4 探索绿色资产资本化途径

探索新型的“绿色”“生态”资产转化为资本的途径,加大对生态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的投融资支持力度,为相关项目提供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明确各类资源的存量、流量,划分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属,试点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拓展生态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认证、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服务,建立多种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渠道和支撑,为缺乏市场的生态服务提供交易平台。

3.5 加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协同研究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涉及生态保护问题、流域经济问题、空间布局问题、贫困问题、民族问题等,需要开展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协同研究。要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的特色优势和智库作用,深化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等中央在甘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方位开展黄河流域甘肃段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为决策部门解读现状、研判问题和推动我省迈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甘肃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甘肃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