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项目初探
——以康临一体化(洮河康乐段)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项目为例

2020-03-09 10:10
甘肃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康乐县三岔河景观

娄 芸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在临夏州域生态保护规划中康乐县是临夏州重要的农林和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而洮河是整个临夏州域的重要河流廊道,三岔河作为洮河的一级支流,汇集康乐县境内所有支流,三岔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保障,完善水源涵养、水土土持,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助于确保整个洮河流域的水质安全。

康临一体化(洮河康乐段)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项目的启动与实施不仅对康乐县旅游产业发展及村镇风貌优化调整具有较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对沿线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1 政策背景

1.1 “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019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康乐县政府对三岔河生态保护和建设高度重视,着力要保护和恢复三岔河湿地,改善区域环境,将康乐县打造为“绿色、生态、山水、宜居”的新型县城。

1.2 “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这一战略的方针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已明确,2020 年重要进展阶段,基本形成制度框架,2035 年决定进展阶段,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 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2019 年6 月17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意见》强调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路径,明确了突出优势特色、科学合理布局、质量绿色兴农、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升级等方面的具体方案,为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升级提供针对性指导。

近年来,康乐县立足中药材、云杉、肉牛育肥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以培养产业化人才为重点,培育孵化一批业务精、技能强、素质高的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2 项目概况

2.1 区域位置

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康乐县至临洮县交通要道S311、S317 两侧,西距临夏州约80km,东距临洮县约20km。

三岔河是康乐县内苏集河、中砥河、胭脂河,三河交汇干流,流域总长15km,康乐县境内长约12km,临洮境内长约3km。

康乐县三岔河沿岸研究范围:西起康乐县城区的中原桥,东止康乐县界;南北分别以S311,S317为界,规划面积约4.91km2,沿线包括四个村庄,分别是中元村、吴坪村、关北村、二十铺村。

项目区距离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约16km。

2.2 场地分析

2.2.1 场地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康乐县属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高山巍峨,海拔3500m 以上,北部为低缓起伏的丘陵谷地。

本项目两条二级路之间的河谷区域宽约100~600m,河漫滩宽约30~160m,总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高程在1845~2080m 之间;河谷地带,整体坡度较缓,大部分域坡度在5%以下。

2)区域地质。项目区域位于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南塬与西秦岭海西—印支造山带结合带,临夏、和政新近纪凹陷盆地东部边缘,临夏、临洮二坳陷带交汇部位,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隆升与剥蚀。根据区域综合地质资料及剖面图分析,区域内无活动性断层发育。二十里铺村下游至末端,棕红色泥岩、粉砂岩及砂岩层褶皱发育,褶皱两翼岩层倾角均为7°~15°之间,属于直立水平褶皱。根据地史资料,初步推断该褶皱为喜马拉雅构造期形成的褶皱,该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

3)气象。项目区域属高原湿润、温带半干早气候区。根据康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工项目区平均气温6.4℃;极端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32.2℃;年降水量537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6~9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67%;平均风速1.0m/s;最大风速9.1m/s;历年最大冻土深90cm,历年最大积雪深15cm。

2.2.2 场地周边条件

1)村镇。三岔河流域沿线涉及的村庄主要有4个,分别为中元村、吴坪村、关北村、二十铺村,以及虎关乡的部分集镇区。

2)自然要素。山——虎山、象山、龙头山、凤凰山;水——三岔河;林——一般林地;田——永久性基本农田、一般农田;草——一般草地。

3)人文要素。国家级文保单位:关丰村的边家林遗址;省级文保单位:关北村的王家遗址;县级文保单位:关北村的大沟沿遗址、椿树遗址;寺庙:白云寺、亥姆寺。

3 现状评价

3.1 优势

1)植被茂盛、环境优美。(1)天然植被生长茂盛,自然生态环境良好;(2)野生地被品种丰富;(3)密林苍翠、流水潺潺,风光优美。

2)生态基底丰富。(1)大地景观丰富(田园风光、水域风光、密林景观、野生地被、鹅卵石滩等);(2)功能空间多样(传统村落、鱼塘、活力、集镇等)。

3)田园肌理明显。(1)农田轮廓清晰,层次分明;(2)阡陌交通。

4)科普教育基础好。(1)自然湿地生态资源基础好;(2)湿地动植物科普和展示的绝佳场所。

3.2 机遇

1)洮河经济带。洮河经济带的建设,对三岔河区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2)康临一体化。康临一体化协同发展,三岔河区域价值凸显。

3.3 劣势

1)工程占地较多。(1)现状河滩有3 座水泥搅拌站、4 座采沙场,排放的污水、噪音、垃圾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2)挖掘行为对基地植被破坏较大。

2)地块结构破坏严重。部分地块受到不同程度挖掘,呈现裸露的岩石和土壤层,原有的植被肌理被破坏。渣土与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对现状植被、水质、空气等环境影响较大。

3.4 挑战

1)基本农田占地比重较大。区域内基本农田占地41.9%,如何处理好场地、河道与基本农田的关系,将成为本项目研究的重点。

2)洮河湿地公园竞争关系明显。在建的临洮洮河湿地公园距离本项目约16km,存在同质化竞争关系,本项目在规划中需要注重特色化发展,突出“轻观光、重体验”。

4 项目特点

规划遵循生态性、安全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水系的自然属性,保护城市水形态对河道进行生化改造系的自然属性,保护三岔河水形态,对河道进行生化改造,疏导水系,提高河道的防洪级别,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将三岔河打造成安全、生态、宜居、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1)安全性原则。结合区域现状对河道防洪进行规划,完成对河道和重点区域的治理,满足城市、乡镇、村庄防洪级别,其中三岔河城区段50 年一遇防洪标准,乡镇村庄区域20 年一遇防洪标准。

2)生态性原则。尊重场地现状和河流的自然属性,打造生态驳岸,构建生态廊道,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生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形成水生态景观,突出城市“蓝”的生态特色;构建以三岔河为景观主轴的沿河带状生态廊道,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城市水资源总量和现状水资源状况对水系进行规划,保障水量、水质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支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规划理念

通过修复—治理—提升—共融的规划理念,打造生态引领、活力发展的绿色通廊。

1)修复具体以生境修复、水体修复、形象修复为主要抓手。

2)治理具体以环境治理、水污染治理、驳岸治理为主要抓手。

3)提升具体以人居环境提升、沿河景观提升、整体风貌提升为主要抓手。

4)共融具体以业态共融、景观共融、城乡共融为主要抓手。

6 规划策略

6.1 策略一:生境分析

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如图所示,根据现场观测及踏勘可知,本区域内除了有连续的水域,局部地段芦苇以外,大部分地段已经出现了柳树、槐树等木本植物入侵的现象,目前的湿地环境可判定为处于木本植物阶段的状态。

6.2 策略二:生命的细胞

利用圈层保护模式,构建完善的生境系统,本质上是让人工湿地与外围的地形形成场地外围景观的总体景观骨架,有效屏蔽外围环境对水域及环境的污染和蚕食。

在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增添元素,分区域保留和梳理现状。形成一个以山体、林地作为生境边界,以水面作为生境核心,从道路—乔木—灌木—水生—水面的圈层仿细胞的生境结构。

人工湿地模拟与原生水域,有着类似的景观风貌,是原生水域和城市之间的缓冲区域,对内部的水域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人工湿地是该流域经济带面向城市的主要界面,为城市提供科普教育,游览展示,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加深三岔河经济带在城市景观、功能上的融合。

6.3 策略三:“四位一体”

秉承治理、修复、提升和共融的理念,打造集水利、治污、景观及旅游为一体的“四位一体”活力中心、生态中心及旅游观光区。

改善河流环境恢复沿岸植物群落,建成良好的动植物栖息环境;增强区域的可辨识性和独特性,打造城市名片;提供旅游观光、日常休闲及体验湿地文化的场所;提升区域投资价值。

7 功能分区

“一链”——指通过三岔河绿色通廊的打造,构建一条贯穿大小景点、开放空间的景观链;

“四区”——指链条上的4 个各具特点的功能分区,分别为:滨河景观区、密林探索区、田园休闲区、湿地体验区。

7.1 滨河景观区

始于中原大桥,衔接康乐城区,作为城市与湿地公园的缓冲区,主要布置文旅、商业等项目用地。景观结合以建防洪堤,布置城市滨水景观带,打造宜居、高品质的滨水休闲观光带。取缔现状沙场、搅拌站,清除堆场。

利用场地结合周边环境打造观河度假酒店、影剧院、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百花园、欢歌园、游客服务中心、景观长廊、特色民宿、彩陶园、水上廊桥、童心欢乐园、五彩花坡、草坪风筝、滨水茶歇等休闲活动场地。

7.2 密林探索区

全程约3km,充分结合虎关乡现有公共设施,重点打造湿地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立游客服务中心,配备餐饮、休憩、旅游公厕、停车场、医疗室、咨询点等设施。

利用虎关特有地形地貌以及生态景观,布置探索、休闲类项目,打造神秘、趣味、多变的湿地公园段。布置空中长廊、密林探索、彩绘世界、动物世界、奇妙树屋、入口广场、探索木栈道等设施场地。

7.3 田园休闲区

结合关北村乡土田园景观、提升打造村庄风貌的同时,设置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民俗体验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安排适度的民宿、儿童设施、亲子农场、露天影院等游憩设施,为湿地公园提供“动”的元素。

7.4 湿地体验区

现状拥有较好的湿地自然资源,在湿地公园整体规划中,设计以恢复和保护利用作为出发点,以轻介入的人工栈道和“生态泡”为主,有效的作为湿地展示、体验区域的同时,打造整体的湿地恢复场地。布置观鸟站,鱼塘垂钓、田园迷宫、彩石滩,湿地科普、湿地嬉戏、生态地球演播厅、湿地博物馆等场所。

8 景观规划

8.1 植物分区

结合场地的特征,划分6 个不同的植物分区。

特色观赏林区—包括河道近郊段滨河特色林、新建重要入口景观休闲场地处的观赏林。植物以色叶植物、景观优美的花灌木为主,突出植物观赏性。

湿地植物区—包括水域中间生态岛、引水景观区。突出表现湿地植物特色。

色彩地被区—中原桥东侧花海景观场地、吴坪村花海景观场地。以各类色彩丰富的花卉植物为特色。

广场风景林区—分布于铺装场地为主的场所。以观赏性、遮荫性为主要特征。

田耕植被区—包括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区域,体现田园特色。

生态林区—现状保留的自然生态林、规划的河流防护林等。

8.2 植物种类

不同的植物分区,规划相应的植物种类。主要树种:

特色观赏林区—垂柳、康乐云杉、白蜡、栾树、碧桃、紫叶李、西府海棠、连翘、榆叶梅。

湿地植物区—芦苇、千屈菜、鸢尾、黄菖蒲、水葱。

色彩地被区—蓝色鼠尾草、丛生福禄考、金娃娃萱草、大花美人蕉、大滨菊、波斯菊、孔雀草、八宝景天广场风景林区—白蜡、合欢、银杏、白玉兰、速生法桐、紫叶李。

田耕植被区—各类农作物、向日葵、紫花苜蓿。

9 结语

通过打造三岔河流域内的交通通廊、乡村振兴示范廊、滨水景观廊、生态保护廊等多维廊道,形成康临一体化复合型廊道,推动康临一体化发展,促进康临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猜你喜欢
康乐县三岔河景观
大辽河下游感潮河段潮汐变化规律分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美丽的家乡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康乐县幼教事业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三岔河
康乐县高中体育选课走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三岔河流域基于RUSLE模型与GIS的土壤侵蚀模数